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时期企业迁陕概况及对陕西经济发展的作用曹敏抗战初期的工业内迁运动是抗战史上的重要内容之一。迁陕的几十家企业不仅为支援抗战作出了贡献,而且对陕西近代工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企业迁陕概况现代战争,无论装备和给养,都离不开工业提供。战争不...  相似文献   

2.
读茅盾写于一九三八年二月的《“抗战文艺展望”之发端》,有点点感想。 《发端》涉及了抗战文艺运动形成的时限问题,其中有这样两句:“抗战以来,我们有抗战文艺作品,然而没有抗战文艺运动!”意思很清楚:在“展望”抗战文艺的当时,抗日战争虽早已全面展开,但抗战文艺运动却还没有形成,抗战文艺作品的出现,并不表明抗战文艺运动的“存在”。 对这一论断,《发端》有所解释。“所谓‘抗战文艺运动’,不是多出些文艺刊物,多发表些作品之谓,而是就现实中看清了何者是中心问题,问题的实际怎样,然后由此而决定文艺工作的方案。有了这样的方案,然后文艺工作者不会在心中浮起了‘我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文化领域的抗战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卫中华民族文化血脉并使之弘扬光大的伟大斗争。对于这一斗争,学术界一直存在文化抗战、抗战文化、抗战文化运动等不同的表述,关于它的分期问题也一直存在不同意见。文化抗战是中国人民特别是文化界人士以文化为媒介进行的抗战活动,抗战文化运动是文化抗战的一种形式,抗战文化则是文化抗战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文化抗战的分期与整个抗日战争的发展密不可分,相应划分为四个阶段:文化抗战兴起阶段、文化抗战高涨阶段、文化抗战发展阶段、文化抗战胜利并转型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曲延志  杨军 《中华魂》2021,(2):48-51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成为延安精神的重要来源,延安精神的实践价值在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中得以充分的展现,并对后来的劳模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一、劳模运动的价值取向:为了抗战胜利,建立新中国的正确政治方向萌芽于苏区、发展于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是革命根据地劳动竞赛的产物,是"发动群众、推动生产、坚持抗战、建设边区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手段"。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爆发后,居留上海的一部分中外人士发起组织了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亲切关怀下,西北曾是工合运动创建最早和开展最活跃的地区。西北工合为争取抗战胜利、开发西北经济作出过积极的贡献。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路线的压抑和摧残,这一有国际影响又具光荣传统的运动竟很快衰落了,在重重压力下,只能挣扎图存,艰苦支撑。当前,重温西北工合运动的历史,实事求是地评价其历史作用,正确总结其历史经验,对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武汉抗战文艺,作为整个抗战文艺运动兴起的第一个巨大潮头,汇入到全中国反抗日本法西斯斗争的洪流,写下了新文学史上重要的一页。本文旨在综述武汉抗战文艺的概貌,并对其地位、特点和局限作简要论列。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坚持敌后抗战的政治、军事中心,是领导和推动抗日根据地工作的示范地区。期间,边区总工会一直坚持“抗战为重”的宗旨,通过自身组织的积极活动,动员工人参战和投入边区的大生产运动,为抗战胜利提供了人力和物力支撑。边区总工会的抗战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边区工人地位的提高,并为边区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抗战时期边区工会的组织活动对今天的工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的“工业合作运动”述论贾付军,张炳兰中国工业合作运动(下简称工合)是以发展合作性质的小工业、手工业为主要任务。在抗战前期,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产物和在经济上的表现形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它为发展后方生产,支持军需民用做出了较大贡献,支持了持...  相似文献   

9.
随着抗战文学的繁荣与工业合作运动的蓬勃发展,表现“工业合作运动”(简称“工合运动”)的文学应运而生。它以描写工合运动的生产、生活,歌颂“工合”精神为主要内容,塑造了一大批富有时代色彩的崭新工人形象,形成了格调激昂的美学风貌。“工合运动”文学结合了“工业”与“合作社”两种题材,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特的文学形态,其开拓性、先锋性不应被文学史所遗忘。  相似文献   

10.
文艺是民族解放事业中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充分发挥文艺动员人民、打击敌人的作用,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的一项重要任务、周恩来同志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尽管任务繁重,但他自始至终关心着文艺,卓有成效地领导了国统区文艺运动,为发展抗战文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恩来同志对国统区文艺工作的领导,贯穿于抗战文艺运动的全过程和它的各个方面。系统地学习、研究周恩来同志有关国统区文艺工作的意见、指示,对深入了解国统区抗战文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里仅就我们学习的一点体会,谈谈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属下的一个专门负责工业建设的机构。抗战全面爆发前夕,资源委员会一方面从事有关国防工业建设的调查工作,一方面开始创办工矿企业。抗战初期,资源委员会又一方面安排直属企业向抗战后方转移,一方面组织、领导沿海地区民营工业拆迁到抗战后方继续生产,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后方注入了大量的工业化发展要素,使后方的工业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资源委员会从此成为民国时期最大的国家资本工业企业经营和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2.
晚清武汉曾经是与上海实力相当的工商业重镇,钢铁与军事工业堪称国内翘楚。进入民国后,武汉工业尽管在全国的位次略微后移,但总体趋势是在晚清开创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工业被迫向抗战大后方搬迁,武汉工厂作为内迁的重点,与先期内迁的江浙工厂一道,共同演绎了中国抗战进程中的悲壮一幕。武汉工厂内迁不仅避免了武汉工业被日军利用的严重后果,有效保存了中国工业实力,而且促进了抗战大后方工业与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但从另一方面讲,武汉的工厂大搬家以及长达7年的沦陷,中断了武汉经济的正常发展进程,给武汉工业造成了深痛巨创,到新中国成立时,武汉工业仍未能恢复到抗战前水平。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和一些抗战前沿省份的部分厂矿进行了大规模内迁,人们称之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克尔刻”.湖北工业内迁是这次工业内迁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过去史学界却关注甚少.本文试图根据所掌握的材料,对战时湖北工业内迁的情况,作一初步论述.抗战时期湖北工业的内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湖北原有工业的内迁,另一部分是抗战爆发时从上海等沿海地区迁到武汉的工业再次内迁,本文所论,仅限于前者.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不仅在中国现代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有力地配合了党领导的各项抗战任务,成为这一伟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组成部分。本文就其在抗战中的作用试作如下探讨。 第一,宣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优良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坚定抗日决心。 抗战爆发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尚处草创阶段,在史学界及普通人们的思想认  相似文献   

15.
抗战爆发后,广大海外华侨毁家纾难,纷纷通过捐款、侨汇、购债、捐献抗战物资、投资和开展抵制日货、不合作运动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从经济上支援祖国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出于抗战和生存的需要 ,国民政府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内迁 ,从而对西南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成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内容最典型的工业化空间传动运动。这种非经济性动力引发的工业化空间传动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在抗战文艺研究中,探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对抗战文艺运动的领导,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抗战初期,武汉一度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伴随着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武汉的抗战文艺运动如盛夏的扬子江潮,波澜壮阔。其声势之浩大,动员之广泛,社团之繁盛,作品之丰富,为武汉文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它既是五四和“左联”新文学革命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为重庆、桂林、昆明等大后方的进步文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动了全国抗  相似文献   

18.
解放区抗战歌谣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在无产阶级革命与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共同语境下诞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解放区抗战歌谣开创了民族音乐与工农兵相结合、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大众化之新局面,全民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高潮的兴起有力支援了全民族的抗日斗争。而解放区抗战歌谣在中国民间歌谣思想内容方面的拓展,创造了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新体例和新境界。同时解放区抗战歌谣诠释了抗战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精神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1927年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时爆发的沿海工业内迁运动,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它的结果是将中国东南沿海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工业经济移入当时的战略后方中国西部(主要是西南)广大经济极不发达的内地,从而在这块很深蒂固的封建土壤上极迅速地建立起了现代工业的基础,开辟了战时后方工业建设的新天地,使得中国民族工业在抗战的艰苦环境中得以延续发展。随沿海工业大迁徙而迁渝复工的数百家工矿企业是内迁工矿企业的大宗。它们在渝历尽千辛万苦,数年如  相似文献   

20.
武汉抗战:1938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把握世界历史整体性的需要出发而研究历史运动的中心,论述了武汉抗战是中国八年抗战的一段“断代史”,是在西方大国对法西斯采取了绥靖政策时捍卫世界文明而进行的孤军奋斗,是1938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心,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