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从中国古典园林看空间的中国建筑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典范,它将建筑溶入到空间环境中,并因人的心理时空的变化而产生完全不同的意境。其卓越的空间处理手法和造园技巧,淋漓尽致的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建筑艺术观。  相似文献   

2.
从中西方比较的角度,分析了现代建筑空间环境特征与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理念趋同的现象,从而挖掘出中国传统家具设计的精髓以及其在现代空间环境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深入地阐述了中国传统家具设计思维的超前性和其强大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3.
中国建筑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中国建筑是在传统文化,特别是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与规范,渗透了儒道的哲学思想,传统文化既使得中国建筑的整体与空间达到意蕴丰厚、气势磅礴,又制约了人们的文化意识和建筑多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日本茶道与茶道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茶室建筑的空间形式,剖析日本茶室建筑的审美价值,从茶道思想和茶室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对日本当代建筑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如何理解和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建筑的内涵来实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5.
公共空间是一个源自于和中国传统社会截然不同的欧洲社会的社会哲学概念。当运用这一概念探讨中国传统社会的城市与建筑空间时,发生从词义到空间实体的全面转换。通过对概念由社会哲学向建筑学、由欧洲社会向中国传统社会转换的简单梳理,给出中国传统社会权力公共空间的概念,并根据权力层层控制而运作的方式得出承载不同级别的权力空间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6.
传统建筑作为一种凝固的艺术与文化载体保留至今,成为世界不可多得的遗产。本文针对中国传统建筑在一定文化背景下显现的色彩特征,通过地域划分、派别类比的方法,探索传统建筑色彩形式的形成,研究了中国传统建筑色彩类别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结合研究内容,提出应重视传统色彩的传承和延续,并应有效的利用于现代设计中,寻找古今色彩文化的契合点,为人类生存的"色彩空间"做好研究铺垫。  相似文献   

7.
"和"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深远。传统建筑空间由于受到"和"的影响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意味,文章从建筑空间尺度、虚空间与灰空间、空间的布局三个角度分析传统"和"理念对建筑空间形态的影响,并得出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的家具和建筑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建筑及家具体系中目光聚集的焦点,二者都是独具风姿的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体系.中国传统家具自始就和中国传统建筑相伴而生,一脉相承.以中国传统家具的形态和建筑构件的对位为研究对象,结合各种实例,采用对比的手法,从营造理念、结构体系、造型风格、装饰艺术以及空间关系等方面对二者的共性进行训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的分析与继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对中国传统民居院落的特征层次的分析出发,以传统院落空间、要素、精神内涵的研究为基础,反思了传统院落在现代建筑中未能很好继承的现状,结合实例探讨了现代建筑继承民居院落特征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审美精神是天人合一,而天人合一审美精神也正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发展过程中,天人合一原初意识、儒、道、释及堪舆的天人合一思想对其施加了巨大的理性统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关于建筑本质的理论纷繁芜杂。为此,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以中国传统民居为例分析建筑的真———建筑结构的明晰性和材料运用的合理性、生态性;善———满足人们的实际需要即人本性;美———形体和空间、意境美,可知建筑的本质是真善美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古典建筑砖石雕刻艺术趋于内向性空间诉求的吉祥语意系统,指出其具有的独特性与民族性,阐述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意蕴的“民族性”吉祥寓意诉求的建筑空间特性,对古典建筑砖石艺术所形成的自身文化机制及其历史的、文化的、动态的发展历程进行有条件的梳理、检视和细密分析,强调了吉祥文化意蕴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意念转换历史动态的建筑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3.
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系统性与层次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为中国建筑文化由外而内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建筑的外在形式(建筑词汇),其次是建筑及规划的法式、原则(语法),最后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深层结构)。提出了中国建筑文化正是由上述三个层次所构成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代建筑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建筑艺术已经融入国际建筑艺术的大背景之中,中国建筑的发展也进入多元化阶段,各种建筑新的结构形式和多种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其发展空间有了更大的自由度。因此需要从当代建筑继承传统建筑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并吸收传统建筑中的养分,通过采用古今结合的手法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才能探索现代中国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15.
颜红影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85-87,104
从分析中国传统院落的发展出发,简述其在中国传统建筑中至关重要的地位,并从传统院落的空间组织、生态理念、哲学内涵三个方面着手,总结传统院落空间的主要特征,探讨如何在现代建筑中继承传统建筑的精髓——院落空间设计的理念和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出将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可行方式,如传承传统院落的空间序列,在高层住宅中实现"空中院落"和在现代社区中重唤传统邻里关系,并结合国内优秀建筑实例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体系 ,当代中国建筑在继承传统中国建筑文化的同时 ,也需要在世界建筑文化之中独树一帜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北京四合院经历了百年沧桑,至今仍然是老城区主要的居住形式之一。北京四合院院落布局有序,居住不仅是建筑空间的围合,还是传统的延续。对四合院的发展及内涵和建筑特色简要介绍,通过对四合院空间与西方建筑模式语言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将传统四合院空间模式现代化、实用化,使其成为由传统建筑向现代表达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成为一种蕴含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创作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8.
面对全球化和文化趋同的挑战,面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严重缺失的现状,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继承与再创造成为建筑创作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建筑创作多元化是对的,但中国建筑的发展要以传统建筑文化为根,用中西建筑文化激发我们的创新。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需要将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国际化进行高度整合,它经历的应是一个扬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建筑日新月异的今天,有其文化精神和文化诉求吗?建筑的文化诉求又有真正实现在建筑中吗?领先的现代科学技术能与传统文化和民主性相互交融吗?中西方建筑在文化上有明显的融合吗?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在说明中国建筑已发展到一定水平,有向精神及文化内涵更深层次的转变了。  相似文献   

20.
孙支夏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建筑师之一,是实现中国传统建筑工匠向现代建筑师过渡的代表性人物。他所设计的江苏省咨议局、南通总商会大厦、濠南别业等建筑是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为南通的城市近代化作出了不朽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