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自1972年颁布<教育法第九篇修正案>(Title Ⅸ)以来,美国女性在获得教育机会平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文章根据<教育法第九篇修正案>以及1997年和2003年的两个报告,概述了美国女性迈向教育机会平等的30年历程.  相似文献   

2.
教育法的法律地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教育法的调整对象主要为教育关系和教育关系在我国的充分发展看,教育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从教育关系作为基本的社会关系、教育法的法律依据和教育法的实践看,教育法是一个基本的法律部门.因此,教育法法律地位的确定具有有利于教育法体系自身的完善和推动教育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法》的诞生标志着我国教育工作进入了全面依法治教的新阶段。如何实施教育法是教育法的理想和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只有在执法、司法、守法、监督以及违法制裁等方面认真、正确地适用教育法,教育法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充分全面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从八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来,特别是1995年9月1日教育法实施以来,我们通过认真学习,对这《教育法》的重要地位、《教育法》确立的教育是立国之本的思想、对《教育法》确立的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方针和基本原则等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美国社会语言能力有限的问题使大量语言少数族裔儿童①因学业成绩不佳,未来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政治、民主、经济等国家生活之中。2002年颁布的《英语习得法》使实施34年的《双语教育法》退出历史舞台。以霍姆斯四模式为分析框架,把《双语教育法》和《英语习得法》置于规范模式、组织制度模式、精神状态模式和自然环境模式中,对不同语境下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出台的背景因素分析表明,联邦政府将变相的教育机会“不平等”又一次“悄然”转嫁给语言少数族裔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的中小学校除英语之外讲各种语言的学生,或者说那些不会讲英语的学生,他们的教育需求长期得不到妥善的解决。1968年颁布的《双语教育法》表明,美国联邦政府承认了美国学校体制中长期存在的只能使用英语教学的单语教学问题,如何使教学语言多样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以霍姆斯的四模式为分析框架,把颁布《双语教育法》时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置于规范模式、组织制度模式、精神状态模式和自然环境模式中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移民人口剧增并逐步扩展到新的区域,给美国公立学校造成了巨大压力;(2)司法判例对所实施的隔离但平等原则的彻底否定催生了新的希望;(3)少数族裔群体谴责主流社会的不公平,他们要求身份认同和获得更多权利的呼声愈来愈大;(4)联邦政府对保障国防安全、消除贫困现象等多重利益的考量,促成了《双语教育法》的颁布。  相似文献   

7.
蒙台梭利教育法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民国时期我国介绍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文章进行整理的基础上,总结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引入我国初期的特点。蒙台梭利教育法引入我国初期的特点如下:内容介绍比较丰富,但持续时间短;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主流态度由推崇走向质疑;进行早期蒙台梭利教育法中国化探索,但实践发展不足。  相似文献   

8.
语言教育政策是美国多元社会结构中重要的教育政策。美国双语教育法在实施30 年后, 目前遭受严峻的挑 战。多元文化的社会规范将引领语言教育政策的发展,未来的美国语言教育政策,必须能反映了主流社会对少数族裔儿童的 宽容、宽厚和宽待、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以及慷慨满足社会不同群体的多种需求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我国对现行<教育法>的修改应在教育法本位观、价值观和运行观三方面发生转变.在教育法本位观上,应从过去以教育行政权为本位的观念转变到以教育关系主体权利为本位的观念上来;在教育法价值观上,应从教育机会平等观转到教育公平观上来;在教育法运行观上,应从重创制的观念转变到既重创制又重实施和监督的观念上来.这三个应转变的观念彼此相互联系,并对整个<教育法>内容的重新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育法在不断发展和修正中形成了分权、民主与统一三个维度。权力的分立传统、争取民主权利运动、判例法、国家的干预等推动了美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这同美国社会经济、政治、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同时也是人民不断斗争的结果。特别是二战后,大量的联邦立法更加体现了国家利益至上,引导教育向统一方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在社会规律生成中的地位问题是唯物史观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指出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不可逆性、必然性和重复性的普遍性品格,同时也指出社会规律自身具有的主体性、自觉能动性和加速性的特殊本质,并且进一步论述了社会规律生成于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主体创造与主体选择相统一的人的主体活动之中。因此说,人的主体性在社会发展规律生成中全面、鲜明而深刻地展示了它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2.
沈家本在研究汉律时,抱着搜集史料以存汉律原貌,既探其源,又析其流,且经世致用的目的。为此,他不仅广集史料并予以整理、剖析,而且将汉律与前此法律(尤其是周代法律)、后代法律(尤其是唐律)进行联系、比较,还就某些敏感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旨在为人们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的建构凭借的是文化系统,因而在讨论人类社会对水土资源的影响时不得不先行讨论文化自身的制衡作用。文化自身的制衡作用来自于文化的建构特点。人类社会现存的文化就其实质而言,都必然并行着两套建构法则--生物性法则和社会性法则。在同一文化的运行中,这两套法则既可以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脱节。当其结合得十分紧密时,该种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生命力;当其结合紊乱时,该种文化就会呈现衰败的景象,并同时对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乃至相关的水土资源构成严重的冲击,从而引发生态危机。文章重点讨论了文化建构的双重法则及其相互制衡机制,同时,从生态危机源自于文化建构的双重性这一理解出发,提出了对于生态危机的消解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国际民商事仲裁的主要特征是当事人以合意确定适用于他们之间纠纷的程序和实体法律框架。在当事人没有选择法律的情况下,仲裁员可以直接适用适当的法律。由此可见,当事人选择和仲裁员的直接适用是民间法进入仲裁的途径。但是民间法在国际民商事仲裁中的适用不能违背所在国的公序良俗和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规避所在国的强制性法律。  相似文献   

15.
环境公民诉讼或环境公益诉讼是指公民、环保团体、政府等任何社会公共与私人领域的具有独立法律地位的任何法律实体,为保护环境公益,针对环境破坏者或不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机关提起的诉讼。环境公民诉讼以公民环境权、环境公共信托、人民主权等理论为基础,在美国立法中逐步确立了公民诉讼条款。环境公民诉讼还具有坚实的法理基础和充分的司法实践基础。我国应通过借鉴、引进、吸收和消化国外的先进立法,修改完善现行的法律制度,逐步构建环境公民诉讼原告适格制度。  相似文献   

16.
土族习惯法的产生、发展和运作深受土族民间信仰的影响,习惯法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是由民间信仰中的各种禁忌、仪式、巫术构成,而神灵观念和内心的信仰是土族习惯法最主要的来源,各种禁忌、巫术直接推动着土族习惯法的有效执行。同时,土族习惯法又维系着民间信仰的内在结构,强化了民间信仰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7.
税收撤销权制度是我国税法规定的一项新制度,但是该项制度的性质为何却很少有人研究。税收法律关系是权力关系与债务关系的统一,税收撤销权从性质上讲,与传统民法上的撤销权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它是为了保全税收这一公法之债的撤销权,是实体法权利与程序法权利的统一,是只能通过司法途径才能行使的实现公法之债的形成诉权。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清代新疆存在多元“法”文化并存现象进行论述,分析其存在原因、动态特征及归宿,探讨清代新疆多种“法”,的存在与政治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清代国家统一及新疆良好的社会政治管理的大背景之下,清代新疆多元“法”文化的并存的状况最终走向多“法”归一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对社会历史规律客观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问题,西方历史决定论者承认社会历史有自在客观性规律;历史非决定论者否认社会历史有自在客观性规律.自觉或不自觉地对社会历史规律作自在客观性的规定和理解是其争论的焦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从自为客观性的角度理解社会历史规律,并为之提供了合理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监管,规制跨国证券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证券市场的稳定、有序与公平,美国将本国经济法的域外适用从反托拉斯法扩大到证券法领域,产生了倍受争议的证券法域外适用问题.在"领域管辖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效果标准"和"行为标准",奠定了美国证券法域外管辖权的基础,成为证券法域外适用的主要理论依据.一国证券法域外适用是证券市场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必然基础和条件,不能忽视也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