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哈代小说在艺术上体现出鲜明的狂欢形态,主要表现在狂欢广场和广场语言两个方面。一方面,哈代小说中描述了大量民间节日狂欢场景、聚会场所、乡野舞会、酒馆等狂欢广场,在这些狂欢化的场景中,表现了解构等级秩序的狂欢精神;另一方面,哈代小说中威塞克斯居民的对话体现着鲜明的广场语言的特征,在他们的话语中表现出鲜明的狂欢因素。  相似文献   

2.
哈代小说立足于民间文学、民俗文化,从人本主义出发,以纵情的广场表演、滑稽的广场人物和粗放的广场语言建构了激情的广场狂欢,体现了狂欢化解构等级秩序、颠覆官方宗教、消解权威制度的精神内核,反映了世俗文化反他者化和去边缘化的倾向,是威塞克斯社会底层民众以自己的民间方式向世界发出的强音.  相似文献   

3.
现代文学研究中以"牧歌"来概括沈从文创作风格。但是,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充满着动荡、躁动和不安,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牧歌"审美价值的"狂欢"世界。呈现了节庆、婚嫁和丰收等富有民族特色的嬉闹杂耍的狂欢场面;建构了以生死和肉体为核心的狂欢化意象;通过回环的叙事模式、双重的叙事空间及诙谐语言和咒骂语言构筑了鲜明的狂欢式话语系统。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应和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指认着获得民族和文化认同的乡土"类狂欢"形态。  相似文献   

4.
在后现代大众传媒的生态环境中,转变修辞意识形态,以平民化的视角、游戏的话语方式参与所属时代的文本建构,成为网络时代狂欢语境下贺岁片文本的修辞策略。狂欢化的语言是人们表达对新世界的多样性充满自信的社会心理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当视听文化与贺岁片狂欢生活叙事相遇时,语言的狂欢成为一种必然。《喜羊羊与灰太狼》架构双重语言的游戏通道,产生了集体狂欢式的喧哗回应。儿童语言的游戏通道表现为模仿儿童游戏,展示儿童原生态语言;展示儿童天性,表现游戏中的幽默;成人语言的游戏通道,表现为戏仿人物,游戏现实;隐喻事件,讥讽现实;借用网络和方言,追赶潮流。游戏精神贯穿于角色语言中,使人们在语言的幻象中感受到精神的、审美的娱乐,语言的变异深层的含义就是实现自我,创造自我,超越自我。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学的语言由于其独特写作方式和在线身份,使其摆脱了各种社会规范秩序的束缚和传统语言的局限,表现出一种独特的“狂欢化”语言特色,这与前苏联文艺理论家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提出的“狂欢化”文艺理论非常契合。网络文学语言创造性地采用表情与表意符号来模拟现实人们的感官动作与身势语,用标新立异的网络新词汇及戏仿、幽默、不拘形迹的“广场语言”来表达新新人类的情感和个性特征;网络文学语言是对传统语言审美的一次挑战。  相似文献   

6.
就《西游记》的外在形态及内部特质来看,该小说具有浓厚的狂欢化色彩.小说中众多的狂欢场面,呈现出一种乌托邦式的氛围;狂欢化的因素表现在叙事上,是时空的扩张和"脱冕"——"加冕"的结构;表现在形象塑造上,则是正与邪、奇与俗、崇高与粗鄙的统一;在语言风格上,则是嬉笑怒骂、讽刺模拟,将严肃与诙谐融为一体,展现了狂欢化小说语言的...  相似文献   

7.
论王小波小说语言的狂欢化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狂欢化文学”是巴赫全命名的一种深受狂欢节民俗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小说体裁。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的小说就深刻地体现了这种“狂欢化文学”的特征,在语言风格上即表现为诙谐与粗俗。这种语言风格强烈地传迭出了狂欢节世界观的追求脱冕、颠覆的本质精神与亲昵、粗鄙的行为范畴。  相似文献   

8.
狂欢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生代小说创作的重要特征,也是其受中国市场化社会形态影响的结果。新生代小说叙事的狂欢化主要表现在语言和想象两个方面:在语言方面,新生代小说将诗性的先锋语言与口语化的新写实语言结合起来形成了轻快、飘逸的狂欢化语言,并表现了新生代作家们对历史的重新解说;在想象方面,新生代作家们反抗宏大叙事,以诗意的想象冲淡历史与现实的残酷性。但是,极端的狂欢化并不利于新生代小说的发展,狂欢也是需要限度的。  相似文献   

9.
狂欢化文学是巴赫金命名的一种深受狂欢节民俗文化影响而产生的小说体裁。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的小说就深刻地体现了这种狂欢化文学的特征,在语言风格上即表现为诙谐与粗俗。这种语言风格强烈地传达出了狂欢节世界观的追求脱冕、颠覆的本质精神与亲昵、粗鄙的行为范畴。  相似文献   

10.
在苏童小说《米》中,一种独特而鲜明的"狂欢化品质"成为了这部作品与众不同的地方。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不仅在故事情节的设置上富有"狂欢化"色彩,而且在人物塑造以及叙述语言与策略上也同样具有鲜明的狂欢化特色。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当代优秀作家毕飞宇的典范作品,这部作品本色天然、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暗合了前苏联文艺理论家巴赫金的狂欢化的叙事诗学。具体而言,《玉米》以它多声部的叙述、反讽的手法、粗俗的取象体现了巴赫金所说的"狂欢化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洛丽塔>的诞生具有双重狂欢的性质充溢在整个写作过程的审美快感令作者激情涌荡;充满魅力的叙事技巧使读者迷乱其中.作者以朴素的线性发展,"三套车"式的叙事结构,巧妙地摆脱了作品内在形式和外在道德的束缚,为自己开拓了一个自由的叙述空间,从而在其中恣意地挥舞着语言的魔杖,让"写"与"读"都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忘我的审美狂欢.  相似文献   

13.
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作为切入点,从狂欢化的场景、狂欢化的语言和狂欢式的笑来解读西班牙黄金世纪流浪汉小说《托尔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着重分析了作者如何通过文本打破官方世界在行为、语言等方面对人们的束缚,以体现中世纪时期欧洲民间诙谐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十七年农村题材小说中小人物的研究在批评界长久缺失.透过宏大叙事和典型化原则理论,可以洞见到作家在避讳许多文艺禁忌的同时对小人物的语言、爱情和吃喝描写达到自由纵情的狂欢境界.狂欢式写作揭示十七年时期小人物的生存本相和社会存在的真实问题,使作品具有超越时代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尤利西斯》,从人物、语言、时空体三个方面来分析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狂欢化特点。乔伊斯对都柏林瘫痪现实的讽刺和对爱尔兰民族的反思都隐藏在《尤利西斯》狂欢式的表达中。  相似文献   

16.
<拉伯雷研究>一书中渗透着巴赫金的狂欢诗学思想.坎坷的边缘人生活是巴赫金狂欢诗学得以生成的特殊土壤与现实基础.于这一背景下考察两种生活、两种语言以及两种文化的二元对立,进而阐释狂欢诗学之边缘品性.最后,在理性诗学与狂欢诗学的对立发展过程中,中心与边缘谋求共存、对话,此为巴赫金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17.
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尤利西斯》,从人物、语言、时空体三个方面来分析乔伊斯的《尤利西斯》的狂欢化特点。乔伊斯对都柏林瘫痪现实的讽刺和对爱尔兰民族的反思都隐藏在《尤利西斯》狂欢式的表达中。  相似文献   

18.
婚礼仪式对人进入新的角色有一定的文化塑造作用。在婚礼歌谣中,作为相互邀约手段的歌谣,因为仪式的狂欢化而体现着狂欢的主题。吴越婚礼歌谣中表达的这种狂欢种类繁多,有的表达了身体的解放,有的表达了以“性”的狂欢,有的表达则以语言为主的狂欢。在吴越婚礼歌谣中,狂欢化主要体现在以“性”为描写对象的狂欢化主题;以夸张为重要特征的狂欢化的体语言;以“歌”“谣”结合的狂欢化体裁。通过婚礼歌谣的念诵,可以缓解新娘的不适、思念或欢悦之情,宣泄内心的不安,达到身心的平衡,因此,具有一种“狂欢化”的“叙事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元代蒙古族统治时期一度废除科举制度,使汉族知识分子失去跻身仕途的机会,但也使官方意识形态对文人的束缚相对松弛。在这种文化语境下,散曲不再是庄重、严肃、高雅的载道工具,而成为文人嬉戏人生、狂欢民间的一种娱乐方式。本文分析了元代散曲从语言风格到思想内容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狂欢化色彩,指出狂欢化是元代文人置身民间俗文化和笑文化中的狂欢式世界感受,并对元代散曲狂欢化艺术精神衰败的时代原因,以及东方狂欢文化与西方狂欢文化的不同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狄更斯在创作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消解精英意识、颠覆既成叙述模式和传统审美原则,其小说打破了等级制度对人们行为、语言、姿态、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束缚,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狂欢式场景、狂欢化语言风格、狂欢化人物形象等狂欢要素在其作品中屡见不鲜。通过狂欢化的描写和狂欢式的世界感受,狄更斯全面讽刺、揶揄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实,艺术地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阴暗面,同时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寄托了作者对自由、平等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