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近年来,网络民粹主义借助新媒体的兴起,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将网络民粹主义界定为一种社会思潮、一种情绪反应、一种话语方式;将网络民粹主义归因为社会转型期各阶层激烈的利益冲突,利益协调机制的不健全,精英权威的消解及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微用户”的非理性及微媒体的便捷性;将网络民粹主义的影响定位为双重效应,既有关怀弱势群体利益、保证政府公正廉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弱化指导思想、非理性表达极端化、颠覆政府权威、破坏社会秩序的消极作用;消解网络民粹主义的消极作用,需要缓解社会矛盾及建立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强化精英阶层的社会责任感及提高政府执行力,引导网民理性参与及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民粹主义传播的政治潜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民粹主义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问题一直很难让人作出简单的定性.网络事件引发网民舆论监督热情高涨的同时,也鼓舞了网民对抗主流文化的士气,激发了网民对抗权力中心、对抗权力话语的意识.当下人们渴望公平公正和言论自由,却对民粹主义的社会危害认识不足.网络民粹主义具有议程设置和社会动员功能,其公开的旗号是“人民公义”,行为是人民审判,本质却是多数人正义,我们必须认清其实质,并对其极端化行为保持警惕. 相似文献
5.
从19世纪中期兴起的民粹主义主张通过划分"稳定的多数"与"特定的少数"来分裂公民社会;通过控制新闻媒体误导人民,吹捧人民至上谄媚人民;鼓吹用一种简单而纯粹的政治来瓦解代议制政体的作用。民粹主义思潮与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对民主政治产生了重大的消极影响,在建设民主政治进程中对其危害性有必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7.
张丹丹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0(5):12-14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网络给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民粹主义在民众的网络政治参与中抬头,为我们的社会和政府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8.
魏育邻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25-36
当代欧美发达国家和拉美各国民粹主义盛行,日本作为主要发达国家之一亦不能幸免。但由于日本本身的历史和现实特性,其民粹主义表现形式与其他国家有着较大不同。日本思想文化上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以及当代日本政治上施行的议会制民主主义、经济上推行的新自由主义,都是日本民粹主义得以产生和流行的基本条件。当代日本民粹主义的基本形态表现为以下四点:一是既有政党政治与民粹主义型政治家的并存;二是地方政治中民粹主义政党的出现;三是产生“令和现象”,即左翼民粹主义政党的登场;四是所谓“中间层”的弱化及“失去的一代”的生态成为民粹主义的民意支持基础。而当代日本民粹主义流行的结果在于较大程度地改变了日本政党政治的态势,可能会对中日关系造成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10.
《国际论坛》2020,(6)
社交媒体时代,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工具助推着民粹主义政党的崛起。社交媒体和欧洲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政治传播的目标和策略上展现了独特的依存和共谋关系。社交媒体的使用挑战了旧媒体的传播逻辑和传播形式,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的信息传播、选民动员、社会舆论引导、政党领袖形象塑造、政绩和合法性宣传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传播策略上依托社交媒体平台,紧紧围绕民粹主义意识形态的内容,注重民粹主义的风格和修辞,并基于道德和身份框架设置议程,以实现民粹主义目标。但右翼民粹主义政党在以民众的名义试图构建政治纯粹性的集体幻象来掌控权力的同时,也给欧洲的民主制度、民众心理、政治秩序和政党格局带来了一些现实的隐忧。在新的媒介传播平台推波助澜下,右翼民粹主义政党未来的发展动向值得持续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11.
12.
民粹主义是一种国际化的思潮,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文章就中国近现代民粹主义思潮的研究进行综述,理清已有的研究思路,了解此问题的研究状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后续研究的进一步展开。同时针对目前民粹主义研究的困境,尝试性地提出了摆脱困境的突破口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当代西方政治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之方法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伟江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6):51-56
当代西方政治学在研究方法上呈现出一系列与传统方法根本不同的特征,即由以抽象概念为基础的形式分析转向以政治实践为基础的现实分析,由静态的线性逻辑分析转向动态的过程分析,既重视微观个体行为相互作用形成宏观政治活动方式的过程,又重视制度结构和组织模式对个体行为的约束和影响过程,就其积极意义来看,新方法具有较明显的唯物辩证倾向,并且从不同侧面间接承认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顾晓英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1):60-63
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与广大青年的政治认同和追随紧密相联。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越来越成为青年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执政党最重要的青年群众基础。关注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就是关注他们自身政治素质的完善和提高,就是关注社会对党政的信心和信任度,关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稳定和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其形成巩固和发展离不开认同的客体和主体和社会环境三要素的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颜悦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7-80
政治信用作为政治信用关系的价值反映,具有自身的属性,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的政治发展影响巨大。当前我国政治领域中仍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吹自擂、弄虚作假、以权谋私、政令不畅等失信现象。为此,我们要结合部分失信现象的成因,从政治信用教育、打造信用政府、政治信用制度确立以及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不断加强我国政治信用建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拉美国家民主与稳定的趋势进一步稳固,政治体制正常运行,政治生活有序展开,社会矛盾和冲突处于可控状态。但稳定中有隐患,不稳定或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体制运转失灵的风险仍未消除,政治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拉美国家的不团结不利于地区政治稳定。在新的国际和地区环境中,拉美政治生态和政治社会环境继续发生新变动。"左退右进"的效应持续发酵,持续近二十年的左翼"粉红色"潮流继续褪色,左翼执政党面临的难题增多,"21世纪社会主义"实践探索遭遇新挫折。但拉美左翼政治力量的影响仍不可小觑,一些仍继续执政的左翼政府不断调整政策和理念,执政方针趋于温和化与实用主义化。古巴"更新"开启新征程,将对拉美政治格局和政治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志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379-385
网络问政是公民问事、问责于政府和政府问计于人民的有机统一,是伴随着网络社会的崛起和互联网政治而兴起的政府与公民互动的新形式。对网络问政兴起的原因进行追溯从而提出网络问政发展历程新论——问政酝酿阶段、启动和发展阶段、成熟阶段。成熟的网络问政不是一个单纯的政府与公民互动的平台,而是一个系统。在此基础上找出推进网络问政持续发展的路径:一是继续推动社会转型与行政发展;二是网络问政系统自身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多元文化与当代美国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美国黑人民权运动和女权运动之后,多元文化主义成为主导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思想,它进一步催化了美国文化内核从单一的主流价值观向文化的多元主体转变。在文学领域中,主要表现为曾经游离于主流文学之外的非欧裔作家和学者,积极振兴民族文化、表现民族特色、争取民族话语权。大量的民族文学作品进入文学经典,彻底转变了美国文学的传统走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试图总结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当代理论和方法论.这里所讨论的这些美国人类学的当代观念是基于它们的历史脉络、继承、重现、转变和对立.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诸如主观性、权力和民族志表述等问题上,人类学理论和方法论发生了许多非常显著的转变和分歧.这种状况起因于人类文化学研究的文学化途径,这种途径是经由格尔茨(Geertz)以及其他学术运动,如英国的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特别是福柯(Foucault)的后现代主义而发展起来的.由此,人类学由来已久的喧嚣的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对峙已经演绎出独立的认识论阵营,在某些情况下导致了一些大学中人类学系的分离.同时,这种分裂也激发或伴随着一种对当代全球化形势下文化人类学研究对象的定位的承认,比如本土性(indigenous)、下层 (subalterns)研究,确认了这些研究对象在研究项目中具有合法的权利和合作的声音.这种转向使人们愈加关注应用人类学,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新的问题,例如本土知识的观念.另一个分裂是一些特定的专门研究领域的学科建制,如医学人类学、生态人类学和教育人类学等,而这些领域的每一个又都存在着其内部分歧和区别.这些正在发生的变化引起了对于博厄斯学派所传承下来的诸如文化、文化相对主义等观念的效用和学术规范的质疑.过去的30年是一个骚动激荡、分崩离析的时期,人类学研究在这个时期卷入了全球资本主义的新的文化逻辑的转换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