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从本质角度而言,包括基本的物质生活层面,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层面的共同富裕。在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驱使下,美好的生活是基础保障,而精神生活是核心所在。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高质量文化产品的供给,精神思想的正向传播,人民具有获得感、幸福感,并且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通过提高文化产业的质量,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构建人民美好生活以实现人民的精神获得感、幸福感,最终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2.
大禹精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将大禹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培育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取向,抵御西方价值渗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需要,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 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通过统筹推进课堂理论教学、校园文化熏陶、社会实践锻炼和网 络空间渗透“四个课堂”建设,将大禹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发挥协同育人效应,实现“立德树人” 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长征精神,具有跨越时空、跨越民族的永恒价值。长征精神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鲜活教材和宝贵资源。高校应加强长征精神的理论研究,将长征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相似文献   

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而倡导契约精神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举措.二者的要求与内涵存在一致性,因此有必要通过教育、实践和宣传,深化大学生契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性培育.  相似文献   

5.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追求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为此,全社会都要努力关注青年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遵循灌输原则和结合原则,努力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师资建设、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三方面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不断优化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宏观环境、微观环境和媒介环境,引导青年大学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是指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保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要让大学生不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在行动之中,就不能进行强迫的灌输式说教,而应该采用潜移默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关乎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统一性问题,培养大学生遵循并认同核心价值观,既是建立其完善人格和塑造心理品质的最佳选择,也是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因此,探索并寻求合理的路径,培育大学生健全的价值观,需要从理论的认知出发,辅之外部的环境陶冶,并根据个人特点解决实际问题,切实促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衍化成自觉的行为意识。这样,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国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于我们党治国理政之中,形成共生同构和良性互馈关系。要充分发挥法治对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规范、引导、定型、保障作用,弘扬法治精神,确立法治信仰,使法治精神成为贯穿"三个倡导"的基本遵循;推动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习惯,增强民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获得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系统支持、全面保证。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一个重要方面,都渗透着科学精神的力量.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坚持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及发展,重点在于教育.尤其是在我国大学生这一承载高等教育理论及实践成果的生力军中开展,意义不同凡响.在大学生中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培育及实践行动,不应仅仅局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应结合教育理念进行辩证分析.参照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实践的总体现状,提出可行的培育及践行策略.  相似文献   

11.
东北抗日联军后期(1940年-1945年)斗争是整个东北抗联14年斗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后期斗争的评价问题涉及到对东北抗税整体的评价,本文针对目前史学界关于东北抗联后期斗争评价普遍流行的观点,围绕党的有效领导、武装力量的活动及斗争、根据地建设等方面因素对抗税后期斗争加以较翔实的考察,从而得出结论,即东北抗联后期斗争体现出来的是带有特殊含义的抗日游击战争。  相似文献   

12.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大学生价值观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以社会主导价值引导和控制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是当前价值观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在这一过程中,需要不断形成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与个体价值观的形成相统一的理念、价值观教育中的体系性与层次性相协调的理念、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相协调的理念以及多元价值与主导价值相协调的理念,以期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如何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和学界的焦点问题。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价值观功利化、实用化的问题。美国和新加坡的教育实践证明,互动式、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对于在大学生中普及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作用。结合中国实际,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坚持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推进内隐式互动教育策略,倡导对话式互动教学,开展分层次、分阶段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4.
微信日益成为大学生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在大学生价值观亟待形成和定型的当下,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微信可以促进价值观培育途径的开拓、赋予价值观培育生活化内容、增强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等.同时,运用微信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也存在现实困境:微信削弱了培育者的话语权、弱化了大学生对培育内容的认同、难以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化等.通过对其重要性和现实困境的分析,文章提出全力打造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全面整治微信运营环境,着力加强大学生微信运用能力等策略,旨在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深厚底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从文化传承与创新切入,用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固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华文化与世界优秀文化的交融与发展,让大学生在人类共有的文化精髓的滋养下成长;要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与自觉,以教兴文,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能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关系到自身的成长成才,更关乎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的完成、内容的实施、方法的运用等,都离不开发展与创新教育载体.因此,将理想、信念、信仰教育,人生观、荣辱观、集体观教育,伦理精神、民族精神、创新精神教育等作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载体,是其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7.
认清文化认同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联,分析文化认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面临的困境和危机,探讨基于文化认同视角而进行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归属具有重要意义。走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危机和困境,一是建构师生主体间的身份认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每个环节,突出学生主体性;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在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的优势;三是抓好网络文化认同建设,形成虚拟实践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18.
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的多样性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所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坚持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性质、方向和主要任务;大力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着力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努力帮助大学生确立知荣明耻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三个层面以全新的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集中概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公民个人价值观。把握核心价值观的新内涵,紧抓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维度,切实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要求相统一,方能进一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并将其转化为大学生的根本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