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66名贫困大学生为被试,278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采用黄希庭、杨雄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贫困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和社会取向生理自我价值感低于常模;(2)贫困女生总体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以及社会取向心理自我价值感低于贫困男生;贫困大学生社会取向一般自我价值感、个人取向人际自我价值感以及个人取向家庭自我价值感等方面有显著的年级差异;(3)贫困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的许多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高校贫困学生群体的"精神贫困"与"心理脱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诉求.贫困大学生问题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特殊弱势群体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偏差现状及形成心理困境的深刻而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因素进行了具体的剖析,并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脱贫途径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喘息服务是一种残疾人家庭社会支持手段.在我国,贫困残疾儿童被称为困境儿童.为了开展本土经验探究与理论讨论,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利用问卷调查法与个案访谈法对东部W省S市困境儿童家庭喘息服务项目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困境儿童家庭存在康复支持、经济、社会与心理支持等需求.基于此,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了包括转介免费康复训练与专业社工服务在内的喘息服务.最后,对喘息服务效果进行评估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对在校贫困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现状,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水平良好,外在社会支持程度高,情绪稳定性略低;(2)男、女贫困大学生在自我接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文理科贫困大学生在朋友支持和家人支持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3)不同贫困等级的大学生心理复原力水平没有显著差异,而出生地不同的贫困大学生在问题解决和朋友支持两个维度表现出了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大学生的学业和社会适应问题目前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因贫困而带来的大学生辍学、犯罪和心理异常的比例有增无减,给予贫困大学生更多的社会支持不仅可以减少或杜绝以上问题,而且更反映了一个国家或一个社会的教育公平。笔者采用症状自测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贫困大学生存在更多的心理压力;(2)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3)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更善于利用社会支持,且前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更多。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普遍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一定的精神压力,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独特的塑造作用和积极的促进意义,其中,高校是大学生社会支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社会支持理论角度分析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高校构建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系统的若干建议:(1)建立贫困大学生档案——辅以经济支持;(2)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增强交往支持;(3)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参与支持;(4)设立心理咨询中心——树立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7.
对从众心理影响下大学生行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人们普遍具有从众心理.当代大学生在所处群体影响下的从众行为表现在学习、生活和消费等各个方面.研究大学生从众现象,对于优化群体结构,利用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积极影响,防止其消极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从众心理影响下的大学生行为的分析,就大学生从众行为的表现、从众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明辨大学生的从众行为,为大学生行为提供正确的行为导向,树立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感恩维度下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贫困大学生“不知恩,不感恩,不报恩”现象,应从贫困大学生的感恩观、感恩心理特点及感恩心理的社会基础去理解,它是施恩者、感恩者与社会传导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构建“三位一体”的高校贫困生资助模式有利于感恩教育的推进与发展。具体措施包括:完善物质层面支持、开展精神资助与能力帮扶、积极推进政策层面支持等。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探源和策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屡见不鲜,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仅是大学生的个人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主要包括认知模式、哀伤辅导模式、平衡模式、支持和干预技术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教育、支持与训练的社会资源工程模式以及整合的干预模式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焦虑危机、哀伤危机、失恋危机和自杀危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主要包括建立心理危机信息反馈系统、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和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和研究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为有效地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我们以河海大学495名贫困大学生为实验组,476名非贫困大学生为对照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团体施测,结果发现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状况均低于非贫困大学生,尤其是在人际敏感、抑郁和精神病性三方面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在贫困大学生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文科学生低于理工科学生,来自城市的贫困大学生低于来自乡村的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状况存在显著相关。提高个体感受到的主观支持及其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将有利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等4个国际通用心理问卷对高校贫困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36.5%的贫困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甚或心理障碍,其中:个性内向者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5个因子分上高于个性外向者;农村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高于城市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者比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者自觉有更多的主观支持及支持利用,且应对方式积极主动。建议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自立教育,着力塑造他们的良好个性,帮助他们树立进取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12.
由于教学资源分配不平衡、思想认识有偏差和专业教师缺员严重等原因,农村贫困地区音乐教育的状况不容乐观.农村贫困地区音乐教育缺乏,对农村学生人全面发展很不利.加强贫困地区的音乐教育,充分发挥其在美育中的作用,对农村贫困地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为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制度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在农村特困生活救助制度基础之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其救助标准、覆盖面、制度的长效性等方面较农村特困生活救助制度又有了较大的发展,遵循的是普遍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互助养老是具有中国乡土特色的农村养老模式之一。在传统乡村文化“互帮互助”的理念下,以地缘、亲缘为主的乡村生活为农村互助养老的实践提供了可能。农村互助养老的本质是“自助?互助”,文章通过社会资本理论三个核心维度,对农村互助养老实践的内在行为逻辑、现实困境以及可能的实践优化路径进行探讨,提出未来互助养老模式可以在多元主体参与、农村互助养老的供给体系、传统文化优势及提高老年人信任等方面不断发展完善。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的长效发展提供了可行性的理论支撑以及路径优化措施,有助于提高农村老年群体幸福感,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是近年来,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有逐步扩大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同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贫困生现象日益突出,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加强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探索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肖水源的社会支持量表,以618名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高职大学生社会支持现状,结果表明:是独生子的高职大学生客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子的高职大学生;生源地是城市的高职大学生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生源地是农村的高职大学生,非独生子的高职大学生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独生子,是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主观支持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是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支持利用度得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生源地是城市的高职大学生支持总分显著高于生源地是农村的高职大学生;是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支持总分显著高于非班干部的高职大学生。结论: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呈现一定的特点,受其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是否为班干部等因素的影响。对高职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其社会支持程度的差异性,鼓励其积极主动获取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7.
技巧球足球发射机器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息技术赋能下,电商平台能够实现商业模式创新,即普遍连接、互动参与和服务创新;在不发达地区,这种模式表现为促进平台广泛连接农户、推动贫困群体及社会力量多方参与、形成服务创新型生态系统。以平台为核心的农村电商生态系统在吸引众多主体参与的前提下,以扶持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协调和带动了贫困地区的可持续扶贫。结合京东“跑步鸡”案例,提出电商扶贫的基本模式:在扶贫生态系统中,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发展可持续的特色化产业,并以此构建扶贫服务支点;农户在平台协同下,通过参与产业链获取市场机会以及直接参与生态系统的价值分配,进而获得知识与技能,积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中国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但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村劳动力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建立健全劳务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扶贫力度,从而实现中国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相似文献   

19.
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体制和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的问题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尤为突出.广西天等县在国际援助组织的支持下,通过在全县构建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由政府、学校、社区、社会各方力量组成的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逐步形成并发挥作用,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