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亚中国、韩国、日本三国出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典"式语法著作。"文典"式语法著作贯穿着一个基本语法理论内核,那就是"品词"体系。在研究具体的语言对象时,东亚三国学者使用"品词"上各有所侧重,按"品词"分类情况不完全一致。站在东亚语史角度,可以看到,东亚三国"文典"式"品词"语法理论体系存在一种非常值得注意的"环流"现象,即由模仿英国"英语文典"等西方"品词"语法理论体系而创造了日语"文典"式"品词"著作理论体系,风行于日本之后,又进入到了东亚中国语、韩国语研究中来。因为特殊的时代关系,日本学者又有机会极力推广"文典"式"品词"著作语法理论体系,对中国和韩国语法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日两国语法学者对"文典"式"品词"语法理论体系局限的反思,是各自国语语法理论体系变革的需要,具有摆脱《英文典》式"品词"语法理论体系束缚,进而建立"东方语法模式"的"东方民族语法研究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
《国语文法表》是台湾中小学的教学语法,是指导台湾中小学教材语法内容编写、老师讲解语法知识以及学生测试语法知识的重要依据.文章比较了《国语文法表》和《现代汉语》(黄廖版)在词类划分中的差异,并描写了《国语文法表》的特点:较为完整地采用了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词类划分体系;文法表从使用者角度出发描写细致,便于教师操作;文法表既适用于现代国语,也适用于文言文;台湾方面注重推广文法表.  相似文献   

3.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三位先生以普通语言学为理论指导进行研究工作 ,共同开创了语法时期 ,吕氏《中国文法要略》(《要略》) ,王氏《中国语法纲要》(《纲要》、《中国现代语法》(《语法》)、《中国语法理论》(《理论》) ,高氏《汉语语法论》(《语法论》)便是其间的代表作。朱德熙先生在《汉语语法丛书序》一文指出 :“吕、王二氏的书反映了前半个世纪汉语语法研究所达到的水平。这两部著作 (笔者按 :是指吕氏《要略》和王氏《语法》)几乎是同时出版的 ,同工异曲 ,各有千秋。”而高氏的语法体系同样在我国汉语语法研究和教学中一直产生着深远…  相似文献   

4.
日本著名语法学家松下大三郎运用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方法确立的以普通语言学理论和"连词理论"为核心的语法理论体系,获学界高度评价.这一语法理论是在《标准汉文法》中真正确立的,在日本近代汉日语法研究历史上别具一格,具有前瞻性.但日本近代没有发现接受并继承松下语法学说的后来学者,原因主要有三:第一,近代日本国语语法学界排斥普通语言学、接受比较语言学的思潮波及日本的汉日语法研究;第二,松下文法偏重理论研究,与当时日本近代语法研究主要倾向于教学应用相悖;第三,松下致力于中国留学生教育,没有培养出其学术继承人.  相似文献   

5.
日本广池千九郎的<中国文法>晚出于<马氏文通>4年,并尝试对<马氏文通>进行学术批评.二者文言语法研究内容体例编排特点突出,语法理论体系各自有差异,但或多或少都与西方语法理论有关,同时也注意吸收中国传统训诂成果,尽管程度有所不同.在语法研究方法上,二者划分词类皆以词义为标准,注意语法意义标准,同时也都考虑了汉语文言语法词类划分和句法成分之间的关系.与<马氏文通>一样,广池的比较法也有共时比较、历时比较、中英比较、中日英比较等几类,甚至比前者更为明显.<中国文法>和<马氏文通>文言语法研究理论体系的建立,对我国汉语文言语法和白话语法理论体系的建立功绩巨大,对当今文言语法研究也有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否定副词是汉语中一个比较复杂而又争议颇多的一类词。关于先秦汉语否定副词的研究一直是汉语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并从未间断过。本文以《国语》一书的否定副词"弗"为研究对象,进行专书专词的研究,以期为汉语史探索语法规律的发展流变提供特定时代可供参考的数据,更希望能对帮助澄清诸如否定副词"不""、弗"等的分歧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马氏文通》出版九十周年.1898年,《马氏文通》问世应该说是一个“奇迹”,只是《文通》的命运却很蹇涩,它受到许多的责难与批评,“较《文通》晚出的一些文法书,不管是讲古文法的也好,讲国语文法的也好,每出一部,几乎都要把《文通》骂一顿.”可是“许多人都批评他照抄西洋语法,这其实是没有细读他的书;又有许多人批评他不合理论(即不懂语法理论),其实是所见不广,用英语语法的眼光来  相似文献   

8.
后藤朝太郎《现代中国语学》(1908),是日本乃至于世界范围内最早系统建构现代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的著作。它从对重实用、轻理论倾向不满开始,认为只有系统建构汉语现代语言学理论体系,才能使汉语研究真正进入到一个科学的境地。"序论"对汉语特质、汉文字和汉语的关系,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汉语现状加以讨论。"本论"是核心部分,对汉语标准语、北京官话音韵、北京官话文法、口语和文体语比较、汉语方言分布及特点等进行论述。"结论"论述了现代中国语的发展趋势,以及对汉语进行历史观察的必要性等问题。重新认识《现代中国语学》在汉语语言学史上的学术价值,评估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汉语语言学史研究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对今天建立科学的现代汉语语言学理论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二年《修辞学发凡》初版时,刘大白先生为此书作了一篇《序》,写道:“在《马氏文通》出来以前,诚然已经有了许多合文法有关的书。例如明代卢纬以氏底《助语辞》,清代王济师氏底《虚字启蒙》,袁仁林氏底《虚字说》,刘淇氏底《助字辨略》,王引之氏底《经传释词》,张文炳氏底《虚字注释》之类;而且一八六九年(民国元年前四十三年,清同治八年)更有了美国人高第丕氏和中国人张儒珍共著的《文学书官话》,是一部正式的今话文文法书。”  相似文献   

10.
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出版(1924年)至今已有六十年了。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体系完整的现代汉语语法书。此书到1957年为止,已经重版了二十四次;现在商务印书馆又作为“汉语语法丛书”之一重新出版。它在同类语法书中,销售量之大和影响之深都是空前的。此书的体系(包括它所采用的术语)在四十年代以前的我国,可说是“一统的天下”。四十年代初期,它曾受到“文法革新”派的一些批判,但黎先生本人和他的继承者并未更弦易辙,多年来一直恪守着这“一家之言”。人民教育出版社在1956年所拟订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仍保留着不少它的术语和观点。因此,此书在汉语语法研究史上的价值和地  相似文献   

11.
清末,中日学者编写了一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言语法著作,称为《汉文典》。这些著作的“谱系”类型主要有三种:中国虚词训解和泰西“文法”系;传统“小学”与“文法”结合系;字法、词法、句法、章法综合系。确认清末中日《汉文典》“谱系”,可有效厘清清末中日《汉文典》之间的复杂关系,凸显清末中日《汉文典》的学术脉络主线,认识清末中日《汉文典》的学术创造意义,也可以意识到汉语文言语法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发展史中具有制度上的“正统性”。 从东亚汉语学史视野来看,清末中日《汉文典》“谱系”存在不对称性。希冀在《汉文典》学史的回顾中,找到研究东亚汉语史交错与分离的符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翻译大师笔下的英文文法书——严复与《英文汉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是中国近代一位杰出的翻译大师,一生译述过多种西方社会学、经济学、名学(逻辑学)、法学、政治学等作品。但几乎没有学者注意到严复也是一个英语教学的杰出探索者,曾编纂过重要的英文文法书《英文汉诂》。本文通过对《英文汉诂》的内容和特点的分析,并将该书与《英吉利文话之凡例》和《英文举隅》比较,阐明了《英文汉诂》在晚清英语文法教学史上的重要意义,指出了严复在英语教育史上的特殊地位与贡献。  相似文献   

13.
日语判断句的"普通体"、"郑重体"、"文章体"、"演说体"、"敬体"是日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文体问题.文章对现代日语判断句的文体进行全面考察,通过例句同汉语判断句的文体进行比较.并对日语判断句各种文体的汉译问题进行探讨.通过考察、对比、翻译,力求全面准确地把握日语判断句的文体特点,从而达到恰如其分地运用其进行语言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对早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及其代表性著作,一个相当常见的评价是"模仿",这是很不客观的.是否模仿,事关早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性质问题,所以有必要彻底厘清.<新著国语文法>一书作者自己的表述、学者们的相关论述、特别是书中主要内容所反映的实际情况,证明此书是"借鉴"而不是"模仿".推而广之,整个早期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性质也是借鉴而不是模仿.  相似文献   

15.
刘大通过总结古人学古的经验,总结出“因声求气”的学文方法,强调通过熟读吟咏古人的作品领会古人的神气,使“义法说”具体化,为中国的古文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姚鼐在学习刘大的基础上,深入发展并系统化了“因声求气”的理论,提出了学古的“死法”与“活法”,把诗法与文法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使这一理论更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严复编写的英文文法著作《英文汉诂》一直未能受到学界较多的关注。该作通过打通表音与表意两种不同造字原则的界限,为中西语言追根溯源,以“中西言语,本为合一”的参证体系推得“欧亚同种”的结论,实现中西“赏文之秘”的互补,在提高汉语地位的同时证明民族生命力的强度。《英文汉诂》赋予了语法更多的“使命”,见证了严复借西语以益国文、借延续古文精气以求民族自强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日本政府公布的《常用汉字表》中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读i韵尾的汉字共 15 7个。除去 10个古入声字 ,归纳出了其余 14 7字的日语音读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汉语中古音的对应规律 ,以为母语是汉语的人记忆日语音读词提供捷径  相似文献   

18.
1924年的黎氏文法体系隐含的50年代借鉴国外现代语法学结构主义理论方法产生的两语法书的内容:造句格式基本句法结构建立、按句法功能标准划分词类,句法结构次序,语法成分、语义成分对应非一对一,从句法结构分析语义关系。隐含的80年代出现的新理论、方法是:语法形式和意义相互结合与对应,词的分类、兼类、用法特点语法形式表现及句式变换,歧义句层次与分化表现,语法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结合分析。黎氏文法"依句辨品"说在建国后的变化——新解、倒退、发展。新解是说明"辨品"为"辨别"词类,非"区分"词类。倒退是:"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先更改为"凡词,依靠结构,显示品类",后质变为"四级形态论"。"发展"是句子结构、词组结构一致,"句子"成分"辨品",成为"词组"成分的结合能力"辨品"。说明"依句辨品"合理,"离句无品"成立。正确对待传统文法学,建议重印《新著》1924年原版公开发行。  相似文献   

19.
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理论为指导,参照儿童语言习得案例,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体会,提出一些英语语法教学的基本原则和策略,目的是让学生学到地道的、正宗的英语.认为基于用法的英语语法教学应当以使用为基础,语法和语义相结合,英语和汉语相比较,以自下而上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