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论亲属称谓语的简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亲属称谓语简化的主要倾向是姻亲称谓语血亲化和亲疏差别的淡化, 简化的动力主要来自社会生活、人们观念的改变和亲属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减弱以及汉语称谓系统中从夫、从妻称谓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出土秦系文献社会称谓语缩略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土秦系文献中的社会称谓语主要是职官称谓以及人等称谓语,其缩略现象主要有两大类:取前舍后或是取后舍前式、合流式。缩略语用节省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内容,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原则。这些出土文献中的用例,为汉语缩略语的历史研究提供了大量确证。  相似文献   

3.
在汉语和西方语言中,称谓语的使用有极大的不同。在亲属称谓方面,汉语比西语更加细化,不但讲究礼数,区分谦辞和敬辞,还区分直旁系远近亲等。在社会称谓方面,汉语的表达方式也更加丰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中西不同的历史、观念和宗教信仰。只有掌握其文化内涵,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两种语言中的称谓语,从而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4.
汉语中社会称谓的方式多种多样。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同时体现着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及模糊语言理论。本文从社会文化、语用学、模糊语言理论的角度讨论汉语社会称谓语的理据。  相似文献   

5.
汉英社交称谓语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以往社会语言学家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汉语和英语(主要是美国英语)中的社交称谓作了对比、分析,指出从Brown与Gilman所建立的"权势"(power)与"等同"(solidarity)语义对立模式看,美国英语称谓系统中的三种语义模式原理在汉语称谓系统中是适用的,甚至是相似的。但由于汉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差异较大,其具体社会称谓语也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研究汉语新词的方法,主要是依据某种事物或者现象产生于某个时代,从而确定代表它的用语为新词.<旧唐书>中记录的唐五代新生事物所涉及的新词,主要有科举考试用语、新兴的赋税名称、新兴的商业贸易类词语、新兴的职官制度词语、新兴的法制方面的词语等等.作为近代汉语的起点,研究唐五代的新词新语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汉语新词的方法,主要是依据某种事物或者现象产生于某个时代,从而确定代表它的用语为新词.<旧唐书>中记录的唐五代新生事物所涉及的新词,主要有科举考试用语、新兴的赋税名称、新兴的商业贸易类词语、新兴的职官制度词语、新兴的法制方面的词语等等.作为近代汉语的起点,研究唐五代的新词新语是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认知指称词语在语义来源和认知方式上,有着和亲属称谓语以及社会称谓不一样的特点.本文对沈阳市民阶层使用认知指称词语的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认知指称语的使用与市民阶层的社会背景因素: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声望以及在东北以外地区生活或工作的年限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了影响被试使用认知称谓词语的关键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9.
语言与文化共生、共存.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汉称谓语存在着种种差异.本文将英汉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分别从文化角度审视这两种称谓在汉语和英语中的差异,以期更好地了解英汉不同的社会文化,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0.
英汉称谓语差别很大。汉语中各种称谓名目繁多,亲属称谓语严格区分内外和上下,社会称谓语严格区分尊卑,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几千年的礼教传统、宗法制度根深蒂固。西方直到文艺复兴后才有比较完善的礼俗制度,而且资产阶级革命比中国早,尤其是西方人更追求个性与平等,所以其称谓语也比较简单。本文试图从英汉称谓语的不同对其背后的文化差异作一番粗浅的比较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