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内地,社工服务项目都是向社区居民免费提供的,也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但是其免费服务的性质也引发了一些公益资源被浪费的问题.社工服务是否应该收费,如何收费,以及收费后钱如何支配等问题都在困扰着社工行业的良性发展,探索公益性收费服务已经成为国内社会工作发展的趋势.笔者通过几次到香港参观学习社会工作服务,在开展收费性服务方面受到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2.
临近年终,网上冒出了许多“为你代写年终总结”的网页,“您需要写年终总结吗?您所在单位评选先进工作者、要进行年终述职吗?”,这些网站号称“收费低廉,什么都能写,包您满意”,据说,“生意”还很“兴隆”。替人写年终总结赚钱,其秘诀在于  相似文献   

3.
王骆 《职业》2009,(10)
培训充电,所耗不菲,那么培训有没有免费的午餐可吃呢?<职业>杂志通过多方收集打探,为职场人送上未来三个季度的免费培训菜单.  相似文献   

4.
杨生文  骆潇 《职业》2012,(33):7-9
这里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辉煌到黯淡再到振兴的涅槃。人们说,技工教育总是与当地经济的发展走着相同的轨迹、踩着一样的节奏。那么,这片土地上的技工教育又在思考着什么?经历着什么?《职业》杂志记者奔赴辽宁,实地采访了辽宁省技工培训教研室和辽宁省内技工院校,对话了多位辽宁技工教育的研究者、实践者。  相似文献   

5.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中资银行从过去的免费到现在的收费,应该是中国银行业服务水平提高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但是,收费之后客户对应的是有权利要求更优质、更差别化的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6.
东京新宿街头,闻名遐尔的消费天堂,与其它地方的最大不同是什么?答案是:你能随时通过手机,寻找最适合你的消费。在这个繁华的街区,你可以在街头随意地找到各种免费的情报杂志,里面的每一条信息,都印有一个小小的二维码标签,只要用手机一拍,就可以直接连接到商家的网站或拨打电话。这只是已渗透到公众生活的日本3G应用之冰山一角。  相似文献   

7.
论精神生产与商品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中国广泛发展起来了,这是一件大好事。但商品经济的原则渗入和支配一些精神生产领域,又不可避免地带来某些消极现象。对此,社会上啧有烦言。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些现象?精神生产与商品生产是什么关系?在历史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给精神生产带来什么影响?如何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发展精神生产?社会主义精神生产的调节机制是什么?如何在社会主义精神生产中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来给以回答。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份"2009中国大学创业富豪榜"出炉,80后、90后的佼佼者登上榜单,在社会中吸引了众多眼球.80后的成功为何来得更早?这会是一个普遍规律吗?在追逐成功背后,80后还遗忘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职业>杂志记者专访了向阳生涯首席职业规划师洪向阳先生.  相似文献   

9.
至今年1月底为止,包括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在内的全省共11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对公众实现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实行免费开放,对公众而言,无异于一道免费的文化大餐。但这道免费大餐吃得怎么样,公众有什么反馈呢?目前为止,有的地方那个场面相当火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发展个体经济的意义是什么?个体青年在繁荣我国城镇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哪里?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考察了近几年来发展较快、影响较大的广州市青年个体户。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的女性纵横驰骋在刀光剑影的职场上,一展身手。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女性面临哪些发展瓶颈,会遭遇哪些难题,内心的渴望是什么?为此《职业》杂志与智联招聘联合开展了此次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2.
惠岩松 《职业》2014,(9):131-131
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应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有用之才,但现实非常残酷,职业院校学生就业难。这些即将走入社会还略有些懵懂的青年们该何去何从?学校与社会用工企业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本文分析了职校生在就学、就业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艳霞 《职业》2007,(7):45-47
越来越多的女性纵横驰骋在刀光剑影的职场上,一展身手.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女性面临哪些发展瓶颈,会遭遇哪些难题,内心的渴望是什么?为此<职业>杂志与智联招聘联合开展了此次专项调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宽带薪酬一词频频出现在各类人力资源管理的杂志、报刊上。那么究竟宽带薪酬是什么?是什么原因使它受到如此之多的关注?它的竞争优势在哪里?本文对此进行分析与评价。宽带薪酬出现的背景及其涵义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就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组织的适应性。这些也相应地要求组织的薪酬管理系统能够促使员工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增强对动态环境的适应性,以使其能承担更多的职能,并将技能、角色与绩效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传统的薪酬管理是建立在等级森严、僵化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基础之上,因而缺…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利用网络聊天软件与别人聊天的时候,说的一句"在吗",从说话人的角度来看,他们的初衷是什么?其目的何在?对于所问的"在吗"有什么作用?而"在吗"?这句话本身有什么特点?对于听话人来说,他们在收到"在吗"这一信息时的想法是什么样的?对这些问题,本文欲从语音、词汇、语法、语用这些语言的要素阐释。  相似文献   

16.
一个问题常常萦绕着我:一些大革命大运动的参加者总是以四、五十岁以下的人为主体;特别是在近代社会以后,这些革命或运动又每每与青年人保持着某种天然联系——这是为什么?当今天纪念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和五四运动七十周年时,我又产生了探索其中奥秘的念头。我想,除了政治学的观点和阶级斗争分析理论,是否还可以运用青年学的眼光和代际分析方法对这些历史作一番再认识呢?有这种可能,也有这种必要,以新的思维视角对1789年和1919年的先烈们作一次新的祭奠。我们要祭奠的是一些什么人呢? 法国大革命的参加者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参加者。对于他们的阶级属性和政治身份,我们已经有过很多的研究。然而,他们是在人生什么阶段投入革命的?他们在年龄上有什么特点及其这些特点与革命有些什么关系?对于这些  相似文献   

17.
刘艳霞 《职业》2006,(7):42-43
职场如战场,如何成为职场的精英,什么因素影响着职场人士的成败得失呢?智商?情商?人们莫衷一是,争论不休。为此,《职业》杂志协同智联招聘和中青在线人才频道、建筑英才网展开了职场情商调查。  相似文献   

18.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带着和朱自清一样对时光飞逝的慨叹,职场人又迎来了一年的尾声,他们收获了什么,失落了什么,又在期盼着什么呢?为此,《职业》杂志与智联招聘联合推出的特别调查——2007,你过得还好吗?透视职场人在过去一年里的酸甜苦辣,总结过去,寄新期望于未来。  相似文献   

19.
<正>25,对于你意味着什么?一个数字?一个年龄?25,对于《婚姻与家庭》来说,是一支团队,一个梦想,一段历史,更是一个新的开始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1985年11月,《婚姻与家庭》杂志正式创刊。  相似文献   

20.
网络经济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热潮后似乎归于平静,然而它却现实地发展着,关于网络经济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有什么不同?网络经济的特征如何?网络经济将来的路在哪里?这些问题值得人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