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革命运动年表》(以下简称《年表》)最初发表在《新青年》月刊第5号(1926年7月25日)———“世界革命号”。《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在《年表》末尾注:“原载《新青年》月刊1926年5月25日第4号”,误。《年表》在《新青年》月刊发表时,文尾署“一九二六年,五月”,所以《瞿秋白文集.政治理论编》第4卷题下署“一九二六年五月”。周永祥《瞿秋白年谱新编》(学林出版社1992年版)、姚守中等《瞿秋白年谱长编》(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等书也都记之于1926年5月。《年表》共分八个部分(或八章),前七个部分记述世界革命运动,第八部分记…  相似文献   

2.
<正> 张磊主编、我院历史研究所孙中山研究室(令孙中山研究所)编辑、中华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九、第十、第十一卷,于今年八月公开发行.至此,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山大学经过五年合作编辑的《孙中山全集》正文十一卷,赶在孙中山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前全部面世了.《孙中山全集》第九、十、十一卷,收入孙中山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的著作(包括论著、函电、演说、谈话、公牍等)二千四百九十八篇,一百四十多万字(含注释),与在此之前收集较为齐全的《国交全集》(台北一九七三年版,下称台版)比较,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正> 《孙中山全集》是我国“六五”科研规划中中国近代史的六个重点项目之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大陆学者首次编辑出版的全集性孙中山著作。《孙中山全集》全书共十二卷(正文十一卷,附录一卷),收入孙中山著作(包括论著、函札、电报、文件、演说、谈话、批示、杂著等)八千多篇,五百万字左右.比在此以前收集孙著较为齐全的、由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委员会编订的《国父全集》(六册本,一九七三年台北版)新增三千篇,字数约增二百多万。《孙中山全集》的编辑工作由本院历史研究所孙中山研究室(现孙中山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三单位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由本院历史所编辑、黄彦主编的第一卷,已于一九八一年八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相似文献   

4.
论民初教育界的进步知识分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国初年(1912—1919),教育界集中着许多进步知识分子。本文就其投身新文化运动,培养与聚集革命力量,推进近代教科文事业等方面,作一初步探讨。辛亥革命以及“二次革命”的失败,实际已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行不通,提出了寻求新的救国道路。而在寻找新的道路上,《新青年》起着重要作用。沈尹默、高一涵、钱玄同、胡适等大学教授,都参加过第六卷以后《新青年》的编辑。更多的人为《新青年》撰稿,发表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文章。在《新青年》一至六卷  相似文献   

5.
朱洪 《学术界》2001,(5):147-155
曹伯言、季维龙两先生编著的《胡适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 1 986年版 )是目前较流行的胡适年谱 ,该书收集材料比较详尽 ,是研究胡适的重要工具书。我本人和其他胡适研究者一样 ,从中收益不浅。另一方面 ,胡适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和政治活动家 ,知识面和社会交往都异常广博 ,因此 ,写好《胡适年谱》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尤其是在十多年前 ,对胡适研究的解冻刚刚不久 ,写好《胡适年谱》更是不容易的事。诚如该书《编辑说明》所说“书中疏漏不妥之处一定不少” ,的确 ,该书出现了一些问题。如 :印刷校勘问题 ;编辑过程中的疏漏 ,如出现…  相似文献   

6.
卷二二《王昙首传》帝示僧虔古迹十一卷,就求能书人名。僧虔得人间所有,卷中所无者,吴大皇帝、景帝、归命侯书,桓玄书,及王丞相导、领军洽、中书令珉,张芝、索靖、卫伯儒、张翼十一卷,奏之。又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中华书局1975年版校点本,下同。第602~603页)按:十一卷,《宋书》作十二卷,中华书局校点本  相似文献   

7.
鲁迅与胡适本是《新青年》时代的“同人”。1921年初胡适提出改变《新青年》的政治方向,否则他便要分裂的主张;鲁迅坚定地站在李大钊一边,听任他分裂,保卫《新青年》的特别色彩。此后一段时间内他们几乎没有什么交往。到1922年才又开始通信,内容大抵是关于中国小说史研究方面的。鲁迅其时正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处讲授中国小说史,而胡适也颇致力于古典小说的考证。1921年底,胡适为新版《西游  相似文献   

8.
一九一九年《大亚细亚主义与新亚细亚主义》李大钊《国民杂志》第1卷第2号 1919年1月1日按:《试编》未著录。《张传》误“1月1日”为“2月10日”。《选集》误“1月1日”为“2月1日”。《系年》称“1月1日”为“元旦出版”。《新纪元》未署名《每周评论》第3号 1919年1月  相似文献   

9.
1923年10月,胡适在致友人的一封信里说:“二十五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而《民报》与《甲寅》还算不上”。这三个杂志各自代表了什么时代,胡适在信里未做说明。我现在对《时务报》和《新民丛报》所代表的时代也略而不论,仅对《新青年》以及接续《新青年》的《向导》及其所开创的时代,做一简要的论述。《新青年》月刊原名《青年杂志》,于1951年9月15日由陈独秀创刊,1922年7月终刊,共出版了9卷54号。第一、二、三卷由陈独秀主撰。从1918年1月第4卷1号起,改  相似文献   

10.
1919年的《新青年》一至五卷合装本出版广告不仅提醒后人,批孔并非空穴来风,又说明《新青年》此后的作为,以至许多现今正在讨论的问题,几乎全都派生于批孔,并预言将来必会因此产生许多纠葛。2至3卷《通信》较之陈独秀《新青年》上的批孔文章,更具有批孔过程的纪实和实录性,而可见这一过程的艰难和丰富。对批孔与文学革命二者由此及彼的关系体味最深的,除了陈独秀、胡适,就是钱玄同,还有鲁迅、周作人。在此后的历史上因此而产生的一次次纠葛中,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并没有在这些当事人身上隐去,所发出的声音虽然有别,但是都一致坚守《新青年》当年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胡适是现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学者,他于一九二二年曾出版了《章实斋先生年谱》,一九三一年又经姚名达补订后再版。陈监先在一九四六年根据新发现的资料,对年谱提出了质疑,给胡适写信并附上章实斋手札二篇(后刊登在一九四六年天津《大公报》文史周刊第四期,即《章实斋年谱的新资料》),进行商榷。当时,胡适不在京,邓广铭代行其事,给陈监先复函二封;胡适返京后,与陈监先又有信三札。近年,中华书局曾出版过《胡适来往书信选》上、中、下三册。这些书信,都是研究中国现代学术史的重要资料,为此我们根据陈监先先生提供的原件加以整理发表于本刊,以飨读者。陈监先先生解放前曾在山西省教育厅供职。解放后,他一直坚持对十七世纪启蒙思想家傅山的研究,现在虽然八十多岁,仍然进行《霜红龛集校补》的工作,关心祖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令人崇敬。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中华书局版《孙中山全集》中,孙中山致何香凝的信函不多见。现介绍辛亥前孙中山致何氏的一封英文函。原文试译如下:亲爱的何香凝女士:在前去欧洲和美国之前,我急需资金来解决香港和新加坡的一些问题。因为巴黎和纽约的大商人已经多次催促我,我想迟早动身。我认为在彼处的  相似文献   

13.
《隐居通议》是宋元之际江西南丰人刘壎(1240~1324)所著杂录体笔记.该书卷一○有"刘五渊评论"条,含诗评十则,对陶渊明及唐宋重要诗人均有精彩而妥贴的论述,并对诗体演进提出独到见解,是颇为重要的诗论,因此多被今人著作引用.如钱(锤)书《谈艺录》"放翁与中晚唐人"篇曾引《隐居通义》卷一○《刘五渊评论》条谓:"江西派犹佛氏之禅、医家之单方剂,近年永嘉,复祖唐律.由是唐与江西相抵轧."(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24页)来说明江西诗派与晚唐诗风门户有别.  相似文献   

14.
1980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孙中山年谱》是目前记载孙中山先生活动最为详备的书,但1912年(民国元年)最后仅记:“12月25日抵上海。12月27日出席松江清华女校欢迎会,鼓励推广女子教育。”以后就没有记载了,其实孙中山先生结束了松江之行即往杭州,12月28日从杭州到上海参加黄钟瑛追悼会并作了演说。据黄钟沣《民国海军上将赞侯公(黄钟瑛)行状》记载:1912年1月1日,南京政府成立,孙中山先生任命黄钟瑛(1869——1912)为海军部总长兼海军总司令,黄钟瑛是中国第一任海军部长,不幸于当年12月4日病逝上海。12月28日海军部全体人员在北京闽学堂召开追悼会。同日,陈其美、蓝建  相似文献   

15.
人们研究鲁迅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最早见诸文字的评论,大约是吴虞读了《狂人日记》后写的《吃人与礼教》(1919年11月《新青年》六卷六号)。他说:“我觉得他这日记,把吃人的内容,和仁义道德的表面,看得清清楚楚。那些戴着礼教假面具吃人的滑头伎俩,都被他把黑幕揭破了。”他是我国新文学史上正确认识与评论鲁迅作品的第一人。不过,吴虞的评论,主要不是从文学的角度着眼,是借鲁迅的《狂人日记》来批兴封建礼教的。真正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评论鲁迅作品的是从沈雁冰开始。1921年,沈雁冰在《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八号上,以“郎损”的笔名发表了《评四五六月的创作》的评论文章。他不仅充分肯定了  相似文献   

16.
《新青年》分裂后,各种复古浪潮甚嚣尘上。1924年11月,失掉了《新青年》阵地的一部分人团结在《语丝》周围,他们坚持《新青年》的立场,继续同传统思想作斗争。胡适在谈政治失败以后,重新回到启蒙的道路,积极筹备《努力月刊》,该月刊最终未能办成,胡适却成了现代评论派的精神领袖,该派希望借启蒙手段,培养一种自由、平等、民主的意识,以建立一个欧美式的法制社会。在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及其盟友从不同方向进行思想革命的时候,"五卅惨案"发生了,接着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该次思想革命不幸夭折。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之后的第四年(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兴起了一场以民主与科学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1916年9月。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1917年1月,《新青年》编辑部随陈迁到北京,1918年1月,由陈独秀个人主编改为同仁刊物,据《新青年》六卷一号和沈尹默的回忆,编辑委员会先后有:陈独秀、周树人、周作人、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刘半农、沈尹默。这样,以北京大学为中心。围绕《新青年》杂志,形成了一个新文化阵营。1920年2月,迫于北京政府的高压,《新青年》随陈独秀南迁到上海,除北京的故旧外,陈望道、李汉俊、李达、沈雁冰等应邀为其撰稿。当年5月出版了迁沪后的第一期(8卷1  相似文献   

18.
张金超 《学术研究》2005,6(7):144-145
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版《孙中山全集》第6卷及台北1989年版《国父全集》第2册,收录了孙中山1924年6月24日与香港《士蔑西报》记者的谈话如下:我为国会议员所选举之总统,故对国会议员,负有非常重大之责任。现是我在军中,所以照常行使我之职权也。如我放弃职权,则对国会为违法,对国家即为叛国。即使我欲辞职,亦当向选举我为总统之议会正式辞职也。广州自陈炯明主使其部下叛变以来,至今已将旬日。吾与叛军始终奋斗,坚持不怠者,亦惟守法尽职,对我国会与国家负有完全责任而已。如我轻弃职守,偷生苟安,是自背初衷,从此“上无道揆,下无法守”,其将何…  相似文献   

19.
1920年1月底至2月初,上海厚生纱厂到湖南招收女工一事在湖南省会长沙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在长沙《大公报》、《湖南日报》、上海《时事新报》、《星期评论》等报刊上就此事展开了激烈辩论。时任《新青年》主编的陈独秀选择其中的15篇文章,加上自己的评论《我的意见》一起以“上海厚生纱厂湖南女工问题”编入《新青年》的劳动节纪念号(第七卷第六号),这组文章反响甚大,影响深远。后人甚至认为此文标志着陈独秀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初步形成。而参与其中的穆藕初、朱执信等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朱执信(1885-1920)是孙中山先…  相似文献   

20.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 )二十九年九月丁亥 ,以平西将军吐谷浑拾寅为安西将军、秦河二州刺史 ,封河南王。 (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5 4页 )按 :“秦河二州” ,《宋书·文帝纪》同。《通鉴》卷一二六作“西秦河二州”。考《宋书·鲜卑吐谷浑传》云 :“二十九年 ,以拾寅为使持节、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护羌校尉、西秦河二州刺史、河南王。”亦作“西秦河二州”。本卷下文及《宋书·孝武帝纪》又有元嘉三十年六月辛酉 ,“安西将军、西秦河二州刺史吐谷浑拾寅号镇西大将军”之记载。又考之《宋书·鲜卑吐谷浑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