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酬赠是以诗歌创作为手段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以礼尚往来为隐形规则,由此产生了具有酬赠承诺性质的“诗债”之喻.它是指在他人索诗或要求和作之后,未能及时酬答,如同负债.通过长期的反复使用,“诗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而成熟的比喻体系,在频繁的诗债索、偿活动中,既有友情与闲情之乐,也有诗债大量积压与偿还急迫之苦,而后一种心态更加鲜明强烈.因为当诗成为必须往来酬酢、索偿的人情债的时候,作诗也就在某种程度上沦为了身不由己的应酬,带来了相应的苦恼.也有人对诗债保持理性的态度,索诗时不咄咄逼人、有所节制,偿诗时合理有序、随机应变,有效地减轻了诗债之苦.除了人际关系中的诗债之外,人们还通过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为诗债中的相关方,完成了一次次诗歌酬赠的假想,显示了诗歌酬赠之风的心灵化.  相似文献   

2.
宋代社会流动性大,女性是行旅活动中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宋代女性在行旅中会面临种种风险,遭遇劫掠即是其中十分突出的问题。在宋代,无论战乱年代抑或承平时期,几乎各个阶层的女性都有可能在行旅中遭遇劫掠风险,社会动荡之际,女性遭遇劫掠风险的机率往往更高。宋代女性旅者遇劫之地亦广泛分散,几乎涉及宋代所有地区。不仅盗贼、流寇、外敌等威胁女性旅者安全,书生、里胥、商人、舟师、卜者、僧人、宋军军卒、民兵乃至旅者亲属等,都有可能劫掠女性。就其劫掠目的而言,则多为劫色,或劫色又劫财者;也有劫持女性旅者欲杀人祭鬼者;还有劫持女性丈夫任官诰敕,冒名顶替任官者,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家眷又成为歹徒劫持侵害的对象。宋代女性行旅中遭遇的劫掠风险,不仅危害女性旅者个人生命财产安全,也可能损害地方社会乃至国家利益。除女性旅者个人外,家庭、社会与官府在应对女性旅者遇劫问题中的作用值得重视,但宋代仍未形成较为安全有序的行旅环境。  相似文献   

3.
女性穿耳是中国传统社会普遍存在的习俗,这一行为并非由女性自身所主导,而是社会制度和儒家文化框架下的产物.随着儒家文化的不断发展成熟,这种习俗演变为性别认同的重要符号之一.通过考察各地女性穿耳的年龄和时节,对这一行为实践背后的族群差异和文化根源进行探讨.宋代以降,儒家文化的正统性建构进一步加强,渗透到女性身体的修饰方面,穿耳风俗不仅被视作性别认同的符号,也被作为儒家文化与其他族群相比较的优势之一.  相似文献   

4.
梅华 《唐都学刊》2012,28(6):96-99
苏、黄诸人"以诗为词"自北宋以来已成为共识,但黄庭坚的"以诗为词"则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在理论上,与苏轼认为词是"诗之苗裔"不同,他注重以学问为词;在实践上由于受到其诗学理论的影响,他更注重用诗歌的创作手法来写词,即"寓诗人句法入词"。故对黄庭坚"以诗为词"的正确认识,可以更好地了解宋代"破体"、"立体"两种文体观,从而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5.
"因性施教"以脆弱的性别本质主义为理论基础,在论证中显露出中心漂移、自相矛盾、颠倒因果等混乱逻辑,并导致强化性别刻板印象、再生产性别不平等的后果,不具备内容上的合理性."因性施教"在对象上的群体性、内涵上的封闭性、功能上的权力性,与因材施教的个体性、开放性和能力性根本对立,不能借因材施教而获得形式上的合法性.性别敏感教育正视既存性别事实,促进性别文化对话,又鼓励性别气质交融,努力超越性别设定,代表着教育性别平等的发展方向,是教育解决性别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6.
一个世纪以来,以一姬一妾为主干的"情事说",在梦窗词解读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作者在重新笺释梦窗词的过程中,发现了以往阅读中存在的大量的误读,并发现"情事说"是导致误读的最重要的原因。本文从梦窗词的酬赠之作中发现了一个重大的方法——"骚体造境法",并运用这一武器对"情事说"进行了解构。对于昔贤构筑"情事说"的一些关键的元素与重要的论述,本文也进行了细致的辨别。  相似文献   

7.
毕蓬 《探求》2001,(4):76-77
季晓燕(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葛彬(广州市委党校语文教研室副教授)所著的《宋代女性文化》一书可视为断代女性文化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作为宋代文化研究丛书中的一种 ,本书以“女性文化”这一特定的视域 ,展示了中国女性在传统社会中实现自身价值的实践意义 ,由此而探索了这种实践意义所体现的社会价值 ;并通过宋代女性文化这一范本 ,论证了“人创造文化 ,文化创造人”这一具有辩证意义的命题。本书认为 ,女性文化是以性别文化形态为基础 ,以女性的特殊心理为特征 ,以女性的价值观念为核心所构成的一种性别文化。女性文化是中国文…  相似文献   

8.
性别文化差异给跨性别文化交际带来的矛盾与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菊娥  张琳 《唐都学刊》2006,22(4):154-157
男性和女性在语言运用过程中存在着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结构等方面的差异。性别语言差异源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心理特征、性别角色、社会分工、社会偏见、以及权势和支配欲。性别差异不只是生物学上的差异,而主要是一种文化构建。不同的性别角色促使男性和女性获得各自的角色行为,成为不同性别文化的成员。性别文化差异势必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规则、交际风格、交际方略、心理定势、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两性之间的交际带来困难。只有了解不同性别的交际规则和交际方略,培养对容易导致交际失败的交际规则的敏感性以及性别文化差异意识,才能克服性别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败,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陈文超 《创新》2012,6(5):101-104
双重弱势的女性农民工为何能够承受"生命之重"?获益于《客厅即工厂》一书的社会性别批判视角,台湾现代工厂生产体制把作为母亲、妻子和儿媳妇的已婚妇女,以工人、无酬的家属劳动者或临时工的身份把她们纳入其生产体系,成为这个体制中重要的劳动力。她们之所以能够坚韧地存活或乐此不彼,是因为她们重视的是"家庭本位",而非市场经济中所强调的个体化。也即将经济行动嵌入于家庭本位之中,并以此维持家庭的存在和生活的完整。  相似文献   

10.
庄子"斋以静心"的思想对宋代词人影响深广,主要从忘情之乐、忘形之适两方面论述."忘情"、.忘形"使宋代休闲词人们得以拥有纯任自然、平易恬淡的宁静心灵,在有所忘有所不忘中保持人的自然本性,从而使宋代词人们摆脱了自我束缚.  相似文献   

11.
逯雪梅 《阅江学刊》2011,(3):130-133
宋代元宵节是一个集商业活动、民俗文化为一体的盛大节日。以表现城市生活面貌为主的元宵词成为宋代词人透过繁华表达各自不同内心感受、思考社会人生的载体。宋代元宵词主要反映城市的元宵节盛况,是宋代特有的社会心理的岁时文化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由于性别的差异,流动给两性带来了不同的体验和认同.本文对已有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考察不同研究者解释流动对于女性的意义方面的不同视角、贡献及不足.文中将对流动女性身份认同的研究划分为四种进路:一是以对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分析为主,探讨流动女性的阶级和阶层身份;二是以对父权制的分析为主,探讨流动女性的性别身份认同;三是心理层面的分析,探讨流动经验对女性的心理效应和女性的主体性;四是强调多元视角,探讨流动女性身份认同的交叉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13.
跨性别交际中语言差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越红 《学术交流》2008,(5):148-150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制约影响着语言.性别差异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在语言中得到了一定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性别文化差异势必导致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规则、交际风格、心理定势、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为两性之间的交际带来困难.这些差异的形成与生理性别有关,但社会分工、社会地位、社会心理等社会文化因素都决定了语言差异的形成.只有了解不同性别的交际规则和交际方略,培养性别文化差异意识,才能克服性别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交际失误,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董颖《薄媚》是今存宋代三种大曲中最长的一部咏史之作,以十首联章词完整敷演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历史,成功塑造了西施对越是爱国功臣而对吴则是亡国祸水的双重人格形象,旨在借古讽今,以此为宋代统治者提供鉴戒.《薄媚》大曲在前人所塑造西施形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为宋元戏曲的创作导乎先路,对后世以西施与范蠡为题材的诸多戏曲作品,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英 《社科纵横》2008,23(4):115-118
敦煌曲子词或抒发报国的理想、或夸耀高超精湛的武艺;或歌颂边疆的将领,或咏叹宝马宝剑,在内容上有浓厚的尚武精神.这与大唐王朝的尚武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北方边塞崇武好斗民风民俗又为之提供了生长的环境和土壤.敦煌曲子词里的尚武精神吸收了前代文学中的精神养料,尤其是北朝民歌对其影响最大.尚武精神又是唐代边塞诗与敦煌曲子词在诗词两种文体中不约而同的表达.敦煌曲子词之后的文人词作大都柔美绮艳,但南宋以辛弃疾为代表的爱国词作表现了对尚武精神的回归.  相似文献   

16.
海美灵 《生存》2020,(6):0201-0201,0200
宋代集会、结社之风盛行,是文学会社发展的成熟期,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而宋代文学的辉煌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貌,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浅谈宋代文学的文化地位、文化发展,以及文化文学繁荣的原因和研究的现状。以及苏辛两位豪放派词人的词之异同与原因。  相似文献   

17.
宋代的“过税”,指对运输过程中货物所征之税,大概“每千钱算二十”,即百分之二的税率.而减免过税的对象,主要包括官员随行及寄运之物,流民携带之物,以及五谷、耕牛、农具等.其中对于官员、流民之物的减免过税,前者属于特权,后者则是在水旱、战乱等灾难背景下实施的,具有赈灾性质.至于五谷,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北宋时期主要是对局部区域的免过税,南宋时期主要是为了制止地方违法征税而免税.对耕牛、农具的过税减免,则具有恢复地方生产之用意.  相似文献   

18.
云间词派乃清初词学复苏之始,这一词派的词学理论主体便是复古主义,而最完整地建立了云间词派理论体系的则是陈子龙.事实上云间词学复古理论与诗文复古主旨一致,以树活色生香之南唐北宋词为正统,并有一套言情极致的古典审美标准和创作观.后期宋徵璧有所开拓,但此时云间主体门径渐窄,甚至独取五代,摒弃北宋,致使云间词派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19.
李惠玲 《求是学刊》2014,(1):110-116
从对"重拙大"的推崇、创作实践、对梦窗词的推许等看,王鹏运、况周颐的词学思想和创作有很大差异。王鹏运的"重拙大"论是就词格而言,况周颐的"重拙大"论则是在词境的层面展开。王鹏运的词能较好体现其"重拙大"的主张,而况周颐词对"重拙大"的体认是建立在"性灵语,以沉着之笔达出"的基础上。王鹏运欣赏梦窗词"无一字无来历"之妙,其词学梦窗之密又糅合自己之清疏,别具特色;况周颐则更注重梦窗词流露的真情,其词大量运用"芬菲铿丽"之字眼,倾心学习潜气内转的笔法,力求上接梦窗。这些差异与他们的身份、性情、兴趣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纵观古今社会思想史,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是与特定的社会背景相关联的,或因时代的需要而产生。或因环境的促进而跃迁。诸子百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的产物;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辨哲学是古希腊早期民主制的结果;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则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理论反映。社会学作为以特定的时代为背景、以社会发展为对象、以人的活动为内容的社会科学,社会环境的制约作用是显而易见不言自喻的,其中有伦理观念、政治因素、认知心理、经济状况等。本文拟侧重从环境方面探寻社会学在中国成长的足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