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 所谓区域主导产业就是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各阶段居于支配地位的地区专业化产业或产业群,是构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也是推动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的关键一环[1].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的产业层次低,主导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小。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为此,必须从实际出发促进主导产业发展,加大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力度,产业集群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项非常有效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万长松 《学术交流》2006,3(6):68-73
与专利技术、实验室技术不同,产业技术是体现于生产、制造或服务过程的技术,即对象化和社会化的技术,它能够直接发挥生产力功能并且在成本—效益的市场选择过程中不断演化。主导产业技术是某一历史时期起基础性作用,强烈地影响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的产业技术。把拉兹洛的“广义综合进化论”和产业技术特别是主导产业技术进步结合起来,是阐明社会进化动力机制的一个新视角。以主导产业技术的变革为线索研究人类产业实践活动的进化过程,使产业哲学从静态的范畴分析走向动态的过程分析。产业进化论是我们对新型工业化道路进行哲学思考的一个进路。  相似文献   

4.
集群经济是指相类似的企业、行业或机构在特定区域地理上的集中所产生的经济现象,它与产业集群、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产业集群是集群经济发展中的典型现象和规律性表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是实现集群经济的基本途径和方式.加快东北地区经济的振兴有赖于集群经济的培育和发展.制度环境的约束、政府规制行为不当、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是东北地区集群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提升产业结构层次,改善投资环境,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是促进东北地区集群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流通产业的区域性规模变动,涉及该区域的商业网点、仓储布局、要素流动、运输路线和商业业态规划等内容.这种变动会伴随以经济活动向心力和离心力为内容的竞争和垄断,我们有必要对直接构成竞争和垄断基础的厂商投资选择和消费者消费选择展开分析.流通产业区域规模的变动,一方面涉及厂商投资选择的利润预期、交易费用、运输费用及规模报酬等价格因素;另一方面涉及流通业提供给消费者商品和服务的前向关联,以及制造业提供给流通业商品量的后向关联.基于现有的文献对产业空间集聚的研究,主要以投资选择而淡化消费选择的事实,本文构建了流通产业的投资选择函数和消费选择函数,并注重依据消费选择函数对流通产业区域规模变动进行了解说.  相似文献   

6.
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聚对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及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区域之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聚对长三角经济发展影响有一定的典型性.本文首先从理论上论述了金融产业集聚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机理;其次,主要采用OLS的计量方法,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即以上海为中心的金融产业集聚对长三角整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优化具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坚真  张力 《创新》2010,4(6):42-45,52
区域产业转移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协调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产业转移不但有利于优化产业输出地的产业结构和提升产业竞争力,而且可以增加产业输入地的总经济存量,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传统的产业转移的研究割裂了海陆产业的关联,使产业转移在空间维度的作用没有得到全面的体现。基于海陆统筹的角度探讨推动区域产业有效转移和区域协调发展,从而使产业的区域转移在空间研究上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框架。  相似文献   

8.
预期、产业集聚演进与政府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空间集聚是经济活动最突出的地理特征,也是一个世界性的经济现象.产业集聚不仅仅是产业格局的描述,即经济活动在何处集中,更重要的是产业集聚是生产集中和要素集聚的过程.广为所知的是,新经济地理学强调贸易成本和企业层级的规模经济的相互作用作为产业集聚的源泉,排斥了制度(政策)在产业集聚中的内生作用.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优势的获得来源于产业在其内部集聚过程中的优势,但是产业发展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要具体地落实到某个具体区域.政府是产业政策的提供者,产业政策能够改变经济主体的预期,任何短期冲击或预期变化都会有其长期后果,因此,政策引起产业活动空间格局发生变化,从而把政策内生化于产业集聚过程.政府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顺势而为,制订基于本地区的产业政策,创造好的外部环境和保持产业政策的一致性、稳定性和透明性.  相似文献   

9.
宋华盛  张敏 《浙江学刊》2015,(2):187-194
本文在探究中国IT产业区域分布特点的基础上,理论分析影响IT产业区域分布的决定因素,构建计量模型并利用1999年~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对影响机制进行实证检验和讨论。主要发现有:IT产业相比制造业在中国省区分布更不平衡;经济水平、人力资本、金融环境、创新环境、生活环境是影响中国IT产业分布的重要因素;地区的人才吸引力相比人才制造力对IT产业分布有更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区域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主导产业是某一沿海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海洋产业体系的主体,代表着区域海洋经济的根本优势。本文在阐述海洋主导产业内涵、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区域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的参与主体及其行为,构建了包括基本原则、判别标准、评价指标在内的区域海洋主导产业评判体系,以期为沿海地区科学选择海洋主导产业,加快海洋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骆方金 《社科纵横》2009,24(10):55-57,71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致力于促进经济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寻求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但科学发展观追求的经济发展是质量优先的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促进国民经济还是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促进国家或区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产业发展战略。作为西部旅游城市的桂林其产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工业化与城市性质相协调战略、旅游主导产业带动战略,以及工业化梯度和反梯度推移融合战略。  相似文献   

12.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中的规律性现象,也是产业转型升级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涵.从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看,目前是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发展的有利时机,一方面基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产业转型产业的要求,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内生动力已经形成;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与中西部地区政府都出台了鼓励产业转移发展的优惠政策.与广东和江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在省区内地区间转移不同,浙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主要向江西、安徽与河南等相邻的中西部省区转移发展.在产业转移发展中,分离式转移与集群式转移成效最为明显,困难主要来自转出地政府与企业对产业转移心存疑虑,转入地投资环境与市场秩序有待改善.从产业转移区域看,与浙江毗邻的江西、安徽等省区与浙江经济互补,交通相连,有 利于浙江产业延伸与转移发展.浙江各地政府需要抓住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转移的有利时机,尽快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推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及时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性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技术产业呈现的非均衡发展格局是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一个结果,但高技术产业又是推动经济增长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本文在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差异的特征,并从地理、政策、技术转化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剖析,以期能够通过对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差异化的解读,挖掘出促进或阻碍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实质性因素,从而更好地发挥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强大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璇 《创新》2015,(6):106-111
文章选取19952012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环境规制对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发现,环境规制对产业集聚呈倒U型影响,从整体上来看,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产业集聚水平增强0.269个百分点,目前,我国环境规制强度均值为10.77,仍低于拐点值11.2,规制强度的提升会促进产业区域集聚水平的提高。从区域上来看,环境规制对中部地区产业集聚的推动作用大于西部和东部地区。因此,政府应对不同区域采取差异化的环境规制以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生态环境系统整体退化,资源保障能力显著降低,国土开发格局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重失衡的情况下,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现状及特点,可以确定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三类主体功能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路径选择.吉林省虽地域面积不大,但在区域内自然条件影响下,区域分异特征明显.其优化开发区区域经济发展路径可以确定为建设中部经济带,发挥大城市功能扩散作用,"长-吉"区域整合一体化发展;重点开发区域要充实基础设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城市化水平;限制开发区承担着我国和吉林省生态系统修护和保护的重任,在此基础上主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生态产业.  相似文献   

16.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跨流域、长距离的调水工程,工程投资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中部地区产业的经济联系,具体分析了调水工程建设期工程投资本身对当地产业的直接带动作用,以及调水工程在运营调水期由于水资源条件和水供求关系的改善对中部地区产业与部门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衣保中  张立伟 《创新》2014,(4):44-48,90
出版业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文章运用ROXY模型对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数字出版产业空间发展态势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出版业呈现出不同的空间发展态势;东部和中部地区出版业向扩张态势发展;西部地区则长期处于衰退状态,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文章对西部地区数字出版产业空间衰退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提出了西部地区数字出版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何炯祥 《创新》2007,1(6):58-62
从区域经济学中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模型入手,得出以旅游作为港口的主导产业;借鉴荷兰阿姆斯特丹港旅游业的建设模式,提出北海旅游产业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非参数DEA分析方法,将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区域——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分解为物质资本积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入等四部分,然后利用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分析技术,采用绝对收敛方程考察了长三角经济增长率与这四类因素的收敛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物质资本所贡献的经济增长主导着长三角各县市区的实际经济增长;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并对经济增长的变化趋势产生明显影响;物质资本积累这一新古典经济增长因素是唯一使得长三角地区间差距缩小的因素,主导着长三角地区经济收敛的方向;人力资本、效率改善与技术进步等新经济增长因素使得长三角经济增长趋异,对长三角的经济差距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兴产业的战略性体现、相关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兴产业一直是各国产业发展的重点目标和主要方向,在国际竞争中承担重要作用.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做法给世界各国很大的影响和启示,也拉开了全球新一轮竞争的序幕.我国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选择新兴产业,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低碳经济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这个角度讲,新兴产业在我国往往又被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东北三省也同全国一样,借助国家有利的宏观政策,将新兴产业发展置于战略发展之中.但还应该看到,把新兴产业真正培养成战略性主导产业,在市场、成本、技术、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障碍,并需要多方采取办法和措施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