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人类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的时代背景下,生态哲学思想产生了,它是当代社会反思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哲学形式,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而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则从实践的角度解释人与自然间的对立与统一、异化与和解,主张在实践中促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因而理解和挖掘马克思人化自然观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意识是现代文明的标志之一。培养和构建成熟稳定的生态意识对于现代社会和现代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必要的。而生态意识的构建要从马克思自然观中挖掘其哲学基础和内涵框架,从而发展性地提炼其现代价值。生态意识作为一种伦理价值在马克思自然观体系中表现为一种哲学层面的意蕴。生态意识的辩证性与马克思自然观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述是统一的。人与物的统一是马克思自然观生态意识的价值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4.
《社科纵横》2015,(11):123-126
卢梭对启蒙运动的科学主义自然观进行了深入批判,认为自然具有与人类幸福密不可分的审美价值和道德价值,自然万物尤其是具有感觉力的生命还具有独立于人类的价值和权利,因而内在地值得人类的尊重。卢梭的生态自然观应该成为当代生态学运动的重要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自然又包括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所以天然自然与人工自然都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对象。当下,自然辩证研究应注重与人有密切关系的人工自然发展规律的研究,否则,对于自然界的研究是不全面的。本文力图分析马克思人工自然辩证法思想,以此,加强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建设与发展,深化自然辩证法为国服务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7.
知识经济与"绿色生态自然观"的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新自然观认为,自然界不是孤悬于人类社会之外的被动的客观存在,而是被人类社会历史所中介过的现实的自然,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与人类历史上不同的自然观是相互影响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大大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成为可能,一种新的自然观,即"绿色生态自然观"将在知识经济时代确立.  相似文献   

8.
马凌 《唐都学刊》2004,20(3):101-104
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运动的发展,生态伦理学异军突起。它旨在从生态角度重新审视人与环境的关系,从道德伦理角度约束人的行为,值得广泛提倡。然而,部分极端的生态中心论者将生态危机的"精神基础"归罪于西方人道主义思想,则有失偏颇。回顾18世纪西方世界自然观念的演化,启蒙思想中的道德观念被资本主义自利的经济理论所抛弃,在某种意义上,生态危机并非人道主义的僭妄,恰恰相反,是人道主义精神还不够深入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9,(12):26-30
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恩格斯考察了19世纪中叶英国工人阶级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揭露和批判了受雇佣劳动所剥削的工人阶级社会保障缺失的事实,从价值取向、责任主体、保障内容等方面展现了其站在工人阶级立场上的社会保障思想。当前,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对我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学诗 《社科纵横》2008,23(11):119-120
恩格斯在论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发展是社会生活的本源的基础上,针对当时的新情况,着重论述了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全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既反对了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又反对了历史观上的形而上学,从而对历史唯物主义作了"最为详尽的阐述",这是恩格斯伟大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1.
城市既是恩格斯研究"现实问题"的起手,也是其形成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并运用于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主阵地。恩格斯虽未直接提供将城市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的系统性学说,但无疑渲染和开辟了城市问题探讨研究的马克思主义语境及历史唯物主义方法。青年恩格斯聚焦于批判工业城市中的具体问题,分析城市形成与竞争、城市布展与阶级分化、城市秩序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随后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的城市问题研究重心由"城市中的问题"转变为"问题中的城市",即把城市具体问题从根本上当作资本主义自身产生的结果,解决城市问题本质上是解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问题。集中阐明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有益于强调当代西方都市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起源并检视其发展方向,同时对理解中国城镇化道路、塑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模式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2.
在生态学视野中,自然美并不是存在于远离人类社会的自然界之自然物的自我显现,而是存在于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中.达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必要途径,仍然是人时自然的人化.这种人化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味的征服与改造,而是针对不同时代、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调节手段.从自然关的根源看,自然美生成于人同自然关系的变换与和谐;从自然美的发展看,自然美延续于人类自然观和技术观的转向与更新;从自然美的未来看,自然美回归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补偿与救赎.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9,(10):34-37
在当代全球性生态难题凸显的大背景下,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涉及国家命运、社会发展、人类未来。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危机的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了重新审思,这在新时代语境下启示中国要坚定"天人合一"的价值理念,走出人是自然"霸主"的误区;树立"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思想,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及论述,阐明了人与自然的统一及实现形式和途径,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凸显促使我们在哲学层面上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对马克思自然观的深入研究成为历史的必然.马克思著作中关于自然观点体现的归纳,对生态文明思想研究有重要指导意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沈从文和川端康成的自然观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这两位作家都具有自然崇拜思想,把大自然看作神灵的显现和象征。他们受东方"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影响,在各自营造的文学世界里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不过沈从文强调人对自然的所属性,川端则突出了人作为自然审美主体的特性,两者自然观的形成有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和人的价值理论研究有着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倾向.以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和人的本质论理论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系统和生态自然观指导下,可以发现自然内在价值的实践依据,可以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发现价值的整体性、网络性、层次性和流动性等特征,发现更加丰富的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的"人化自然"思想--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维克 《学术交流》2003,42(10):1-6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世界最根本的问题之一,马克思通过对"人化自然"的研究,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为唯物史观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今时代,面对日益加剧的人与自然的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日益恶化的人类生存环境,我们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社会进步观,把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8.
19.
皮坤乾 《社科纵横》2008,23(7):117-118
恩格斯历史合力思想揭示了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总合力"才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阐述了"意志合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驳斥了任何单一因素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的观点.恩格斯历史合力思想是唯物史观的瑰宝,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哲学基础,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张海雷 《学术交流》2020,(12):35-44
早年恩格斯共产主义观有三个发展阶段:在第一个阶段,通过对"三头政治"的借鉴与对英国社会现实的经验观察形成了相对分裂的双重审视视域,形成了哲学共产主义;在第二个阶段,以群众尤其是无产阶级为连接实现了视域融合,形成了群众的或者无产阶级的共产主义;在第三个阶段,经过唯物史观的彻底改造,共产主义不仅被看成学说,更被看作一种运动。梳理共产主义观的演进,对正确评价恩格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来龙去脉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