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吴汝纶是晚清著名学者、教育家、桐城派后期古文大师,其一生最用力处不在政治思想的思考和政治体制的变革上,而在学术、教育思想及其古文的存续与创作上。吴氏一反中体西用的思想模式,力倡西学,强调西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重要作用;主张废科举,兴学堂,引西学入学校,改革课堂教学,以此造就救国之才。吴汝纶古文理论及其创作的最大贡献不在于对桐城文派风格、义法的复归,而在于对古文的执着与坚守;在文道关系上,他主张文道分途,强调文章不宜谈理,追求文字的雅洁;在古文创作方面,吴氏引西学入古文,拓展了古文的内容,为桐城古文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吴氏以古文的辞约指博、清正雅洁来对抗通俗流畅的新文体,坚守着古文这一传统文化中最后一块阵地。  相似文献   

2.
郭树伟 《中州学刊》2012,(4):166-169
独孤及是唐代古文运动发展史上的重要作家,其古文创作思想中宗经明道、师法汉代文章创作的主张及其关于志、言、文等论述是唐代古文运动文学思想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古文创作中诸如论说文、传记文和山水游记等作品的多方面创新则昭示了中唐古文发展的路径;其开帐讲学、奖携后学的社会活动则直接培养了大历贞元年间的一批古文作家。独孤及的文学思想、文学创作和社会活动对大历贞元文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鲜明的创作个性,历来是评价一个作家创作成熟的重要标尺之一。桐城派文人中就不乏这样的成熟作家。姚鼐便是其中的代表。在古文创作上,姚鼐早年上承方苞师事刘大櫆,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经过毕生的辛勤读写,他成了继方苞、刘大櫆之后从事古文创作和宣传的又一大家。在古文主张上,他将方氏的“义法”说同汉学家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北宋古文理论与创作为对象,探讨中国古代经学与文学的复杂关系.宋初文人的 "尊经"观念对古文理论产生不同导向,一些古文家在理论上为古文的发展开拓空间,在创作实践层面,文人对经典的体认深入古文创作,而古文技艺之进展,又反过来推动释经活动.当一家经学成为官学之后,古文家保持独立的人格和文格,并未完全屈膝于国家意识形态之下.文本最后对"经术派"是否存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张天骐  高洪岩 《理论界》2014,(8):130-132
"文"与"道"是唐代古文运动中最为核心的理论概念,这两个概念共同决定着古文运动的发展趋势,也是身处古文运动当中的作家们在创作中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韩愈所提出的"文以明道",为有唐一代的古文家的创作定下了基本的格调,在这种主张的影响下,有关道德伦理层面的"道"占据了文章创作的核心地位,而关乎文章文学性的"文"则成为附属,这也不可避免地使得中晚唐的古文家们在创作当中出现了一种不平衡,即过分地注重对于道统的阐发,忽视了对于文章文学色彩的营构,最终导致古文运动在晚唐的逐步衰微。  相似文献   

6.
袁枚论文与论诗有很大不同,他把古文看作是"代圣人立言"之事,反复阐释了六经与古文的源流关系.由于注重古文创作,他对散文的组织结构和叙事方法作过认真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对桐城派"义法"理论的受容.这样,他在创作中自然追求一种澄明雅洁的境界,与桐城派的古文旨趣并无二致.  相似文献   

7.
梁尔涛 《江汉论坛》2013,(1):97-100
唐代古文家大都出身于北方文学家族,这些家族以婚姻为纽带连结为一个规模更大的姻娅族群,古文运动的思想实质上就是这些家族家学思想的社会化扩散。同时,古文家之间姻娅网络的缔结过程,也是古文运动聚集力量、整合思想、激发创作和扩大影响的过程。这一网络的横向延展与纵向传续对巩固古文阵营,传播古文思想,推动古文运动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姚燧是元代前期最重要的古文派作家。他继承唐宋古文运动的余绪,以丰富的社会生活阅历为题材,在写作中渗透着个人刚毅、直言不讳甚至有些强鲠的个性,形成与众不同的风格。他在实用的散文体裁创作领域诸体兼长,为后人留下丰厚的文化遗产。同时,他还训育出张养浩、孛术鲁翀这样优秀的古文家弟子,虽然终未形成大的流派,但毕竟为元代文化增添了亮色,为古文创作的延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慈波  倪玲颖 《理论界》2006,(7):274-275
方苞的古文“雅洁”说是“义法”说的重要补充,其内涵不限于文字方面,更涉及在内容上对义理的讲求和创作上的审美风格取向,是方苞推尊古文文体的重要理论支柱,对于古文的重新确立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唐代河东柳氏古文家辈出,其古文理论与创作十分丰富。河东柳氏有重视史学的家学传统,以及重礼法、尚质实的家风,学风家风与古文运动的实质颇相契合。唐代河东柳氏与唐代的礼法高门山东士族有密切关系,与古文家过从甚密。河东柳氏参与并影响了古文运动,柳宗元正是在家族文化土壤中成长并成为古文运动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11.
袁枚对于古文创作主张取法乎上 ,复古拒今 ,以北宋以前的古文为圭臬 ,批判南宋以后古文为误于南宋理学、前明时文以及清代考据。于古文艺术则要求具有独创精神 ,讲究结构曲折跌宕 ,语言活泼、典雅、有文采 ,与其性灵说诗论精神相通  相似文献   

12.
孙彦 《船山学刊》2013,(4):148-151
明代唐宋派领袖唐顺之不仅以古文创作享誉文坛,亦是明代最为著名的时文大家之一。作为明代“以古文为时文”的开创者,其时文创作善于借鉴古文散体单行的文体形式以及错综变幻的篇章结撰之法,对明代时文的八股既有体式发起了巨大冲击,开创了明代时文写作的新局面,为八股文在明清时期的繁盛奠定了重要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韩愈写作“古文”,倡导“古文运动”,在理论上有高度的自觉性。他的“古文”论,总结了自三代、秦、汉以来散文长期发展的历史经验,又包含着自己创作实践的亲切体会,其中不少内容反映了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他以明“圣人之道”为创作的基本纲领,但并不主张以儒学代替或包括文学;他在创作上标榜“复古”,却没有流于师古守旧的教条主义和模拟主义。他的创作富有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其艺术上的独创性;而这种独创性又与他的重“文”尚“奇”的“古文”理论密切相关。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比较分析吕祖谦<古文关键>对曾巩文编选甚少,而后世同类作品却编选甚多的原因,认为前者从文章创作角度选文,而后者从文章科考角度选文.后世古文文选对学子们发生着重大影响,从散文创作角度来看,这种影响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5.
姚鼐,字姬传,是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桐城派”古文运动鼎足而三的另一位大师。《清史稿·文苑传》称,鼐“所为文高简深古”,“辞近于方,理深于刘”。这个评价大抵是公允的。姚鼐不独诗文创作风格卓荦,自成家数,且饶有理论勇气和美学眼光。在风格问题上,姚鼐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和美学理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提出以“阳刚美”和“阴  相似文献   

16.
欧阳詹,福建泉州人,唐贞元八年进士及第。他是闽中最早一些驰聘中原的文士之一,也是中唐时期热心于“古文”的文学家。其遗集《欧阳行周文集》,迄今仍完璧传世。贞元初年当韩愈的创作成就还很有限的时候,欧阳詹就开始了古文写作。①后来韩愈所倡导的儒学复古和古文运动,更是给予大力支持。韩愈说到:“欧阳生其志在古文  相似文献   

17.
陈三立之大横跨几个时代,长达半个世纪,各期风格亦同中有异。陈堪称“近世以古文为大师者”之翘楚。  相似文献   

18.
樊伟峻 《阴山学刊》2009,22(6):35-37
汉代古文经学对文学的创作深有影响。古文经学不为章句之学.追求简明的文风,消解了长篇巨制,文学创作也由繁趋简。古文经学不谨守家法师法,讲求兼通,能博采众长,故古文经作家能够出入经史,表现题材也包罗万象,几乎无所不至;而且作家的思想也不为经学所拘,开始表现内心的情感:同时,古文经学反对谶纬,迷信成分极少,这在客观上增强了文学的理性批判精神,这在政论散文中表现得尤为鲜明,同样的光芒在汉赋和诗歌中也有体现。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散文创作的发展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欧阳修现存的最早散文作品,写于宋仁宗天圣年间。在六十六年的人生厉程中,他勤奋地写了近半个世纪,流传至今的尚有五百余篇。他的散文创作道路、散文特点的形成和成就的获得,跟北宋古文运动的发展直接关联,也跟北宋的整个政治环境和社会情势密不可分。也就是说,散文创作、古文运动和政治革新三者在他身上是交互影响、同步行进的。  相似文献   

20.
唐代散传文学的兴盛和古文家的创作宗旨密切相关,兼具文才和史才的古文家们一方面秉承史传的传统,力求"惩恶劝善";另一方面,他们又重在抒发个人的情志,敢于"不平则鸣",以使文章能永传无穷.由此在唐代出现了大量的传记文学佳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