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颜翔林教授的《楚辞美论》一书,深入探析屈原心理情结,系统解读《楚辞》文本,新意迭出,成一家之言;感悟式的批评风格,诗意化的修辞表达,彰显其文本个性魅力。  相似文献   

2.
世代累积型小说成书过程往往具有依傍历史而又不乏虚构的独特性。小说成书后伴随着文本的深度传播,某些虚构的人物、故事被民间传说,诗文笔记甚至地理方志被等同于历史真实而流传、引用和著录,从而导致小说向历史的靠拢。本文在全面考察世代累积型小说的基础上,对小说历史化的三种形态进行了阐释,并从文学传播与传统审美文化心理等角度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解读。  相似文献   

3.
《南都学坛》2019,(4):46-51
《水浒传》作为累积型的小说创作,是由不同地域的书会才人在不同时期所创作的具有表演性质的话本、唱本聚拢而成;在其话本、唱本的阶段具有很强的表演性;水浒故事能够经过长时期的演绎与演进,终于成就这样一本大书,一定有其内在的精神力量与核心理念,那就是忠义。《水浒传》文本体现的表演性质和说唱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水浒传》文本中处处表现出的说书口吻与说话色彩;二是《水浒传》文本中虽然历经多重删削但仍大量存在的韵语骈文,主要是对山川景色、人物装扮、事物情理等,进行描摹、刻画、抒情;三是《水浒传》文本中出现的不少的"隐语""偈语"。当然,今天我们看到的《水浒传》除仍然带有鲜明的说唱色彩外,还存在着一定的结构罅隙与情节矛盾。  相似文献   

4.
宋志明 《东方论坛》2006,(3):125-125
一般来讲,能够著书而立说者都有比较自觉的方法论意识,程志华教授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困境与转型--黄宗羲哲学文本的一种解读>一书正表明了这一点.在此书的"绪论"部分,作者专门讨论了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以及如何运用于黄宗羲哲学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书序具有重要的传播作用,以北宋诗文集序为对象考察,书序作者在选择推动传播的因素时,对作品艺术性、知识性等文本因素的关注不如对作家身份、生平轶事等非文本因素普遍。其中原因,从书序作者的操作层面来看,是因为在书序中进行文艺批评是很难把握的;从面对读者的传播效果层面来分析,是因为非文本因素较之文本相关的评论因素可以产生显著的传播效果。于是,非文本因素在文学传播中变成了一位无形的操纵者,虽然它不是长远的传播之道,但却常常起着奇妙的传播作用,从而给书序这一文体增加活力。  相似文献   

6.
文本诠释学是保罗·利科构建其诠释学理论体系进程中一个成熟而具有建设性的阶段。他提出了一系列概念,诸如间距化、归己化、文本世界、诠释学之虹等,其中有些概念是在已有基础上加以改造而成,另一些则是利科的独创,成为其诠释学理论大厦的重要支柱。通过这些概念,利科不仅对诠释学传统疑难问题进行梳理与澄清,逐步完善了文本诠释学理论,并把文本诠释视为一种范式,试图呈现文本诠释在方法论层面上的作用,把诠释学理论推广到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7.
《大学衍义》是一部理学名著 ,其书因大学之义推演而成。自成书以来 ,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 ,宋元明清各大书目对其都有著录。作者对宋元明清各大书目对其著录情况作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展示了《大学衍义》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8.
语言形式批评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的主潮,“文本”概念就是在这一思潮中生发出来并成为文学理论的重要范畴之一,也是当前文学研究领域最常用而使用又最为混乱的重要术语之一。鲁东大学汉语言文学院董希文博士《文学文本理论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文本研究》)一书知难而进,对“文本”进行了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深入阐析,其理论勇气委实可嘉。该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文本理论的专著,对于梳理文本观念发展脉络、正确开展文本分析与批评,进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一、选题前沿,提…  相似文献   

9.
论《淮南子》的文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迄今为止的各种文学史著作中,对<淮南子>一书的表述界面和价值定位是不符合该书文本实际情况的.因为,以此书的文学价值论,起码应在秦汉散文著作中列入上乘精品范畴.比如<淮南子>中保存的大量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历史典故乃至古习俗等等,都是该书文学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该书文本在行文方式上的比喻和铺张、以及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仙气十足的浪漫主义艺术追求等,至今还缺乏从文学价值视角切入的较为全面的评价与关注;而关于该书在文学理论方面的贡献,也需要给于符合文本实际的界说.  相似文献   

10.
诗·书·画     
谢保国先生喜作诗,每逢风物节令,或游景物名胜,或听时政要闻,必有感而赋诗焉。一日,邀田冰和张廷杰二同学将其所作摘其优者抄成册页,以求读诗赏书之效。诗赋与书法结缘久矣。古代文人多为诗、书兼擅者,又以毛笔为书写工具,有诗成必形于书,形于书则珠连璧合,美不胜收,这也是文人必须的一种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1.
关于今本“《大唐新语》”的真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署唐人刘肃撰的书籍,今传世者有<唐世说新语>和"<大唐新语>"两种,但二者内容相同,显是同书异名.那么,此书之原名是<唐世说新语>抑或是<大唐新语>?迄今为止,一般均认为<唐世说新语>为<大唐新语>的异名.但是,经笔者考察论证,现所存显然是<唐世说新语>,而<唐世说新语>实是明人伪造的一部书,并非刘肃原撰的<大唐新语>.  相似文献   

12.
古屋昭弘通过作者的生活年代,推断泉腔韵图《拍掌知音》成书不会晚于1700年。然而《拍掌知音》存在"赵"字收入"娄"韵的现象,洪惟仁将此现象解读为《拍掌知音》晚于《汇音妙悟》(成书于1800年)的表象。文章通过考察泉州地区"赵"字的读音情况,认为"赵"字收入"娄"韵并不影响《拍掌知音》的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13.
《燕丹子》的成书年代及其与《史记》的关系至今众说纷纭。这为学界继续研讨既创造了条件,也留下较广的空间。通过对相关资料进行勾索与辨析,虽然不能确知产生该书的特定年代,但可辨明成书年代的下限,了解同一题材传说历史的流变轨迹。至于考察它与《史记》的关系,最直接也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将两者的相关文字进行比对,有无承袭即可了然  相似文献   

14.
论<绝妙好词>对词学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密编纂的<绝妙好词>一书,对前辈词论家沈义父的词学观有所酌取,又因与张炎论词主张相通,故为张炎之<词源>以及传张炎词法的陆行直<词旨>所取材.这部词选对清代词学思想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所昭示的"南宋体"词;对词选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开宗立派.自<绝妙好词>后,一种新的选词型态--选派词选确立,即通过选词确立宗派阵营.  相似文献   

15.
《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采用了《春秋》创立的编年体结构 ,其可贵之处为在继承的基础上富有巨大创造性 ,结构更为完整 ,线索更为清晰。因此《左传》是自成体系的详尽而周密的编年体史书 ,对后世叙事性作品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张九成《书》学思想脞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九成《尚书详说》久已亡佚,辑佚可得18万余字,据此可观其《书》学思想之梗概。张氏相信孔子序《书》说,解《书》注意挖掘微言大义。学于杨时,其《书》解深浸理学之思。又从游宗杲,逃儒归释,往往以佛理解《书》。又每以天人感应之说阐说经义,以矫时弊,以儆人主。解经中激烈批评周穆王、平王无志,直指当朝主和之苟且。其以解《书》为思想斗争之手段,彰显了士人之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17.
目前学术界以为第一部中国文学史是英国人翟里斯写的,出版于1901年。其实,1880年由圣彼得堡斯塔秀列维奇印刷所出版的俄国汉学家王西里所写的《中国文学史纲要》才是世界第一部中国文学史。  相似文献   

18.
《全清词·顺康卷》及其《补编》的出版极大地促进了清词的研究,但总集的编纂是一项长期而且浩大的工程。由于清代文献浩如烟海,遗漏在所难免。今翻检清人别集,为之辑补2家31首,以补《全清词·顺康卷》之缺。  相似文献   

19.
《盐铁论》书名之寓意与作者之著作目的,是《盐铁论》研究中一个聚讼纷纭的话题。本书之所以取名为“盐铁论”,当主要缘于该书的创作缘由,作者的著作目的等多方面的原因。前人评述《盐铁论》时,多有指瑕该书后半部分为作者臆造的说法,联系盐铁会议与其原始“议文”的实际而论,这种说法也大多缺乏充实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唐代高僧义净西行求法归后所写的重要著作,王邦维先生1987年对该书进行了校注,为人们阅读和研究提供了极大方便。然而该书在校勘、标点方面尚有可商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