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尔木市工业经济在省、州上级部门以及格尔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十五”末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数字看发展(一)工业增加值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九五”末,格尔木市工业增加值仅为6.15亿元,“十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32.1亿元,突破30亿元,年均增长25.3%。工业企业户数由“九五”末的450户增至726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家,成为格尔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1、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比较“九五”末和“十五”末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钾肥产量由64万吨增加到180万吨,占格尔木市工业总产…  相似文献   

2.
发展丘区县域工业 推进四川“工业强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时期是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未来五年,是四川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四川省“十一五”规划明确了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整体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生机的思路,并且将“十一五”的开局之年2006年定为四川的工业发展年,说明工业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是决定四川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四川丘区工业发展现状和机遇的分析,我们认为实施丘区工业强县战略,加快丘区县域工业发展的速度,提高丘区县域工业的整体水平,对提高四川工业的整体水平,加速全省工业的发展,实现四川的“工业强省”战略具有举足…  相似文献   

3.
许坚 《青海统计》2005,(10):30-31
“十五”以来,西宁市工业经济克服电力、运输等瓶颈制约因素的影响,紧紧围绕“工业强市”战略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了速度与效益的同步增长,工业经济走上了快速、健康、稳定的发展之路,成为拉动西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许坚 《青海统计》2007,(1):7-10
“十五”期间,西宁工业紧紧围绕“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工业经济在改革攻坚中实现了稳步发展。结构调整已显成效,依托地方资源优势发展的行业如有色金属、中藏药品、化工、医药等行业发展较快,企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明显好转。本文通过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对西宁工业行业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和研究进一步优化西宁工业行业组织结构、加快工业化进程的措施。一、西宁工业行业变化现状为了深入了解工业化进程中我市工业发展情况,必须分析工业集中度及其变化。集中度即集中的程度,一般用市场中较大的企业、消费者所占的市场份额的大小来表示。…  相似文献   

5.
“十五”时期,是我市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提高最快的时期,工业经济作为我市的支柱产业,是全市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而工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持续不断的工业投入,工业投资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对保持和增强我市工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促进天津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情》2007,(8):F0002-F0002
秉承“十五”建设的累累硕果,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故里广安市广安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政治、区位、资源“三大优势”,抓住国家商务部对口帮扶的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加速建设新农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率先实现了“十一五”开门红。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党中央针对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和新任务而做出的这一重大战略举,对宁夏经济发展特别是对加快“十五”时期工业经济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我们重新认为和思考工业经济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十五”发展概况“十五”期间,自贡市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了五年五大步:2001年实现“增速达20%,利润翻番”;2002年实现“产值超百亿,利润再翻番”;2003年实现产值利润增长“双二十”;2004年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分别增长41.1%和70.3%;2005年生产、效益将再创历史新高。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5年预计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257亿元,是“九五”期末的3.5倍,“十五”期年均增长28.6%;完成工业增加值77亿元,是“九五”期末的3.5倍,“十五”期年均增长28.1%,超计划16.6个百分点。运行质量持续改善。2005年预计实现利税总额20亿元,是“九五”期末的4.9倍,“…  相似文献   

9.
胡恒 《贵州统计》2001,(12):35-35
二00一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为促进经济发展,增大经济总量,普定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情,制定了一系列有利益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并付诸于实际行动,加快了该县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截止11月底,全县县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不变价,下同)7951.8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7.9%,基本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8000万元产值目标考核任务。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攀枝花市上下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继续围绕打造“钒钛之都”目标,稳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攀枝花市经济呈现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全社会用电量也呈现增长态势。  相似文献   

11.
钟本丽 《青海统计》2002,(10):24-25
今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第二年,全市上下认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围绕工业强市的战略方针,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大工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力度,初步形成了有色金属冶炼及深加工、盐化工、中藏药、生化食品、新型建筑材料、绒毛纺织和皮革等六个支挂产业。扭转了市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连续10年亏损的局面。2000年、2001年、2002年截止6月底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分别为1243万元、7501万元、5578万元,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工业企业正在逐步走出低谷,朝着良性发展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2.
“十五”以来,中卫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和旅游特色化,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回顾“十五”期间的工作,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五年间,累计投资79.59亿元,建成了沙坡头水利枢纽工程、明盛染化、明巨电石、科豪陶瓷、日盛电化、茂源通达果汁、磊鑫矿业等一批投资规模大、集聚效应强的外地投资产业项目,增强了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培育壮大了美利纸业集团公司、宁夏红集团公司、宁夏发电集团中宁分公司、赛马水泥中宁分公司、瀛海集团、昊丰伟业、大河机床等优势骨干企业,撑起了中卫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美利、宁新、石空工业园区及东园、常乐等工业基地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入园企业逐步增多,形成了以建筑建材、化工冶金、造纸、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产业群。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工业出现了增长速度加快、行业门类增多、工业结构升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迅速上升、与一二产业联系更加密切的好势头。最近两年,在“工业强省”战略指导下,四川工业站上了新的台阶。2007年,全省工业实现增加值3868.6亿元,增长21.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580.7亿元,比上年增长25.4%。  相似文献   

14.
2000年,上海工业以产业结构战略调整为主线,以重大项目和关键产品为抓手,将技术创新工作作为建设上海工业新高地、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化、支柱产业升级换代和都市型工业的发展,为全面实现上海工业“十五”发展目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格尔木市工业经济在省、州上级部门以及格尔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在"十五"末取得了飞速发展。一、数字看发展(一)工业增加值保持良好增长势头"九五"末,我市工业增加值仅为6.15亿元,"十五"末工业增加值达到32.1亿元,突破  相似文献   

16.
“十五”期间,威远县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运行质量稳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3.66亿元,比2000年增长91.6%,“十五”时期年均增长13.9%,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经济总量增长最大。  相似文献   

17.
天津滨海新区建区以来,国民经济始终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正在成为天津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和带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多年来大力投入和建设成果的积累,特别是“十五”期间,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展望“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将按照国务院明确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加快经济发展,逐步成为继广东深圳、上海浦东之后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情》2007,(5):24-24
东兴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快是基调、好是要求”的工作主线,紧紧围绕“工业强区”战略,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在发展工业经济中,坚持以产业为支撑,项目为载体,企业为抓手,突出“以工业集中区招商”“以企招商”、“盘活存量”、“对外招商”、“包装项目”等招商措施,着力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三个一批”、“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创新做强.投入做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20.
2001年面对形势严峻的国际市场环境,本市各工业企业坚持以大项目为载体,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生产销售一起抓,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业发展目标,实现了上海工业生产连续1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为顺利完成“十五”工业计划开了个好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