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背景(background)相对于前景(foreground)而存在,是前景的衬托物,对前景具有烘托作用。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绘事后素",对背景的衬托作用就给予了高度关注。在叙事作品中,背景是人物行动展开的静态叙事情境。作为一个重要的叙事要素,它除了为人物行动提供平台、为故事情节准备场域之外,还具有其他叙事功能,主要有关涉故事情节、调节叙述节奏、控制故事进程和终结故事叙述等。通过对背景功能的研究,探寻背景在作品中的叙述规律,为作品的创作和接受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8,(9):115-122
叙述时间是贯穿小说创造悬疑与冲突的重要元素,热奈特将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不对应性,叙事过程长短与发生时间的长度不协调性以及故事或某间段时间的重复性纳入探讨范畴,旨在证实这些非线性多元化的叙事更替隐性地烘托内容叙述,增加了文本的张力,多维地展现了作品主旨。美国当代南方作家鲍比·安·梅森运用时间策略充实《在乡下》的逃离主题,即灵活的倒叙方式使得历史与当下、南方与北方激烈的碰撞,张弛的叙事节奏彰显了人物的内心所向,而层层递进的重复则串联了主人公山姆觉醒的全过程。反转跃动的叙事时间策略向读者展现了表层故事之下的暗潮涌动,这使得中心表达更有指向性和层次感,作品也更具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万克领 《东岳论丛》2011,32(4):85-88
小说叙事就是采用特定的叙述方式来讲述一个或者一系列的故事。小说要叙述故事,那必然要有一个进行叙述的主体。在小说叙事领域,与小说有关的主体有作者、隐含作者、人物、叙述者等。作者是写作作品的主体,他只存在于小说文本之外,而不能进入文本;一旦完成了作品,他的任务就履行完毕。隐含作者虽然存在于文本内,但他只是作者安排在那里来体现作者的思想规范的,没有声音,归根结底是作者在小说文本中的第二自我。小说文本中某些人物的讲故事看似是叙述,实际上这只是发生在文本内的故事世界的行为,也即人物和他讲的故事最终也只是被叙述的客体。叙述者是一个叙述行为的直接进行者,既然叙述者具有叙述行为,对于小说文本而言,自然应该是小说叙事中承担叙述的主体。  相似文献   

4.
凌晨光 《东岳论丛》2003,24(6):111-113
故事、叙述、虚构是"叙事虚构作品"的三要素。小说作为叙事虚构作品的一种代表性样式,其本质特性恰好可以通过叙事虚构作品的三大要素得以体现。故事由一系列前后有序并且互相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构成,当故事被讲述出来时,就变成了情节。故事的讲述方式则是由叙述话语完成的。叙述是一种"后向预言",它造成了小说叙述的"逆向因果关系"特征。虚构则处于真实与虚假之间,它表明了小说叙事的可能性与自由性,展现了小说对可能世界的构建与描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文言情爱小说叙事时间的构成特性及其蕴意。叙事时间包括故事时间和叙述时间,两种时间均有其最本质的模式,两种模式之间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故事时间的形式内涵稳定不变,而叙述时间的形式内涵处于变异和规范中。文中引用具体作品分析了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6.
叙述视角是小说叙事技巧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叙事视角的选择对于小说的叙事结构及其审美效果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叙述视角,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即是作品叙述故事、观察世界时所选择的角度.选择这一角度实际上首先是选择人这个点,即观察者的视点.谁是观察者决定了叙事的角度.在小说中承担观察者角色的大致有三种,叙述者、人物以及假想读者(作者在作品中设置的读者),而前两种是最为常见的叙述视角.中国古典小说从其总体框架来看,是一种全知的叙述视角,叙述者的视点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一点是肯定的.然而正因为如此,往往掩盖了人物视角的重要性,使人忽略了人物视角的重要意义.当我们仔细阅读作品时,就会发现人物视角是叙述者叙述故事时的重要手段和表现方法,人物视角在古典小说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试就其在古典小说中的结构功能及其实现的审美意义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7.
郑立峰 《云梦学刊》2013,34(2):100-104
关于小说的叙事伦理,特别是小说叙事的空间和节奏,是小说研究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小说故事是在空间里被编造出来的,它的叙事伦理功能是"编织出另一种时间和空间,给个人的生命被遗弃的长夜带来光亮,构造出玻璃般的言语世界将恐怖隔离开。"[1]所以,"在小说的世界里,故事必定要在一定的场所里展示,没有空间,小说故事的叙述根本就无法进行。  相似文献   

8.
叙事节奏的音乐性是现代小说形式实验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叙事节奏与音乐节奏同中有异,并不是所有的叙事节奏都具有音乐性。现代小说叙事节奏的音乐性主要体现叙事速度和叙事力度两个层面,通过对小说叙事节奏的调控可以更为有效地提升小说艺术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小说中,作者不仅是作品的创作者,也被看作小说中讲述故事的叙述者,二者合而为一。伴随着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叙述者与作者合一的叙述状况出现了变化,逐渐由二者的合一到二者的分离。考察中西叙事作品中作者与叙述者合一的叙述状况及分离变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它成为更好地理解小说创作与小说分析的一条重要原则,并构成当代叙事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节奏如同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存在着生活与艺术当中,研究所涉及的节奏主要是动画影片叙事的节奏,阐述了通过构成镜头的画面设计、构图形式、色彩、光影等要素的运用原理、运动镜头、静止镜头的比例分配等因素对叙事节奏所产生的影响,探讨了如何基于镜头来把握叙事节奏提升作品整体魅力,让观众更好地感受视听艺术的美感,达到创作出优秀的、经久不衰的动画作品.  相似文献   

11.
彭荻 《青海社会科学》2009,(1):85-88,42
对时间的体验与表达,是爱伦.坡小说中贯穿始终的一个因素。坡的小说效果理论以及他的小说的紧张效果直接来源于他封闭的时间体验;统一效果依赖于悬念制造与保持,"悬念"来自于坡的小说中的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张力;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实质上是故事时间的推进与延宕的艺术;被认为是坡小说的一种重要修辞手法的反讽,实质上是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不同步而形成的张力的结果。可以说坡的短篇小说艺术就是有关时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2.
张洁的小说表现的是一种“评价性的现实”,即在故事的叙述中,不时穿插着叙述者对人物或事件的评价,这样一来,全知全能的外聚焦叙述与人物内聚焦叙事相结合就形成了特有的意义空间。张洁总是在同一个作品中写几个人物的故事,通过共同的主题形成多人物、多故事的拼盘组接结构。张洁较少注意故事情节的曲折性,而是注意在小说中自觉地设置一些有象征意味的事物或抽象的观念,将读者引向对问题的发现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叙事结构具有超越文字的意义。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体现了该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是叙事小说中不可多得的叙事佳作。该部小说采用叙述分层的方式建构文本,富有技巧地展现了整个故事。在叙事时间的安排上,该小说遵循季节的循环,同时又调整时间的速度和顺序,带有现代小说的非线形发展的特征。另外,小说中空间上“东部”与“西部”、“东卵”与“西卵”、“纽约”与“灰堆”的对立构成超越地理意义的隐喻,揭示和深化了主题。  相似文献   

14.
论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人称叙事作品在叙述视角上,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称叙事作品的特点。第一人称叙事作品的叙述者,是以与被叙述人物同一的特殊关系加入到叙述视角当中的。这一特点,使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在叙述时间与叙述视角的关系、叙述声音与叙述视角的关系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表现。这一特点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浓重的追忆色彩和视角转换的自然性,也是使作品的叙述视角产生各种复杂关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张学军 《文史哲》2003,(3):75-80
先锋写作中的叙事方式是在叙述角色上 ,通过叙述者的不断变换 ,或叙述者在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自由往来 ,改变了故事的组合方式 ;并打破了故事时间线性发展的模式 ,创造出故事呈现的共时性空间 ,重视故事时间的重复和循环 ,由此造成了一个自足的圆形结构 ;而多重文本的结构方式 ,在多重文本的互动互补中则产生了新的意义 ,也带有“元小说”的特性。先锋作家对叙事方式的重视 ,具有文学本体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宠儿>是托尼·莫里森的颠峰之作,二十世纪下半叶流行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其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的特征:首先是多聚焦组合式的叙事结构,小说将内聚焦、外聚焦和零度聚焦巧妙地进行搭配,优势互补,极大地增强了小说的叙事效果;其次是娴熟地运用多变的叙述话语,使小说的叙述话语既保留了传统的话语技巧,又有了创造性的突破;第三是在小说叙事时间上的重构.莫里森在具体的文本中运用不同的叙事节奏和叙事技巧,从而使读者对作品的历史性阐释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小说有两种节奏:语音节奏和叙事节奏。由于语音变化而产生了语音节奏;由于叙事的变化而有叙事节奏;非情节小说的节奏与叙事的空间关系紧密,它是一种空间节奏;而中国的古典章回小说则是一种循环叙事,因此是循环节奏。小说节奏是小说得以拓通天人、融通主客、沟通作者与读者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小说的叙述语言由于意义的不断变化 ,其音质音色 ,声音力度 ,语音的长度都不断变化 ,产生出差异。这种差异的语言相间交错、大致匀称的重复变化就使叙述语言形成了鲜明的节奏。节奏性一方面使小说的叙述语言抑扬顿挫、错落有致、和谐悦耳 ,形成了声音层面的外形式美 ;另一方面不同节奏的语言使小说的叙事话语带上了不同的审美意味和情绪色彩 ,有效地加大了小说叙述语言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学术界》2012,(8):250
侯素琴撰文《论小说叙事学中的叙述视点、视角与聚焦》指出,自西方小说理论诞生以来,对于从什么角度和如何叙述故事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早在1832年李斯特就利用"叙述视点"来分析小说作品,同时期的洛克哈特也曾使用这一术语来探讨如何使作者与自己的作品保持恰当的"距离"。进入20世纪,小说文体学得以长足发展,叙事理论在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的小说《扶桑》令人注目的主要不在于作品的故事,而是它的叙事态度和叙述方式。严歌苓对叙事形式的兴趣和探索使这部小说的叙事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多种人称的复合叙事和对历史化叙事的刻意追求,是这部作品的重要叙事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