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小资料     
谁是改革的受益者 1994年,在公众眼里,哪一部分人受益最多呢? 综合统计结果表明,公众认为的受益程度排序为:第一位,私营企业家,占49.66%;第二位,个体户,占40.99%;第三位,机关干部,占34.11%;第四位,专业技术人员,占22.39%;第五位,国有企业家,占17.86%;第六位,自由职业者,占16.21%;第七位;农民,占7.86%;第八位,其他,占5.23%;第九位,工人,占4.24%;从这一顺序表看,公众倾向于认定,有两部分人是改革的最主要受益者,一部分是从事非国有经济活动的人们,一部分是在社会行政等级序列中占有一定地位或握有一定权力的人们。引人注目的是,农民、工人在公众的心目中,属改革受益最少的两部分。  相似文献   

2.
生活数字     
《社区》2012,(4):7-7
59.5%公众认为生活压力来自物价 2011年12月19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社会综合状况数据报告指出,2006~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11.1%。数据结果表明,近70%中国城市和农村居民感受到“物价上涨,影响生活水平”的压力,59.5%的公众认为目前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是“物价上涨”。  相似文献   

3.
行动起来的美国公众克林顿竭力高喊“改革”,呼吁不要“富裕阶层减税和消费”,而是提倡“富裕阶层的增税和投资”,因而获得公众的信任。他认为美国要正视现实,要行动起来。他由此当选为美国总  相似文献   

4.
如何评估当代西方出现的“新中间阶层”,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我国学术界对此看法不一。本文认为,这种阶级结构的新变化,是由产业结构、职业结构的变化以及工人生活水平提高和资本主义所有权同经营权的分离引发而出的。文章列举种种理由提出,“新中间阶层”属于体力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仍然逃脱不了工人阶级的一般命运,只不过他们具有不同于传统“工人阶级”的新特点罢了。  相似文献   

5.
据近来的估算,大陆亿元以上的富翁至少有500个以上。那么,大陆公众是如何看待这些富翁的呢?今年暑期,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在北京和石家庄两地做了一次抽样调查,问卷中的不少问题涉及到了公众对富人的评价。公众对富人的社会作用评价如何调查中有这样的问题:“您认为目前富人的社会作用如何?”回答中,认为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的占24.6%,认为积极、消极各占一半的占  相似文献   

6.
知识经济是知识阶层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生产过程中的知识含量将越来越高,工人阶级将成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不论从事何种工作,必须拥有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成为“知识工人”,否则当工人的权利都没有。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6年全国城乡居民生活调查数据,研究技术工人的不同特征与其阶层认同之间的关系表明,技术工人的户籍、婚姻状况等因素与其主观阶层认同之间的关系不大;技术工人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资格等级、收入、从事当前工作的年限等因素则与之关系密切。女性技术工人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显著高于男性;文化程度高的技术工人认同的阶层地位显著高于中低文化程度者;高收入技术工人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显著高于中低收入者;技术工人的年龄、从事当前工作的年限与他们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之间都呈现出一种U形相关状态;技术工人的职业资格等级与他们主观认同的阶层地位之间呈现出一种倒U形相关状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国8省市6000人中做的“当前青年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表明:当代青年爱国主义观念有误区。 在问卷中,有一题是“下列爱国主义的各种理解,您倾向哪一种?”结果是,青年中认为“爱国必爱社会主义”的占37%;认为“爱国起码不反对社会主义”的占24.8%;认为“爱国不必爱社会主义”的占38.2%。  相似文献   

9.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战后的经济发展,出现工人持有股票、“技术结构阶层掌权”、工人实际工资和福利有所提高等现象,资产阶级经济学者认为这是资本主义的异化,宣传资本主义已经“变质”,已经成为“全民福利国家”,因而资本主义已经和社会主义“趋同”。面对着这种理论解释,使我们想起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段精辟阐述:“庸俗经济学所做的事情,实际上不过是对于局限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当  相似文献   

10.
美国管理专家霍根曾指出:“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什么时候进行调查,无论你针对的是什么样的行业,60%-75%的员工会认为在他们的工作中,最大的压力和最糟糕的感受来自于他们的直接上司”。  相似文献   

11.
美国工业化时期,技术工人形成了朴素的权力观念.他们认为作为生产者,自己有权参与生产的决策与管理.基于这种权力观念,技术工人通过职业自治和工会工作规章在工作场所发展自己的权益,改善工人阶层的整体境遇.  相似文献   

12.
近来,成品油价费税改革,受到公众的普遍关注。早在1994年,海南省率先在全国将公路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和公路运输管理费“四费合一”,改为只征收机动车辆燃油附加费。这被认为是我国燃油税费改革的一个探索。  相似文献   

13.
绅士阶层是传统社会的精英阶层,晚清绅士阶层是在内外环境剧烈变化下而衍生出的新绅士阶层,其中的“新绅士——立宪派”影响很大。他们以东南地区实业家为骨干,主张实行立宪,强烈要求参与政权。但清王朝对他们只是欺骗和愚弄,不愿在政治上给他们一席之地,于是他们在反清浪潮中最后选择了抛弃清王朝。  相似文献   

14.
随着炼化企业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较低的工人技术素质与现代炼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越发突出,给职教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994年初,新疆克拉玛依石化厂电修车间结合生产装置进行了一次技术摸底考试,结果,理论部分及格者只有 57人,占 61%;实际技能考核及格者只有 9人,尤其是高压柜故障处理,无一人在规定时间内排除全部故障。通过这次考试,我们认为:现在的工人素质,应付日常生产还可以,对生产过程的突发故障,不能及时正确处理,势必影响炼油生产,并可能引发事故,这也是电修车间多年“大事故未犯,小事故不断”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阶层固化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威胁,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稳定。它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在近期被公众频繁质疑的干部“破格提拔”中也逐渐呈现出阶层固化的倾向。笔者针对现阶段“破格提拔”中的阶层固化现象,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破格提拔”制度的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提要]左翼文学的工运叙事中,非技术性工人多以城市革命主体的正面形象出现,技术性工人形象多被赋以消极落后的表征,文学想象与历史叙说之间的悖反张力,指向纠缠在普罗列塔利亚、市民阶层和知识分子多重身份认同之中的技术性工人,在左翼视野中他们更易为都市现代性“腐蚀”。但鲁迅的《阿金》披露了异托邦之中潜在的革命主体皆可能遭遇异化的严峻现实。左翼工人形象“症候”实际成为一种镜像,照见了同在城市革命队伍序列之中知识分子的内在焦虑。30年代初,丁玲、蒋光慈等作家的一系列创作实践,试图通过工人叙事重新探讨突围都市革命困境的有效路径,即工人离开城市、发动农村革命。这一叙事与同时期中共革命领导人在“反围剿”军事行动中探索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决策形成共时性的互动。  相似文献   

17.
一、多党合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学说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应该与其它政党合作的思想。他们认为:共产党不仅应该与其它工人政党合作,而且,“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①因为共产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与其它工人政党所代表的工人阶级的利益大体上是一致的。马克思、恩格斯  相似文献   

18.
阶层认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的影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与“行”存在巨大鸿沟,探究社会心理学因素是如何影响垃圾分类行为成为重要问题。基于“2015年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状况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分析阶层认同和环境价值观对垃圾分类行为影响,检验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行为动力的中介效应模型,探索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的内在机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发现,阶层认同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效应,同时通过感知行为控制和感知行为动力体现出中介效应;环境价值观不仅对垃圾分类行为有直接效应,并通过环境行为控制表现出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提升公众的绿色消费理念、培育节约环保习惯,可以增强环境责任意识,促进公众垃圾分类行为。通过树立典型模范人物,增强阶层认同感,提升对环境满意度,为培育公众垃圾分类的自觉、自愿行为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1949—1956年中国社会大变动的过程中,农村的阶级阶层也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主要受两个运动的影响:在土地改革运动中,地主阶级已经被消灭,贫农、农村工人、贫民、游民以及富农和中农,由于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变动,也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阶层;在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农民的经济分层已经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无产阶级以独立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史学界传统的看法是五四运动中的工人罢工,但我认为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本文试图就此问题作一些粗浅探讨。欧洲十九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准主要是,明确认识到本阶级的历史使命,提出本阶级独立的政治主张;在完成自己目标的行动上,不受其它阶级、阶层的左右和影响;在革命运动中要有统一组织来领导和指挥,掌握对运动的领导权等等。因为只有当无产阶级从“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后,才可能成为除封建地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