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浙江省"春泥计划"旨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本文以兰溪为例,以外来居民为主要调查对象,深入了解流动民工及其子女的成长现状及教育思想。不难发现,当地传统文化在流动民工子女的成长教育过程中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尤其体现在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上,本文就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普及义务教育工作的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分析了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现状特征,并对民工子弟学校和公办学校在接纳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现状、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3.
今后,上海的486位社会工作者将分批入驻民工子女学校、民工子女较集中的公办学校、中职校,加强对来沪青少年、在校问题学生等重点群体的指导、干预。目前,沪籍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不断下降,来沪青少年犯罪却不断攀升。今后,上海市将推出超前干预、临界干预、再犯干预等措施,加强对问题青少年的干预和矫正。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打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为社会热点。由于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年龄和教育程度上的差异,导致其教育认知度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行为。本文就此方面通过问卷调查、走访相关人士等途径,了解兰溪新生代农民工与传统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问题认知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张艳如 《现代妇女》2014,(11):349-349
伴随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及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形成了波澜壮阔的民工流动浪潮。而进城农民工子女是指那些随父母进入城市社区或者是在城市社区出生的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们。自从2011年两会代表提出不鼓励农民工子女上大学的问题后,此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笔者从农民工子女上大学的必要性出发,对农民工子女上大学的路太远、太坎坷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试图对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大学难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拙见。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民工”来到美国,有饭吃、有车开、子女享受免费教育,甚至还有机会免费就读贵族学校。  相似文献   

7.
民工子女作为弱势群体,有许多值得社会和学术界关注的维度.大众传媒已经成为青少年社会化教育的重要工具,民工子女与现代大众传媒的联系能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其生活状态、心理状态以及城市化、社会化的程度.辅以与普通城市小学生接触媒体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媒介接触内容、习惯、环境以及群体流行文化的异同点.而此亦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传播学中的知识沟理论.笔者从电视、图书、广播、网络四大媒介入手,以定量研究为主要手段,对比民工子女和普通城市小学生在接触媒介上的差异和共同点,藉此透视媒介对两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兰溪经济迅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者涌入兰溪,其能否较好地融入城市生活的问题备受关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兰溪市民和外来务工者对构建实现外来务工者市民化社会系统的想法,发现了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中转移的伴生现象。虽然政府出台了“两为主”政策、免费义务教育政策等一系列政策,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教育公平理论认为,作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价值。教育公平已经成为各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之一。因此在分析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原因的基础上,应着眼于采取一系列对策解决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流动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主要在两种学校接受教育,一种是公办学校,一种是简易学校(民工子弟学校)。对流动儿童来说,公办学校与简易学校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心理社会环境。因为这两种教育安置方式可能意味着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支持。近年来,随着流动儿童到公办学校就读政策的推行,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选择到公办学校就读。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就愈发重要。本研究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概念量表等工具对公办学校中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自我概念并不比城市儿童更消极,流动儿童的社交焦虑与城市儿童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但女流动儿童比同性别的城市儿童的孤独感更强。  相似文献   

11.
傅晨  刘梦琴 《城市观察》2012,(3):148-157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改革政策和实施情况。广东省基本实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人人有书读”,但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入读民办学校的比例依然较高,入读公办学校的歧视依然存在,民办学校的教育质量问题依然存在。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不能彻底消除,根本原因是没有建立起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但受到条件限制,无法把子女带到身边,而将子女寄养在亲戚如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身边,使其成为留守儿童。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调查的基础上,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习惯的教育欠佳、家庭教育意识薄弱、教育方法不当和教育内容失衡等问题,从家庭内部环境、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寻找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从而帮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关于随迁子女初中阶段后的教育政策仍存在四大问题:职业教育对随迁子女的实际吸纳作用有限;高中教育的户籍不平等问题仍普遍存在;较高的政策门槛阻碍了随迁子女就地参加中高考的机会;就地高考政策落地后,"高考移民"问题的潜在风险增大。基于此,建议全面放开职业教育资源,切实提升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以及对随迁子女的吸纳能力;健全配套政策,逐步推动随迁子女全面就地高考和招生录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从根本上解决随迁子女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社会教育体系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家庭教育的好坏,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成长成才往往起关键性的作用。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在对待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仍存在许多缺陷。本论文将针对玉环县范围内的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受教育问题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当前玉环县范围内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层面、学校层面、政府层面出发,为进城务工人员家庭提出相关的针对性对策。  相似文献   

15.
陈晓芳 《职业》2013,(32):38-39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她承载着学校各项教育计划实施、培育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以及家长对子女的殷切期望。那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对一个新手来说,对一个中职学校的新任班主任来说,如何快速适应并做好自己的工作,是一个值得思考并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民工子女生存状况及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农民工子女自身的切身感受,从农民工子女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家庭及其生活质量、受教育状况、社会交往等维度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子女群体存在着自我认知有待调适、社会关系有待优化、家庭教养模式亟需改善及学校育人环境需要改观等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选择进城务工,但由于无法解决将子女带在身边照顾及教育问题,不得不将子女留在农村。但是优质的学前教育才是孩子得以发展的教育基础。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广西桂林市雁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更好地保障当地农村留守学前阶段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实现教育起点公平。  相似文献   

18.
钟可 《老年世界》2006,(14):42-43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城市中小学各种收费不断上涨,一些名校的择校费用居高不下,导致许多家长叫苦不迭,而另一方面,许多进城打工的民工子女无书可读,也无钱可读书,造成教育龄儿童辍学,流落于社会,甚至沦为童工。  相似文献   

19.
对子女进行教育投入历来是中国家庭最义不容辞的事情,尤其是对那些已历经十年寒窗的大学生子女,家长更是不惜重金投入。然而,家长却常常对培养出的子女不满意,感觉与自身期望相背离。针对这种现象,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研究发现家庭对大学生子女的教育投入出现了物质层面投入多、精神层面投入少、投资期望值过高等问题,问题产生原因在于家长对子女认识的不足,对大学的了解不够全面,对社会的认识不够充分。基于此,从家长、学生、学校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赵彦 《现代妇女》2014,(4):49-49,52
农村弱势群体子女在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等方面是新的课题,我们在分析了形成弱势群体子女的外因与内因的情况下,以爱为前提,倡导家庭、学校、社会协作教育的策略,家庭中用爱来呵护孩子的成长,学校中教师、同学、班级以及教育方法渗透爱的关怀,社会里出台帮助弱势群体子女的相关政策,从财力、人力等方面让这些孩子享受社会的大环境之爱,感受到爱的力量,他们的中国梦将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协作教育中腾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