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城市,然而,这类人群的城市归属感大相径庭。归属感强弱直接影响城市、社会以及个人的发展,我们针对兰溪外来务工人员潜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回顾中国农民工社会犯罪问题及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社会偏离的社会排斥研究视角。作者认为.社会排斥的概念能够更好地概括造成农民工社会犯罪的社会结构性原因以及与此相关的个人和家庭、学校等环境方面的影响。文章引入默顿的结构压力理论,认为农民工遭受的社会排斥,主要表现在经济目标和公民权方面。据此,文章提出了“社会排斥-结构压力-社会偏离”的研究框架.为进一步进行有关的经验性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回顾我国外来务工子女的社会偏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偏离的社会排斥研究视角。通过对杭州市的个案研究,发现尽管外来务工子女渴望融入城市社会,但由于身份及特殊行为,他们不断承受着挫折和排斥,这可能导致其在教育机会的获取上处于不利地位,阻碍其个性或人格的健康发展,甚至造成消极的社会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外来务工子女的社会融合,促进社会的和谐。实现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4.
上海外来白领生存压力与社会信心调查显示,外来白领对上海整体较为满意,对上海的社会信心较高,同时在工作生活中也面临住房、健康、经济收支、身份认同等四大突出压力。上海应积极出台有效政策措施,努力疏解当前上海外来白领工作生活中的突出压力。  相似文献   

5.
刘琦 《现代妇女》2014,(12):I0087-I0087
外来务工的在工作地的社会融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外来女流水线操作工由于工作和身份的特殊性在社会适应上存在更多的问题,本文主分析这一群体在社会融入上的特殊困境以及问题背后的原因,试图从这一群体的特殊需满足上找到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6.
引入家庭社会学视角,有利于分析家庭结构变迁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影响及其机制。城市化背景下,农村普遍形成以家庭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结构,新生代农民工是其有机构成部分。代际分工结构具有社会性的资源配置能力,在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市民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代际支持功能,表现在进城购房、隔代抚养和自主养老三个层面。从社会影响的角度,农民家庭的代际分工塑造了接力式进城城镇化模式,扭转了长期失衡的城乡关系,为人的城镇化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农民工群体规模的扩大和代际转换的开始,该群体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农民工市民化已经成为历史必然。政府部门应科学统筹,逐步放宽农民工落户条件,积极推动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8.
廉清秀 《现代妇女》2014,(4):209-209
目前,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研究很少,国内对于失地农民的研究重点放在了产生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等相关方面的研究,或者是从其他学科如农业和马克思主义学科角度进行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校园外来暴力与安全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校园少年儿童暴力事件时有发生,这一现状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针对少年儿童的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也使少年儿童的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受教育权等权利遭到无辜侵害并受到严重威胁。少年儿童受校园外暴力伤害事件为何频频发生,如何减少和防止校园少年儿童悲剧事件的再度发生,为少年儿童建构一个安全、稳定、和谐、健康的生活空间,不仅是社会学、法学和有关学科研究的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也是青少年及儿童权利与发展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胡小武  沈阅微 《城市观察》2021,72(2):96-104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入新发展阶段,各大城市都在上演新一轮的"抢人大战".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大量外来人口为追寻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断徙居,其中青年人口向大城市迁移成为主流.但外来青年在大都市生活并不如想象中顺遂.学术界长期关注的外来人口在大城市面临的生活环境逼仄、工作待遇较低、身份认同模糊、城乡二元困境、短期内难以全面融入大城市等社会问题,在大城市外来青年这个群体身上同样存在.通过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深度挖掘分析新时期外来青年到大城市从"落脚"到"融入"的过程、心态等问题,从而为新一轮的城市"抢人大战"提供一种新的认知视角.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作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手段,对于统筹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维护农民工权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过程中具有非均衡性的特征。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非均衡源于不同利益主体需求的非均衡,在具体的路径选择上,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可以从市民化的对象、市民化的区域以及市民化的内容的非均衡循序渐进式地推进。  相似文献   

12.
高娟 《现代交际》2013,(9):10-10
在当前,有大量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真正地融入到城市中,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政策、制度,城市居民的排斥以及农民工自身原因,使得他们无法实现市民化。因此,对于寻求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对于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转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农民工市民化对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第三部门作为直接产生于社会的民间组织,为农民工进城后各类社会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一条渠道.因此,积极促进第三部门的发展,对缓解和消除农民工社会问题的产生,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紧紧围绕“第三部门参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必要性分析”进行分析,点明第三部门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社会学》2006,(3):50-58
近年来,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外省(市、区)籍(以下简称外省籍)在押服刑人员呈增长趋势,其占在押服刑人员总数的比例也呈上升趋势。截止2005年5月31日,全局在押服刑人员共22564人,其中外省籍服刑人员13025人,占57.7%(外省籍服刑人员中,女性占5%,男性占95%)。与1998年6月底相比(当时外省籍服刑人员10152人,占全局在押犯的46.5%),外省籍服刑人员增加2873人,所占比例上升11.2%。为了加强对这一群体的研究,上海市监狱管理局由局领导牵头成立课题组,设计问卷对全局在押外省籍服刑人员进行全员无记名调查,共发出问卷12356份,其中有效卷12198份,占98.87%。在调查的同时,注重收集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共收集到个案100例。此外,还走访了闵行区有关部门,了解该地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我们对调查数据和100例个案进行定量、定性分析,研究外省籍服刑人员犯罪的主客观原因、犯罪心理,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农民工群体。随着改革的深入,新生的农民工在城市化的建设、社会转型、社会结构调整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已经成为我国的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市民化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市民化的进程,本文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进行简要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石油价格的上升,石油行业发展的顺风顺水,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外来施工单位前赴后继的奔赴石油重镇。于是对外来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关系着石油企业的利益与名声,而且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当媒体和"舆论"义正辞严地试图代表民意影响司法的时候,作为老百姓,我们就得多个心眼,看看这个权力究竟代表的是谁。  相似文献   

18.
在简述人力资本与农民工市民化的相关概念基础上,从人力资本的四个形成途径出发描述了农民工的人力资本现状,并提出了人力资本视角下农民工市民化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民工市民化逐渐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流模式。文章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历史背景、动力机制和特殊形式,深刻揭示了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在推进我国城镇现代化建设、促进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第二代农民工的市民化:从适应到融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第二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与市民化问题正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热点。他们是否成功融入城市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当前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处于从适应城市社会向融入城市社会的过渡过程,并呈现如下特点:强市民化意愿与弱市民化能力形成反差;主动的经济性适应与社会、心理排斥形成对比;"成年礼"的社会化与人格现代化使其获得市民化的内在精神;双重边缘心理影响第二代农民工的未来道路的选择。研究表明,阻碍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的制度障碍、昂贵的市民化成本、弱势的社会关系网络和有限的个人素质。本文认为,促进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思路主要是:降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提高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能力;为其融入城市生活营造社会环境和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