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积高,湖南师范大学教授,1925年出生于衡阳县一个小山村,互948年毕业于国立师范学院。曾任湖南师大中文系主任。专著《赋史》、《宋明理学与文学》等,填补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空白,在海内外学术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主编了《历代辞赋总汇》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他是古代文学重点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不仅著述颇丰,而且甘为人梯,大力扶植中青年教师。退休后,仍执着于研究事业,1996年又出版了《清代学习思想的变迁与文选》一书。现任湖南省社科联名誉委员、韵文学会赋学学会理事长,是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岳麓山枫叶如火,湘江…  相似文献   

2.
赋是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文体之一。先秦汉魏六朝时期是赋体文学由萌芽走向成熟的发展时期。在这段时期之内,赋体文学的几种基本形式都已形成并的到一定的发展。散体赋肇端于先秦时代,并在汉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跃成为当时文学创作的主流,但到了东汉末年散体大赋的地位被抒情小赋所撼动,并最终至六朝时被骈体赋所代替。这一过程的完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士人心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文学自身发展需要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唯情"的美学观和浪漫主义的艺术创作对后世影响深远,他以生死轮回的独创性手法,拓展了中国古典戏剧的表现领域。《牡丹亭》所承载的文学意蕴满含着"情"的独特内涵,同程朱理学的"理"形成了对抗之力。汤显祖所追求的人性解放,对爱情婚姻的自由,是其戏剧精神的深蕴之意。通过对"唯情"美学观的深度探析,进一步深透其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4.
郭利 《老年人》2016,(4):39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记得读师范时,打开一册作为教材的文选,第一篇便是这首《氓》。虽然当时读不太懂诗意,却被那悠长宛转的音韵情思吸引了。尤其是那"不见复关,涕泪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的诗句,寥寥几笔,生动描摹出一幅遥远岁月里单纯明媚的爱情画卷,哪怕这故事最终以悲剧结局,它所再现的爱情也依旧让我满怀向往和憧憬。在那"开辟鸿蒙"的远古时代,还没来得及产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礼教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东汉大一统瓦解,文人摆脱了经学的桎梏。建安十二年,曹操创作出了文学史上第一首山水诗《观沧海》。以政治军事家的角度来看,曹操有着平定天下的胸襟抱负;以文学家的视角来说,他开始五言诗的尝试,穷情写物,将空泛言志转向个体抒情。在北征乌桓凯旋途经大海之时,这一切的因素在这个共同节点融合,"鞍马间横槊赋诗"的曹操以五言写法创作出了四言山水诗精品,其中生发出的"意象"意识更是对后世诗歌创作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诗词结缘伉俪情易业勤这是一个诗词之家。在1995年全国“鹿鸣杯”诗词大赛中,古稀的女主人胡出类获一等奖,被誉为“诗坛女状元”,老伴符乃若获二等奖,儿子符笑汀获佳作奖。那首夺魁词作《沁园春·抗日胜利五十周年感赋》,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词曰:“岂曰无衣?...  相似文献   

7.
共情是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的能力。适当的共情对来访者和心理咨询过程都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如果共情能力过强,就会进入他人的"情绪磁场"中,对于心理咨询师自身及心理咨询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在情绪和行为上通过建立清晰的自我边界就可以解决共情中的过度卷入问题,本文即围绕这个话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8.
贾谊是我国汉初的文学家、政治家,综合吸收了诸家思想。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评价贾谊:"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颇通诸子百家之书"。他的《鵩鸟赋》为贬谪长沙时所作,长沙气候潮湿,又逢象征灾祸的鵩鸟飞入住所,因此贾谊在这篇赋中选择了道家思想来进行自我安慰。《鵩鸟赋》中的辩证思想、生死观以及养生之道,都是对道家思想的折射。  相似文献   

9.
李超 《现代交际》2014,(3):77-77
《小说笔谈》是汪曾祺先生一篇非常重要的散文,《陈小手》是汪曾祺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本文便以《小说笔谈》为"剖刀",从语言、结构、叙事与抒情、悠闲和精细、风格和时尚五个角度,来解析《陈小手》的独特与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0.
任何文学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都有主观的意和客观的境,但是受影响于中国古代抒情文学传统以儒家学派"物感说"的影响,意境说还是有所偏重的,偏重于主观、偏重于主观感情的抒发。本文浅析了曹顺庆教授《中西比较诗学》中的"意境说"。  相似文献   

11.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是婉约词派重量级代表人物之一,其词典雅、精致的风格被后世广为传颂。周邦彦擅长慢词创作,并因其精通韵律,开创了不少新词牌,其抒情手法较为别致,即在抒情咏物中融入叙事情节,并且典故渗入不易察觉,其格律严谨,被后世格律词人所崇拜,誉为"词家之冠"。  相似文献   

12.
云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说文解字》曰:"云,山川气也.从雨,云象回转之形."云随天候而形成或厚薄或阴晴的变化,因其自在卷舒仪态万千,在古代就被赋予浓厚的理想色彩.古人言,"仰则观象于天",主要是基于云气聚散所反映出的日月星辰等种种事物的意象变化.因此,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了云、雷纹样(统称回纹).随着历史的发展,云成为诗人和画家倾心的审美对象.《诗经·小雅·白华》中有"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的诗句,屈原《九歌·东君》里有"青云衣兮白霓裳"的描写,曹植《洛神赋》用"轻云蔽月"来形容神女的美,《庄子·天地》中也有"乘彼白云,至于帝乡"的愿望.以云为主题的诗赋也很多,著名的有荀子《赋篇·云》、西晋陆机《浮云赋》《白云赋》以及晋成公绥《云赋》、杨乂《云赋》等.  相似文献   

13.
刘古卓 《老年人》2003,(9):48-49
纵观中国古典诗歌,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抒情多采用间接方式,即“通过写景以表达情怀”。众所周知,抒情与写景,本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诗歌以抒情为主,但一味直接抒情,则难免平直浅露。诗歌写景,能增强形象性,如果单纯写景,却又意旨不深。怎样才能两全齐美呢?清代诗评家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对此作了简要回答:“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其实,早在先秦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蒹葭》一诗,就有这样的章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  相似文献   

14.
天下事     
《老年人》1994,(1)
天下事党中央发出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决定》,号召各级党组织按照中央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特别是县以上领导干部,认真落实决定,把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这件事抓好。根据中央决定,省委在日前发出了关...  相似文献   

15.
廖名春 《国学学刊》2021,(1):5-12,141
《荀子·儒效篇》等引诗"无思不服"当读作"无使不服",意为没有命令不服从;"视人罔极"当读作"视人罔恒",意为看起来变化无常;"作此好歌"当读作"作此小歌","小歌"即《赋篇》"其小歌曰"之"小歌";"民之贪乱"当读作"民之念乱",与《小雅·沔水》"莫肯念乱"同,意为民心思乱。《臣道篇》引诗"莫知其他",当读作"莫折其他",意为不会有别的折败、损失;"妨其躬身",当读作"妨其穷身",意为危害终身。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其在20世纪20年代发表的短篇小说《沉沦》,开启了"自叙传"抒情小说的先河。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但因他略显病态的抒情文笔和毫无保留的自我剖析,曾使学界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本文就郁达夫抒情性小说的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祝穆研究     
祝穆(?~1255年),少名丙,字伯和,晚年自号"樟隐老人"。"其先世为新安人,曾祖祝确是朱熹的外租父。至其父康国,始移家入闽,从朱熹居崇安。",一生醉情于学问研读,著有《方舆胜览》、《事文类聚》等书。其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所著之书不仅内容详实而且体例上有创新之处,当时就引起了"学士大夫家有其书"的社会影响;其著作中饱含爱国思想和生活情致;他还走在了保护书目版权的历史前沿。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所强调的"四个正确认识"内涵丰富,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为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着力点。人文素养《时政纵横》作为学院形式政策类专题教育承担着价值引领的重要作用,为提升教育效果,结合思政会议"四个正确认识"重要精神,重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9.
北宋周邦彦写作《汴都赋》的时代背景与东汉班固作《两都赋》的背景之间有高度的相似性——彼时的京都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合理性危机。周邦彦吸取了班固创立的书写典范和策略,通过对政权正统性和都城居中以及"有德则昌"的强调来证明定都汴京的合理性,且在此过程中积极创新,与班固笔下平面的两都不同,周邦彦凸显了一个立体的汴京。  相似文献   

20.
布红 《老年世界》2007,(4):38-38
近日,陈巴尔虎旗旗委老干部局从旗委宣传部、旗委党校邀请老师进行《江泽民文选》专题辅导,并采取党总支学习、支部学习、座谈、网上查阅资料等多种形式,把学习活动引向深入,掀起了学习《江泽民文选》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