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中日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日本的游戏、动画、影视作品大量传入中国,来自日语的新外来语不断增加。这些新外来语被称作"日源新语"。"日源新语"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汉语的词汇。以"宅""萌""控"三个词为例,从词性、含义、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其传入中国前后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导入方法,从而了解"日源新语"在中国的实际使用状况。加深日语学习者对"日源新语"和日本文化的了解是本稿的主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汉语新词是现代社会的印记,在反映社会生活方面其作用不可小觑,本文主要通过搜集大量汉语新词,查阅《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对其进行分类,综合,整理,借鉴多家观点,探讨汉语新词的生成规律,并且说明笔者对待汉语新词的态度.  相似文献   

3.
吴彤  吴欣 《现代交际》2012,(1):66-68
2010年11月10日,"给力"一词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中使用,引发舆论震撼。随后,"给力"成为了2010年度汉语新词语之首。2011年5月,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此次报告中,共有497条词语成为2010年度汉语新词语。本文即以这497条新词语为研究对象,从它们的基本情况、特点等入手,研究新词语产生和消退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日语按照其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汉语、和语、外来语和混种语四种词汇。其中,占到总量近半数的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是“在日本产生的汉语词汇,是原本汉语中没有的词汇,这就是日制汉语词,又称和制汉语。本文中,笔者以福泽谕吉代表作《文明论之概略》一书为中心,对该书中出现的日制汉语词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很多学者在研究《水浒传》时,对梁山好汉往往冠以"水浒英雄"的称号.但是,当我们从《水浒》文本出发,不难发现其文本中的"英雄"一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英雄"一词的语义并不尽相同.据此,笔者对《水浒》中的"英雄"一词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在当下,如果学者还对其冠以"英雄"之名,无疑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王士禛词作虽然沿云间步履,呈现艳丽之风。其词论著作《花草蒙拾》也是读《花间集》和《草堂诗馀》后掇拾而成。但是王士禛受南宋词家张炎词论影响的痕迹明显。这体现在王士禛词论中"雅正"观念的运用,对"清空"之作的推崇,对句法、字面的锻炼,强调词的创新,以及对咏物词的看法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黄丽媛 《现代妇女》2014,(1):168-168,172
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日语的大量词汇被汉语借用。大量日语借用词融入汉语,成为汉语的一部分,并对汉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两国交流日渐频繁。汉语中的新词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来自日语的借词。本文通过改革开放后(新时期)汉语新词词典中的日语借用词的整理与分析,借而探讨这一时期日语借用词的借用类型。  相似文献   

8.
《现代汉语词典》对“宽容”一词的解释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对此可进一步引伸为: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以大局为重,甚至对个人的暂时损失也不计较,这是豁达大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部具有权威性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从第三版就开始收入字母词,到2012年第六版,其中收入的字母词已增至239个。本文试将对《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中所收的字母词进行分析,并浅谈如何看待其所收的字母词。  相似文献   

10.
近日,有网友发现美国电影《爱乐之城》台词里"shanghai"这个词,竟是"诱拐、欺骗"的意思.语言专家表示,"汉语出口"即汉语词以拼音等形式进入英语,成为英语词汇,这一现象早在19世纪甚至更早已出现.而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更多汉语热词进入英语词典,从侧面反映中国形象的变迁.  相似文献   

11.
吴琼 《现代交际》2016,(4):67-68
由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对于现代汉语研究来说,无论是作为理论依据来梳理现代汉语语法的使用情况,还是作为研究对象,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很多研究者的相关论述中,都阐述了对这本著作中的某个或某些语法点的质疑。但汉语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一种极其复杂的语言,汉语本身的特点导致其某些部分并没有严格的分类标准。这也是目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所面临的问题。然而在现代汉语当中,名词性短语的意义比较广泛。在语言学中,名词性短语通常是指语法功能相当于名词的短语,一般可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  相似文献   

12.
《金色年华》2013,(10):58-58
2013年9月14日,我参加了广西民族大学原副院长、原广西工程职业学院院长万辅彬教授从教50周年座谈会暨《大器铜鼓》著作首发仪式,看到了万教授简介的投影,短片结束后,画面定格在了万教授最新照的一张照片,同时还用字幕打出了他填的一首词一一调寄“满庭芳”《七十初度感怀》。当时初看感觉此词精炼而豪迈,情感沧桑而豁达,于是街出笔记本抄了下来:  相似文献   

13.
周长林 《城市》2007,(7):27-29
愿景,原是英文Vision的台湾译文,目前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已将它收入,解释为"所向往的前景".愿景一词常用于企业管理,是企业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概括了企业的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城市愿景是对城市未来的构想、展望和憧憬,表现为人们对解决城市问题的期望以及对城市高质量生活的向往,是城市和谐的集中反映,是城市战略目标指向的最高层次.  相似文献   

14.
对称词,即人们在交际中称呼对方时所用的词,他们作为对人距离的表现装置,本身就是一种表现礼貌策略的手段。考察《骆驼祥子》中日对译文本后发现,无论在何种关系下,汉语原文在译作日语后,都有接近半数或半数以上的对称词被省略。从具体类型的使用数量和排序来看,两语言对称词在二人称变体、反转自称、定记述B和拟亲属称呼等方面都有较大区别,且「あなた」和「君」这两个词只可在上层阶级互称时使用。最后,无论是上下位者之间对称时,还是同位者之间对称时,汉语中体现积极礼貌策略的爱称型对称词的使用都要高于或远高于日语。  相似文献   

15.
李鸾 《现代交际》2011,(12):82-82
《今昔物语集》开创了中世的和汉混淆文先驱,在语言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本文通过《今昔物语集》与其出典之一《法苑珠林》的对比研究,调查作品中汉语词出现的不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6.
汉语颜色词的意义与种类丰富,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生动、意蕴多变的魅力。研究汉语颜色词可以了解其形成过程、特点与历史文化背景,可以揭示国家和民族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特征,对于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一种民族语言对颜色的分类及喜好与该民族的生态、文化环境有密切关系。本文以《红楼梦》为例,结合颜色词的俄译进行简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走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本指猎狗;现比喻受坏人豢养而帮助作恶的人。”在古代“走狗”一词,是中性词。如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载:“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这里“走狗”是指一般的狗或猎狗,不存在贬褒意义。但是,古今不同人站在不同角度对“走狗”一词解释也有不同,  相似文献   

18.
金林祥教授、胡国枢研究员主编的《陶行知词典》于2009年6月由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了。词典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组织全国陶研界的力量编写,从正式启动到付梓出版,历时5年,收录词条近2000个,共88万字,系统权威地对陶行知的生平、著作、思想和后人的相关研究作了分门别类的归纳和总结。为名人编撰一部独立的词典,这在陶行知研究历史上尚属首次,也为中国教育史人物研究开创了先例。  相似文献   

19.
徐殷 《职业》2020,(3):55-56
中文"物理"一词,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西汉淮南王刘安等著《淮南子》亦见"物理"一词。晚清,物理学包括在所谓"格物学"之中,"格物"二字是我国古代哲学术语"格物致知"的简称,当时的格物学是指除了数学、天文学、医学和农学以外的所有自然科学。从明末清初,西方物理学知识开始传到中国,最初曾由希腊文音译为Physica,把物理学音译为"费西伽",物理学理论从清代晚期,废除科举制度后,系统地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商务馆学汉语词典》配例与两本内向型汉语学习词典的配例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存在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相似的状况有两种:一种是句义不变,替换个别词语;一种是基本搭配不变,语境信息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