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自然;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教师应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各种写话机会,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写话素材,锻炼写话能力。在多年的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中国传统美学语境,讨论了留白艺术在文化空间的意境表达。提倡用"留白"手段营造虚与实相并存的空间环境,加强空间的连续性以及内外空间的交融性,增大空间功能的自由度,解放空间,以至"解放"人们的思想。本文的研究在于通过对室内设计实践案例的研究,形成一套比较系统的,可以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起到一定指导作用的"留白"室内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郑桂初 《老友》2010,(6):42-42
现代社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儿子、儿媳忙于工作,忙于"充电",于是抚养孩子的任务便落到了我和老伴肩上。带孙子费神又费力,是苦事;但小孩子稚趣可人,我和老伴含饴弄孙,又是乐事。  相似文献   

4.
做了两个多月的“孩子王”之后,我格外喜欢上班里那个叫点点的孩子。 点点是个三岁半的小姑娘,苹果脸,大眼睛,卷卷的发,洋娃娃一般可爱。我喜欢她却并不是因为她有这样可爱的面容,现在的小孩子,个个看上去都是可爱漂亮的。点点打动我的,是一个小孩子的纯真善良。  相似文献   

5.
"孩子"是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中的主要人物,对这部小说的主题建构具有重要作用。从叙事角度来看,"孩子"在小说中起着多重连接作用,在空间上连接着北京和森林,在时间上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从而巧妙地完成了历史的过渡与转换。从意象功能来看,"孩子"所特有的文化特征,既象征着人性的美好,又象征着历史的新生和希望,从而使这一文本与时代具有相当程度的同构性。因此,对于"孩子"这一意象的选取和经营,显示着作者独特的艺术智慧。  相似文献   

6.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所阐释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中,从"现实的人"的物质生产以致由此形成的具体生产方式,从不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以致由此形成的市民社会,"现实的人"作为历史的主体,不断进行着空间意义的生产。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异化的分工和劳动,物象化的人的交往(形式)关系所形成的共同体,被马克思恩格斯指认为"虚幻的共同体"。为了消灭异化的空间,无产阶级需要作为世界历史意义的整体存在实现"个人的联合",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从而释放人的自我解放的全部空间意义。透过这一系列隐喻性的空间话语,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展现了从空间生产、空间异化到空间解放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空间辩证法逻辑。  相似文献   

7.
空间与政治,在今天早已"合二为一"。现代的政治空间已变为后现代的"空间的政治",其表征是丰富的多级性与多面性。后现代主义的"多元",其实是对于现代主义的"分化"的反拨,从"去分化"到发现和肯定自身的差异。"空间的政治"对于人的觉醒和人的解放,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童言如梦     
了解一个孩子,需要的就是没有那么多冷静思考的天马行空式的、添加了想象力的、不受限制的思维许多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话直接反映出孩子潜意识的认知,是对事物的一种原发性的体察,与梦的活动机制非常相似。我长期观察一个小朋友,他的话就很有意思。有一次,他和妈妈说:"我有两个妈妈,一个妈妈是好妈妈,已经死了,在天上;另一个妈妈就是现在的妈妈,是坏妈妈。"他为什么会这样说?在小孩子看来,  相似文献   

9.
"娜拉"在"五四"启蒙话语中的显赫位置,与其最初的传播载体《新青年》杂志是绝对分不开的。该文将回到《新青年》现场,论述女性解放话语在《新青年》所创造的舆论空间中的展开情况。女子问题与对于家庭—宗法制度的全面批判,有着密切关系,这构成了中国女性解放话语兴起的特殊背景。女性解放话语在酝酿、延展的同时,被愈益引向知识分子启蒙规划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东雨 《北京纪事》2011,(9):90-92
诸位一定都听过这首歌:"走四方,路迢迢,水长长,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看斜阳,落下去又回来,地不老天不荒岁月长又长……"笔者真无意夸奖小孩子多么抱负远大志在四方,这三个小孩是无可奈何,由于父母的原因被迫"走四方"的。要说孩子得先说大人。一个小家里,大人要是决定好了的事情,小孩子终究没有话语权,但却是分量超重的法码,离婚后孩子的归属便成了大问题。本文探讨的三个案例,都是离婚后人为设置血缘障碍,用距离阻断孩子与前任伴偶关系的真实事件。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中,有一个十分独特而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打椅子"。一个小孩子不小心被一把椅子碰倒,孩子的妈妈会很心疼地把孩子从地上扶起来,一边安抚孩子,一边打这个椅子给宝宝出气。显然,那把椅子没有错,母亲似乎也没有错,只是她在安慰儿子的时候,用错了教育的方法。儿子会从被椅子碰倒的疼痛中吸取教训吗?不会的,而且很可能还会在相同地方摔倒第二次。因为儿子看到有错的是椅子,而不是他。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育方法还很容易培养儿子推脱责任,不能自我反省的惯性思维。  相似文献   

12.
过年琐忆     
木艮 《老友》2008,(2):23-23
人们常说"小孩子盼过年"。我作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过来人,深深感到两个社会的不同。解放前,兵匪成灾,民不聊生,穷人家小孩子盼过年,无非是企望能穿件新衣服、吃顿饱饭而已。解放后,人民当家作主了,生产恢复发展了,群众生活不断改善、提高了,小孩子过年才真正有了"盼头",而且一年比一年  相似文献   

13.
《童区寄传》是唐代著名散文家柳宗元贬官西南期间,根据别人提供的真实材料写的一篇著名作品。童,儿童,小孩子。区(oū),孩子的姓;寄,孩子的名。《童区寄传》,就是为一个名叫区寄的小孩子写的一篇传记。区寄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他有什么奇迹值得一代文豪为他立传?看了这个题目,人们自然要想知道这个故事。文章是分四个层次来写的。开头一句为第一层,交代文章所写人物的姓名、年龄、籍贯和出身。“童”字说明孩子年龄不大;“郴州”说明故事不是发生在文化高度发达的中原地区,而是发生在当时文化还比较落后的边远地区。“荛牧儿”三字,说明区寄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跟大人一起打柴放牛,经历过艰苦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对空间哲学具有原创性、奠基性和革命性贡献。"马克思空间哲学"的当代建构是在"空间转向"语境下争夺马克思主义学术话语权的需要。"马克思空间哲学"包括社会空间的实践本体论、"社会—历史"的辩证唯物论和"社会—历史"空间的本质规律论。"马克思空间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实践唯物主义空间本质论、空间的社会逻辑、空间生产理论、世界交往的空间叙事、资本空间化及其批判、社会空间的断裂及其解放、社会空间正义思想等。"马克思空间哲学"的研究有助于回应西方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挑战、彰显唯物史观"社会—空间"思维方式和建构马克思空间哲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无法无天的孩子 可怜的薪水 不容易教的科目÷市平均收入=没有数学教师教会学院的教师在把数学课本交给30个过度兴奋的14岁小孩子  相似文献   

16.
丁玲的小说在描写女性时运用了大量的空间形式,从小说发表顺序来看,其空间形式呈现出个人封闭向社会开放的特点,丁玲试图通过这种女性文化空间的位移来表达其女性主体意识。但是,不论是个人化的狭小空间还是社会化的宽广空间,丁玲笔下的女性始终走不出男性所建构的"围城"——权力话语空间,这也是丁玲关注女性解放的困惑所在。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于20世纪40年代在其“生活教育”理论和丰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六大解放”教育思想,即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与时间。基于对当今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超前教育”和“超载教育”现象的思考,结合“六大解放”教育思想的启示,提出幼儿教育“减负”的主张。  相似文献   

18.
对空间理性缘起的价值考察是大卫·哈维空间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重审文艺复兴时期的透视法,哈维发现传统空间的"观看之道"在此转变,空间被各种理性印象所内化,其被视为个体解放与技术文明所利用的对象。在启蒙运动与现代性规划的双重推进下,空间理性在建筑、自然等多个领域得以体现。而空间由此所蕴含的客观性、实用性与技术性也吸引了"权力"的渗透,空间与权力的结盟使空间理性的行为实践逐步"异化",进而导致了空间的去人性化表征。  相似文献   

19.
正在美国给表姐带小孩的姨妈回国了。她讲了一件因给小孩子穿开裆裤上街被抓的事,说至今还心有余悸。姨妈说:在中国,小孩子哪有不穿开裆裤的?把屎把尿也方便。所以我想也没想,把外孙的封裆裤全拆开了。有一天,我带孩子去公园玩,孩子玩累了,我们坐在路边休息,孩子说要小便,我就叫他撤在花坛里。没想到让一名路过的白人女子看见了,她惊讶极了,哇啦哇啦地冲我说个不停。我听不懂她说什么,便没理会她。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她和一名警察走过来,他们  相似文献   

20.
"技术兴趣"对教育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教师专业发展要由"技术兴趣"提升到"解放兴趣"."解放兴趣"主要内容是:解放价值理性;解放专业自由;解放生命力量;解放师生关系."解放兴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