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霆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3):36-39
电视谈话类节目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电视节目样式。谈话节目在我国的风行,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谈话节目在丰富国内电视节目的同时,也呈现出诸多问题。提升谈话节目的品位,培育出更多的品牌节目,是谈话节目今后发展中要积极面对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1996年《实话实说》开播以来,电视谈话节目一时席卷全国,迅速抢滩中国电视黄金档。2002年谈话节目在对中国电视观众的第一轮攻势过后,进入了沉寂的深入探索时期。本文试图对谈话节目在中国为什么会一时成风,背后存在哪些隐忧以及前景在哪里等问题作一浅析,以求获得冷静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红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36-39,48
我国电视谈话类节目近年来发展迅猛且具有开放性、参与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很受大众欢迎。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节目缺乏个性、话题缺乏深度、现场缺乏互动、主持人综合素质不高等。电视谈话类节目应树立节目品牌形象、注重选题策划、充分调动观众的临场感、提升主持人的综合素质,采取综合措施提升节目质量,以回应我国大众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许莲华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65-68
电视谈话节目自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盛行以来,已走过了十几年的历程,它是否还风采如故?抑或已步入消沉?文章从谈话节目的现状入手,指出谈话节目固有的优势依然存在,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仍是我国电视节目的重要形态,但竞争必将更加激烈,最终优胜劣汰。 相似文献
5.
汪振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0(1)
电视谈话节目的诞生缘自多种声音,一个世界的传播理念.目前,大陆电视谈话节目普遍不景气,而凤凰卫视和阳光卫视的谈话节目却越来越火,主要原因是大陆在电视传播理念、内容和主持人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电视谈话节目要走出误区,必须树立正确的传播理念.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要打造自己的影响力,靠的是独特的视角、开阔的视野、敏锐的思想、新颖的见解.在这个泛娱乐化时代,电视谈话节目应该是社会的良心,社会的守望者,它为社会提供的应该是自己的观察、发现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王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3):197-198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以《实话实说》为代表的一批电视谈话节目收视率持续走低,有的不得不改版亮相,这标志着电视谈话节目已陷入低谷。那么,出现如此景象究其原因何在,又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走出困境,再现昔日辉煌? 相似文献
7.
曹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1):69-71
提问是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最常用的语言手段,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针对不同的交流目的、交流对象和语境,常会选择不同的问题类型进行提问。文章选择了几种常见的提问形式对它们在谈话节目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众媒体中的人际传播思考——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传播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海龙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1)
人际传播运用在大众媒体上,改变的不仅是电视节目的语态,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大众媒介的传播观念.这种观念上的创新被社会所肯定.作为典型的人际传播集中代表的电视谈话节目,更是为业界与学界广为称赞.但是,在这一看似简单的传播活动中却包含着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一方面,节目的进行,是以主持人在现场面对真实的嘉宾,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信息交流而展开的,这就体现了个人话语的特色,也就是人际传播的特色.另一方面,作为节目本身,这一人际传播的内容却是要在大众媒体中进行传播的,具体播出的内容,又必须符合大众传播的规律与要求.在这两方面中,电视谈话类节目如何更好地前进与发展,成为关注的中心. 相似文献
9.
10.
曹莉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5(6):75-77
在电视谈话节目的起始,主持人常常会运用开场白的语言方式进入话题。主持人的开场语通常经过精心的设计,设计一个漂亮的开场,能够使谈话从一开始就牢牢抓住观众的心,将观众带入特定的谈话交流情境,营造积极的交流氛围。 相似文献
11.
徐雷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35-42
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特点主要包括:混合传播,"场"式传播,双层反馈。在电视谈话节目中,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分别承担了不同的角色和功能,话题、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是关系到节目质量的基本元素,叙事是一种重要的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语码转换指说话者在同一言语交际过程中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它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语言接触的结果。以《鲁豫有约》电视访谈节目中的中英语码转换现象为语料,分析其在电视访谈节目中的语言特点,包括其语法句法结构、语用功能和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3.
苏晨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1):404-406
Martin&White(2008)的评价系统是系统功能语法中考察话语人际意义的重要框架。本文应用评价系统内的态度子系统来解读一期中文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中三位会话者的表达态度的倾向和模式。通过统计和分析语料中表达态度的词汇,笔者发现该期节目整体更趋向于发表判断和鉴赏而非表达情感,同时会话者个体倾向表达的态度也有所不同,体现了个体态度模式。本文的研究表明评价系统对中文话语的人际意义以及个人和谈话节目的风格都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4.
技术形态的不断演变给电视节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通过对电视谈话节目技术形态发展脉络的梳理,认为电视技术在一个与其他技术渗透、汇聚、生成的过程中,正在不断满足人类最为原始的交流欲望———身体的在场交流。从而,得出一个推测性的结论: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出现,是满足人类实现跨越时空“在场”交流欲望的必然。随着技术日趋成熟,被现代媒介消灭的身体将会以一种新的形式被重新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主持人公众形象与节目风格相统一的节目形象定位是电视节目主持人现场意识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的特点是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主持风格,机智的现场应变语言以及高超的现场采访能力等。主持人需要通过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社会阅历、专业素养、心理素质、应变能力等来增强主持人的现场意识,从而提高主持人的业务素质,使其更符合节目形象定位,满足受众期待。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形态,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主要以人生、婚姻、家庭、生活等日常问题为探讨对象,在主持人和嘉宾的引导下,通过普通人之口讲述自己的情感故事。话题的普遍性和相对轻松的节目形态使得电视谈话类节目显示出比较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然而,2008年年底,国家广电总局向全国各大卫视及地方台下发的一则要求各电视台对旗下情感类节目进行"自查"的整改令,让不少曾经火爆一时的情感类谈话节目陷入绝境,一些节目由于低俗化而退出公众视野,一些节目不得不改版。经历了几年辉煌的电视情感类谈话节目盛极而衰,发展陷入瓶颈。在消费主义语境下,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何以名正言顺地走入公众视野?如何秉承电视节目服务受众的本位,突破其发展瓶颈,这都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作为中国娱乐元年诞生标志的电视节目《超级女声》作为文本,对该节目的目标受众诉求、流行符号以及受众的生产性参与等元素进行细读。文本分析的同时引入历时的维度,力图在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娱乐产品《超级女声》和20世纪20、30年代以及1949年以降的大众娱乐形式之间建立互文观照,在发掘中国特有的“集体/个人”(“公/私”)文化阐释模式的基础上,指出多重意义的“暧昧”构成了中国大众娱乐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8.
邱婷婷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4,(5):125-129
在人际交流日益加深的今天,受众的兴趣已从单一的欣赏转而向有交流性质互动的电视节目形式过渡。文章选择了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2003年开设的一档以精英文化为基石的高端文化名人访谈类栏目——《可凡倾听》,并以2013年第一期(2013-01-06)至二十三期(2013-08-11)为例,着重分析主持人语言在谈话节目中所遵循的语境及会话原则,同时结合其传播技巧分析其语体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