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成吉思汗统一各部,业绩威震寰宇,在蒙古族群众心目中,他不只是一般历史人物或君王,而被视之为超圣出凡的天帝神人。从他身故,人们便开始传说他,祭祀他。认为他生前是大汗天子,死后一定成圣为神,庇护众庶,福荫子孙,所以在漠北四大斡耳朵中之一的斡耳朵所在地区始建八白室以传统仪礼向他祭祀。特别是在15世纪70年代以后,当河套地区成为蒙古本部汗主、济农们会盟望祭之地时,乃重延八白室,调集人员组成达尔哈特部众奉祀。为遵循漠北四大斡耳朵原有八白室之旧制,于是称成吉思汗陵帐所在地区为。鄂尔多斯”(众多宫帐之意),有关成吉思汗文物亦逐渐向此集中,从此鄂尔多斯八白宫帐所在地——伊金霍洛(原在达拉特,后迁至此),便成为蒙古族人民祭祀的圣地。蒙古历代君王冀希  相似文献   

2.
论鄂尔多斯民歌敖特根一、鄂尔多斯民歌的形成过程“鄂尔多斯”之名顾名思义,是“守祭陵的人们”,即是祭守成吉思汗和其后妃之陵墓的人们─—的意思。他们是由四十土棉蒙古和四部卫拉特(或斡亦刺惕)分别派驻的守祭陵墓的人们构成的。这部分蒙古语部族占百分之九十五;...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地区一般是指今内蒙古伊克昭盟的全部、巴彦淖尔盟的后套及宁夏、陕北的一部分地区。秦汉时称河南地、新秦中,明代后又称河套。十五世纪中叶,蒙古阿罗出、毛里孩等部入居河套。接着,守护成吉思汗陵寝的鄂尔多斯部也驻牧于河套地区。以后则称这一地区为鄂尔多斯,或以地形冠名为鄂尔多斯高原。公元八世纪以后,党项族来到了鄂尔多斯南部地区,以夏州(今伊克昭盟乌审旗南、陕西靖边县北)为根据地,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终于建立了雄据于西北地区的强大的西夏王朝。作为最早根据地的鄂尔多斯地区,在西夏的历史中占有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蒙古历史上有许多千古之谜,其中成吉思汗的陵墓地,概是其一。正像日本一代蒙古学学者小林高四郎所言:“关于成吉思汗的埋葬地点,一向就觉得暖昧不清。张相文和屠敬山二氏,曾经为着这件事作过有名的反复争辩。”法国著名东方学家伯希和也撰文对成吉思汗墓地作过一番讨论,可谓洋洋万言(参见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编《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总第48辑,1982年8月)。总之,关于成吉思汗的真陵问题,国外蒙古史学者们啃尽各种文献,作过种种猜测,但他们企图找到成吉思汗真陵的意图,皆为徒劳无功,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史料,为他们的论证提供各家均能赞成的根据。所以,近年来在历史文献上的争辩,已作罢休,人们只期待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5.
在前不久于海拉尔召开的中国蒙古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上,与会的蒙古史研究工作者就古代蒙古社会性质和分期问题,展开了讨论。戈瓦、高文德、那水云等同志认为蒙古社会是经历了奴隶制发展阶段的。戈瓦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以前的蒙古社会是处于氏族制逐渐解体,奴隶制逐渐产生的阶段。他指出:成吉思汗用战争手段征服了蒙古地区大小诸部落,以万户、  相似文献   

6.
呼伦贝尔因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历史上有许多游牧民族或部族在这里活动.在<蒙古秘史>中.记载了许多发生在今天呼伦贝尔地区的事件.这部分资料虽然比较散乱,但对于研究蒙古民族的发祥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前后的历史活动却十分重要.蒙古族发祥于这个地区,在成吉思汗统一诸部的过程中.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发生在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7.
察合台和窝阔台分别为成吉思汗长委所生次子和三千。他们以成吉思汗生前所分兀鲁思(封地)为基础,在蒙古帝国分裂后形成察台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并在蒙古、中亚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史学界对家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内部研究已相当深入,但对他们之间关系的研究还不多见,因此本文试图从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开国的关系入手,探讨他们之间关系的发展及对蒙古和中亚的影响。察合台汗国与窝阔台汗国虽形成于蒙古帝国逐渐分裂之后,但探讨察合台开国与窝阔台汗国的关系不应局限于蒙古帝国分裂之后,因为察合台汗国和寓阔台汗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是“五族之国” 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之源头。大会诸王群臣,“建九脚白旄纛”,即大汗位。这是成吉思汗征眼乃蛮部落,实现蒙古族各部统一后,建立的第一个由蒙古族贵族统治的政权。蒙古汗国是在多民族杂居的阴山以北建立的,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汗国的大汗后,坚持执行了统一、前进和革新的政策,他不排斥蒙古汗国境内的非蒙古族,因而充实,发展了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元朝对唐努乌梁海及其周围地区的统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世纪初,女真族在我国东北地区兴起,先后灭辽、侵宋,在北方广大地区建立了金王朝,同时也继承了辽王朝对漠北各部的统治。十二世纪末,漠北的蒙古一孛儿只斤部勃兴,到了1206年,它的首领铁木真统一了蒙古草原,自称成吉思汗。从此,蒙古贵族在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的统率下,向其四面发动了连续不断的征服和掠夺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最早的一次就是对唐努乌梁海等北边地区的征服,然而,在蒙古史的研究著作中,对这次战争的过程、地理以及成吉思汗等对这一地区统治的情况很少记载,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成吉思汗祭奠是蒙古族祖先祭祀的流转与发展,本文在梳理成吉思汗祭奠历史脉络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文化现象延续至今的主要原因———黄金家族后裔历史记忆使然。纵观成吉思汗祭奠八个世纪的历史,它在人们追寻历史记忆目的下被推延,并在不同朝代赋予不同的记忆内容,直至形成为鄂尔多斯地区的祭祀风俗。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成吉思汗陵墓位置的最新考证最近,色音、佟德富、陈喜忠三位学者联名撰文,就成吉思汗陵墓的位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最新见解。他们根据《史集》第1卷第1分册中介绍蒙古族巴牙兀惕部落时提到有关成吉思汗陵墓的位置,进行了各种论证。拉施特的《史集》对成陵位置有两...  相似文献   

12.
杨富学 《兰州学刊》2006,3(1):55-59
13世纪初,成吉思汗西征,高昌畏兀儿政权归顺蒙古。由于当地统治者未对蒙古实行抵抗而免遭蒙古征服者的洗劫和破坏;又由于亦都护政权曾帮助成吉思汗进行过对中亚、伊朗、西夏的征服,立有战功,因此长期受到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的优遇。大批畏兀儿人入居中原地区和蒙古高原,或出任元政权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或从事宗教文化活动,为蒙古帝国的统一、元朝的建立、巩固与发展贡献颇多。蒙元时代,由于受到蒙古统治者的推崇与扶持,藏传佛教盛行全国,于是畏兀儿人中也出现了一大批修习藏传佛教的僧徒。他们有的作为高级僧官,参与对全国佛教的管理;有的代帝出家,成为皇帝的替僧;更多的则是充当翻译人员,以沟通皇帝与蒙古贵族与西藏喇嘛间的联系与交流,为元代宗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最近见内蒙古师院校刊《蒙古历史语言文学资料汇编》(第三期汉文版)内有论及蒙古族发祥地文章,奉读之后,不揣冒昧,将管见所及,略述一二,以供蒙古史学者们参考。 甲、关于‘蒙古’部落发祥地问题的探讨 距今八、九百年前,在蒙古大草原的东部地区,曾居住过叫做蒙古(Mong gol)的部落。他们的族众不多,势微力弱,被包括于鞑靼部落之中。迨至成吉思汗兴起漠北,统一蒙古诸部,建立蒙古帝国,从而登上世界历史舞台,威震欧亚二洲。由是,‘蒙古’这个小小部落的名称,不但成了全体蒙古族的民族名称,也成了黄种人的种族名称——蒙古利亚。  相似文献   

14.
美岱召是一座"城寺"结合的寺院。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成吉思汗第17代孙阿勒坦汗(俺答)曾在此居住,经历了蒙明战争、"隆庆和议"、"俺答封贡",以及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广泛传播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5.
日本《读卖新闻》1989年8月17日报道:蒙古人民共和国同日本的学者、专家已决定携手探寻成吉思汗墓,开始一场大规模的学术调查。 13世纪在北亚的草原上,成吉思汗曾建立了一个大游牧国家——蒙古帝国。但成吉思汗的陵墓究竟在什么地方,至今尚无人知晓。为此,8月16日,蒙古科学院同由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考古学家江上波夫等专家组成的读卖新闻代表团交换了实施这个历史性计划的议定  相似文献   

16.
由成吉思汗研究所副所长沙日勒岱、武占海.刘毅政等组稿编辑的《成吉思汗研究文集》一书,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较为全面地收录了1949—1990年,在全国报刊或文集中公开发表的一百余篇学术论文和资料,共约150万字,是一部大型学术论文专集,它集中地反映了国内学者对成吉思汗研究的丰硕成果.全书内容共分为8篇,包括成吉思汗家世生平,统一蒙古各部,创建蒙古汗国和对外军事远征的研究;对成吉思汗的军事、政治、哲学、法学、伦理、教育思想和宗教信仰以及对成吉思汗的逝  相似文献   

17.
我于1992年8月荣幸地接到鲁汶大学欧中研究所文化中心陆白鹤先生的邀请,能够参加在比利时举行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而且更使我高兴的是,会议讨论的主题是鄂尔多斯方言、文化及民间文学,我作为鄂尔多斯蒙古人更感到无比的欣慰.我出生在鄂尔多斯蒙古族牧民家庭,一直生活在鄂尔多斯地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家乡.我没有上过大学,也没有从事过专门的研究工作.但自从十多年前我接触了比利时神甫、杰出的蒙古学学家昂·莫斯太厄(汉名田清波)关于鄂尔多斯蒙古族方言及民间文学的研究著  相似文献   

18.
萨囊彻辰是十七世纪鄂尔多斯蒙古地区的著名政治人物和学者。他的著作《蒙古源流》同《蒙古秘史》被称之为蒙古古典文献的“双壁”,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外研究蒙古史的史  相似文献   

19.
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或曰成吉思汗西征,其根本原因是满足新兴军事游牧贵族掠夺奴隶和掳获财物的需要.天命所归的帝国意识是成吉思汗西征的思想源泉.而花刺子模帝国的崛起,则是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绊脚石.讹答刺事件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索和借口.  相似文献   

20.
川滇边界蒙古族的由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四川、云南边界地带居住着约7万余蒙古族同胞。其中仅盐源县据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就有蒙古族10978人,这里尚不包括暂未确定民族成份的约7千余人。他们自称为“纳日”,说自己是元代蒙古骑兵的后裔;而外人则称他们为“摩梭”人,认为他们是纳西族的一个分支。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他们的历史,让历史事实来说明他们的族属问题。 一、蒙古族进入川滇的经过 12、13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相继征服欧亚大陆,建立了空前的蒙古大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