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省西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牧区(若尔盖、阿坝、红原等县),在民主改革前有互不相属的大小数十部落,约四万多人。他们基本上保存着草场部落公有制和牲畜私有制,处于封建社会初期阶段,但还有较多的原始公社遗迹。现仅就草场所有制的蜕变情况考察于下。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年,正值“风花时逐马蹄飞”的美好时节,我们来到红军长征走过的川西北草地——若尔盖、红原两个县的牧区,对解放前这些地方藏族游牧部落的社会形态作了初步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3.
川西北牧区具有特殊的地理位置,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市场需求旺盛,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针对川西北牧区旅游业发展现状,探讨旅游资源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一年以来,笔者对川西北藏族牧区游牧部落的社会形态作了初步调查,发现这个地区的若尔盖、红原牧区残存着部落联盟的遗迹,属于次生牧区公社形态。现对牧区部落联盟的基本特点作如下初步探讨。 若尔盖、红原两个县牧区,解放前残存着六个部落联盟,计若尔盖部落联盟,人口约五千一百多户,二万多人,辖唐克、多曼、辖曼、班佑、热尔、热挡坝、幕、阿西、降扎、惹旺、从热、惹尔等十二个部落;包座部落联盟,人口约一千四百多户,七千多人,辖求吉、各尔科、下包座、上包座、阿西茸、百布、黄寨等七个部落;安曲部落联盟,人口四百六十户,二千余人,辖黑拉玛,多玛、龙日曼、格桑尔玛、买米落、惹多玛、洼塔等七个部落;麦洼部落联盟,人口一千五百余户,近一万人,辖阿日各洛、日雄、惹他曼、花那、尚老、  相似文献   

5.
川西北若尔盖、红原草地,民主改革前保留了四十一个部落,共有人口七万三千多人。这些部落处于封建农奴社会初期,带有明显的类似原始农村公社的牧区公社特征,属于次生牧区公社形态。 本文根据自己的调查材料和一些民族学资料,对川西北若尔盖、红原藏族游牧部落的经济形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四川阿坝州松潘县川主寺镇漳腊乡境内有五座早期苯教的著名寺院,被苯教徒尊为雍仲苯教东方藏区大本营,在苯教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根据调查所得及相关的藏汉文史料,对该地区苯教诸寺的创建历史?寺院组织?学经系统等进行简要考述。  相似文献   

7.
8.
丧葬制度是藏族制度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内涵十分丰富。通过对丧葬制度的剖析,可以了解藏民族及其先民的生命观与死亡观,全面地把握藏族人生观、价值观和伦理观。  相似文献   

9.
民主改革前的藏区差税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改革前的藏区差税制度星全成沉重的差役、繁多的赋税,这是民主改革前藏区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长期以来,藏区独特的差税制度对人们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因此,分析、探讨民主改革前藏区差税制度的形成.发展历史及其内涵特征,对于了解当时藏区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0.
西藏在一九五一年获得了和平解放,但是,直到一九五九年平息西藏上层反动集团的叛乱和进行民主改革以前,仍然是一个处于农奴制度阶段的领主庄园制社会。 在西藏,农奴主阶级和农奴阶级森严对立。只占西藏人口百分之五的农奴主阶级即三大领主——原西藏地方政权、寺庙和贵族,却几乎占有全藏土地,大部牲畜和农具。 占总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奴阶级,称“差巴”和“堆穹”,没有一寸土地。差巴和堆穹是由封建土地关系产生的等级划分。种差岗份地①的农奴叫差巴,译意为支差的人。没有差地,只是农奴主及其代理人给予若干克②土地耕种令其服劳役租的人通常  相似文献   

11.
社会经济形态问题,是我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社会经济形态,也是正确认识我国各民族社会历史发展的起点和规律的重要方法。笔者在此仅就民主改革前我国各少数民族社会经济形态参差斑驳的原因,谈几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际上涉及的是一个区域或者说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具体来讲,草地生态系统、草地畜牧业生产系统以及牧区社会经济系统对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着不同的影响方式和力度.民族牧区应当根据不同系统对草地资源的影响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保证牧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婚姻是人类社会发展中两性关系的产物,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有什么样的婚姻,就有什么样的家庭。婚姻和家庭的变化,取决于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的改变,引起了婚姻关系和家庭组织形式的变化。每一个民族的婚姻关系和家庭组织形式都是与该民族的社会历史发展水平紧密联系的,因此,对民主改革前德  相似文献   

14.
民主改革前藏族部落刑律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部落刑律与古代法、现代法以及各部落法之间的比较,从不同的视角突出了民主改革前藏族部落刑律的鲜明特色。认为它脱胎于古代法,但与古代法相区别;既是部落内部法,又是一定时期法的一种存在方式,孕育出现代法。  相似文献   

15.
在川西北藏族游牧部落中,它的次生牧区公社的社会形态和游牧经济形态相适应,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家庭与婚姻形态,他既是封建农奴制初级阶段的婚姻形态,又残存着浓厚的原始群婚制和对偶婚制的遗迹,值得加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公元前后,佛教传入中国,佛寺也随之出现。起初,寺院只是僧众的居处和译经场所,并无自己的经济,僧众的生活问题由国家和王公大臣等信徒的捐献布施解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迨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死生无常。佛教乘乱而兴,势力大张。政治上,力求得到统治者的支持;思想上,力求与统治者所倡导的思想文化相融合;经济上,力求得  相似文献   

17.
明末农民大起义,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在北方李自成建立了大顺农民政权;在四川张献忠建立了大西农民政权。农民政权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但在建立前后对地主阶级、明王朝统治的打击,以及它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相当大的。本文仅就大西政权与川西北少数民族的关系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苏区根据地,县红军长征时期创建的。它体现了党中央遵义会议关于红军战略行动方针的正确决策,使得历经长途转战的中央机关和红军得以相应休整和补充,确保了革命有生力量。为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及党中央实施川陕甘新方针,创造了必备条件。进一步充实发展党的民族政策,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川西北农业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西北农业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威胁与机遇同在。优势在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特殊,拥有丰富的生态生物资源,且接近川渝消费大市场;劣势包括,受自然条件制约,生态安全、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等问题突出,生产方式长期落后,产品市场化程度低,这些不利因素导致投资软硬环境较差。生态安全、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等是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政府政策是影响川西北农业产业发展的首位因素,而市场因素也很重要。综合分析川西北地区农业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及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其发展战略应为扭转型。  相似文献   

20.
西夏寺院经济研究是西夏社会经济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独特经济形态,对西夏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西夏寺院经济并非是西夏寺院与社会经济的简单融合。西夏寺院经济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当前研究进行梳理,不免存在些许不足,究其现状及原因,以便更好地把握西夏寺院经济的研究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