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局部贫困到全面小康--民族地区小康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认为我国民族地区面临着严峻的局部贫困现实,摆脱贫困、实现总体小康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因此,民族地区在进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过程中,必须做到尽快解决温饱问题;防止因灾返贫、因病返贫;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  相似文献   

2.
怀民 《民族论坛》2008,(11):9-10
<正>怀化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杂居地区。这里的丘陵、山地、河谷、盆地,养育了汉、侗、苗、瑶、土家等32个民族,486万人民在这块土地上共同休养生息。然而解放前的怀化十分落后,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虽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乡镇村寨还相当落后,群众缺医少药的情况还相当严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普遍存在。然而曾经根植  相似文献   

3.
刘涛 《民族学刊》2022,13(3):29-34, 141
西南民族地区是传统集中连片贫困区域,后脱贫时代的脱贫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仍然面临严峻挑战。脆弱的农户生计资本、相对贫瘠的自然资源、未形成规模优势的农业生产、反复无常的疫情风险等,给巩固脱贫成果和全面乡村振兴带来挑战,西南民族地区的规模性返贫风险依然存在。与个体农户的家庭突发风险不同,规模性返贫风险具有涉及人口数量大、覆盖地区广、发生机率高、溢出风险多元及难以防范等特征。民族地区的规模性返贫风险必须以预防为主,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同时注重扶贫治理的长效机制。规模性返贫风险防范首要积极建立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机制;其次应依托乡村数字化治理平台进行新脱贫人口的返贫预警系统;另外还需在民族地区建构托底发展型的社会政策体系,保障民族地区民生事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最后应建立上下联动的民族共同体发展格局,提升民族地区韧性发展集体规模优势。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是多民族的边境省份,少救民族大多聚居在农业地区,特别是江河沿岸,经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反袭,尤其是1998年嫩江、松花江流域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给沿江流域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特别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造成了巨大损失。全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民政部门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救灾工作。1998年灾害发生后,省民政厅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工作部署、资金、物资投放上对全省少数民族灾区特别是对西部少数民族重灾区给予了重点安排。 一、把救灾工作的重点放在西部少数民族重灾区 1998年洪涝灾害发生后,省民政厅4名厅…  相似文献   

5.
张旭 《民族论坛》2004,(12):62-63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为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措施,对于提高农民健康保障水平,减轻医疗负担,缓解农民看病难,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湘西州花垣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从2003年8月1日起正式启动运行,截止2004年8月1日止,在全县23.02万中,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17.07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74.01%。全县共筹集合作医疗资金512.2万元,其中中央、省、州、县财政补助341.5万元,农民缴纳170.7万元(其中进入个人帐户102.4万元)。享受到合作…  相似文献   

6.
周超  樊虎 《民族学刊》2022,13(8):117-125, 165
我国实现全面脱贫后,推动巩固全面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接续发展是过渡时期的主要任务,而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则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一直以来,民族地区都是我国组成部分的关键点和薄弱点,也是规模性返贫风险的易发地区。基于多维视角,发现民族地区规模性返贫风险呈现出区域性、群体性、联动性等特征,从生态性、政策性、发展性等因素深度剖析其发生缘由,进而从相应角度提出创新民族地区生态扶贫方式、完善民族地区返贫风险治理政策体系框架、建构民族地区新内生发展模式等针对性对策,以防止民族地区发生规模性返贫风险。  相似文献   

7.
《中国民族》2007,(8):49-49
农村牧区卫生事业有了新发展。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旗县达到39个,覆盖47%的农村牧区人口。到2006年底,已补偿医疗费1.68亿元,受益面为35.4%,农牧民住院报销金额占住院费用比重由2004年的26%提高到了33%,农牧民患病就诊率和住院率明显提高,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情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8.
颜军  周思宇  何莉琼 《民族学刊》2022,13(2):60-73, 139
后脱贫时代,贫困地区巩固脱贫成果、缓解相对贫困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关切。西部民族地区相对贫困呈现出贫困人口规模大、相对贫困程度深以及相对贫困维度广的现实图景,又面临着显著的空间贫困特征、多元的特殊性贫困、返贫致贫风险高以及内生动力不足的困境。基于此,西部民族地区的相对贫困治理要不断完善绿色减贫机制和风险防范机制、坚持综合治理和差异化治理、实施“常态化”“制度化”治贫以及提升贫困人口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9.
世界范围的民族分布情况有大聚居、小聚居、杂居和散居等基本模式.长期稳定的多民族小聚居或杂居格局一般意味着多样性文化共存共生,通过中国南方跨国民族地区的民族文化多样性进行论述,可以发现多民族多样性文化互动条件下各民族认同情况的诸多特点.  相似文献   

10.
多一些关注:散杂居民族工作的呼唤国家民委专职委员、政法司司长杨侯第中国各民族随着历史的演进,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聚居一个地区或几个地区,又散居在其它地区。人们习惯上把少数民族分为聚居少数民族和散杂居少数民族,因此,...  相似文献   

11.
四川藏区属于典型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广大农牧民是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帮扶对象。文章通过对四川阿坝州小金县、甘孜州色达县等藏族农牧区的田野调查,发现藏区普遍将农牧民致贫原因归结为因学、因病、缺技能、缺劳动力等。文章认为,对这些原因要辨证看待,只有精准辨证才能精准施治,并着重对因学致贫以及藏区农牧民的宗教信仰消费、贫富观等对精准脱贫工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东北民族地区因劳动力外出务工出现的大量"空巢家庭"现象的分析,全面阐述了其对乡村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农村家庭的传统分工模式、民族文化传承和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对如何理解和看待民族地区出现的"空巢家庭"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新辐作为祖国的边陲宝地.作为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和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种文化、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基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与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各族人民在长期交流融合中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维吾尔族是中华民族火家庭中的一员,和其他民族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具有维吾尔民族特点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对地租形成的原因和本质的一般规律的揭示,揭示的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对于完善我国民族地区土地经营制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民族地区要不断稳定家庭承包制经营制度,逐步推行规模经营、永包制,使民族地区的土地得到充分的利用,农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教育的涵义,有的说是民族地区的教育.有的说是少数民族教育,我认为民族教育应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所谓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该是少数民族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地区;二是散居在汉族地区的少数民族的教育.本文主要侧重研究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一些同志有一个误解,常常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的经济混为一谈,以至在工作和政策上造成一些混乱。实际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同各少数民族经济,是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概念。以我们辽宁省来说,是一个少数民族大散居、小聚居的省份。5个自治县和10个聚居县有3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其余100多万杂散居在全省各地。调查表明,全省13个市、100个  相似文献   

17.
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返贫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返贫现象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L县脱贫人口返贫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或半文盲、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及残疾、没有务工、低保户和五保户、缺技术缺劳力和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等因素的贫困人口返贫几率相对较高。因此在深度贫困地区要通过提高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构建防止因病返贫的长效机制、创造务工机会并有机协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精准扶贫政策来防止返贫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黑龙江省西部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 黑龙江省西部6县(市)两区(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泰来县、富裕县、龙江县、肇源县、讷河市、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富拉尔基区)有蒙古、达斡尔、鄂温克、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聚居村130个,占全省民族村总数的15%;总户数28694户,占全省民族村总户数的14.7%。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使黑龙江省西部民族地区生产发展缓慢,生活比较贫困。1987年初,省市县民委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到重点县区进行了贫困状况的综合调查。通过这次调查,感到全省民族地区扶贫工作的重点在西部,贫困面大,  相似文献   

19.
甘肃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全省现有54个少数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219.9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69%。回族、藏族、东乡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萨克族、撒拉族、土族、满族等10个少数民族世居甘肃。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的独有民族。少数民族分布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甘肃民族地区主要包括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39个民族乡。民族地区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0.
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的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强调的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要瞄准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而生活长年困难的农村居民。本文基于两套大样本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综合调查数据,对民族地区农村2011年、2013—2014年低保瞄准的精准度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结论有:民族地区农村低保瞄准的精准度不断提高,少数民族家庭的低保瞄准较之汉族家庭更加精准。由于民族地区农村低保户的确定条件不一定是单一的收入标准,所以根据家庭收入标准可视为低保瞄准脱靶的家庭,如果按照近期的多维贫困标准,有些则仍在贫困标准范围内。2015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民族地区农村低保的瞄准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