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在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他"展示了小说核心内涵,"他"最令人关注,也最让人争议。"他"性格诡异,忧郁和孤愤是"他"性格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他"的性格生成严重的"自我拒绝"和"性格障碍"。"他"性格的稳定性和差异性、复杂性和主导性、表层性和深层性,呈现出"他"性格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他"性格的魅力。《沉沦》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表现领域,首开"另类小说"之风,影响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
周末他请三个人吃饭。两位是他的上司一位是他相识多年的朋友。中午他就打电话跟他们联系,每个人都说:"没问题。"于是他在酒店订好了包厢,并提前半小时赶到。服务生问他:"现在上菜吗?"他说:"上。"服务生问他:"标准呢?"他说:"当然是680块钱的。"  相似文献   

3.
从共时和历时两方面对"V他QP"结构作了进一步讨论。共时方面,通过语义、语法功能和韵律结构的分析,并与"V他NP"结构相比较,认为"V他QP"结构中的"他"是表示未然的主观愿望或决定的助词。助词"他"是由第三人称代词"他"发展而来的。"V他QP"结构萌芽于唐五代,宋代逐步走向成熟,并进而从历时方面描述了该结构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吴文 《社区》2013,(3):54
我们社区有个王姓青年,许多人不直呼其大名,而是叫他"王老啃"。原来,五六年前,他从较优越的岗位下岗时,因为放不下架子再就业,整天"猫"在家里"啃"爹妈的退休金,故而得了个"王老啃"的名字。为了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我们社区从转变就业观念入手,对他重点进行心理援助。先是大家三番五次给他打电话开导他,针对他的"怕丢面子"思想,  相似文献   

5.
教育戏剧的"他者"眼光意指以"他者"视角看世界,具有虚拟和简化世界的特性。其教育发生的逻辑是以"他者"身份"入戏"、通过"神入"他者世界获取他者眼光、进而通过反观达成认识世界、他者和自我的教育目的。教育戏剧的"他者"眼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转客位学习为主客互动、从文本学习增情境体悟、变孤独探索为共生共长、由客观评价到"他眼"反思,但也面临情感泛滥、角色混乱和相对主义的重大挑战。教育戏剧应将"教育性"作为首要特性,引入戏剧生成的"第三个我"来超越我在"他"和"我"之间的游离困境,并帮助学生在把控是非曲直的基础上,将戏中之理与生活之道融合起来,通过"他者"眼光实现个体的成长和丰满。  相似文献   

6.
在吸收古往今来优秀诗歌的创作经验和审视前人师古误区的基础上,叶燮提出了他的师古之论。叶燮始终从诗歌发展流变的维度谈"师古"问题,他的诗歌师古论贯穿于其整个诗学体系的建构之中。在"师古"的前提上,他主张"识其升降";在"师古"的范围上,他倡导兼综百家;在"师古"的方法上,他注重"得其神理"。在总体上,他的师古论是比较通达的。  相似文献   

7.
在"图像转向"之后视觉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当代,图像艺术中的"他者"形象,尤其是本土艺术中的异族"他者"形象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本土艺术中的"他者"形象指某一文化传统的艺术中出现的不属于自己族群、而是来自异邦的人物形象。前全球化时期东西方艺术在视觉领域都有大量的"他者"形象,通过探讨这些"他者"形象不仅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且可以认识视觉表征的深层结构与审美机制。在创造"他者"形象的过程中,有哪些影响"他者"形象塑造的因素呢?哪一个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这一决定因素如何影响和左右了他者形象的塑造呢?由于受制于"自我"与"他者"关系的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图像艺术中的他者形象在"美化"与"丑化"的两极之间互动,但采取何种形式处理取决于本土艺术家所处时代的地缘政治、世界秩序以及本土文化在当时的软实力和话语权。换言之,是权力政治和意识形态最终决定了塑造他者形象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8.
他一路走来,可以说"惊天动地",当年学"毛著"他是全军全国的"典范"。黄祖示:家喻户晓,红遍中华。"文革"后,黄祖示在公众的视线中渐渐淡出。如今,他已年逾花甲,告别戎马生涯,现在,他在做什么?  相似文献   

9.
正被誉为京城"盔头刘"的刘森溥,从上世纪40年代初学徒开始,到2009年病逝,做了一辈子的盔头行当。进入耄耋之年的他,尽管身体虚弱,但仍一天不拉地往他的戏剧服装店跑,甚至病了也不肯休息。他唯一牵挂的是如同他的生命一样的"盔头"。他最大的愿望是有人接班,将他钟爱的"盔头"伴随京剧一代代延续下去。为此,他曾  相似文献   

10.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他以"篡位者"、"阴谋家"、"虚伪阴险"的形象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然而,历史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在这样一个"反面典型"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在他身上所闪现的人权思想光辉。无论是在他身为草莽之时,还是在他登极宝殿、君临天下之时,他都是一位人权思想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11.
流沙 《社区》2012,(5):15
一次翻看报纸时,偶然看到报纸上公示了我所在辖区的人大代表,但我却不认识他。这自然让我产生联想,他是胖是瘦,立场如何,也不知道在哪儿能找到他,他到底能不能"代表"我的利益和诉求?既然他"代表"了我们,任内能不能"联系"一下我们,或者公布一下联络方式,让我们可以联系到他、找到他,提提意见、建议什么的。  相似文献   

12.
正他是一个吃货,还是一个"技术宅";他热爱计算机,又喜欢跆拳道;他在学业上不是最优,老师们对他又爱又恨——爱他的才华、创意以及将梦想化为现实的能力,恨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创业上、不专心学习甚至"玩物丧志"。他是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休闲体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名叫陈少华,现在高二。今年夏天他凭借"20网盘"创业计划,在"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荣获了全国一等奖。如今,不到十八岁的他成立了  相似文献   

13.
《社区》2007,(21)
6月的一天,已是48岁的他来到社区居委会。"啪——"一张"刑释证明"拍在了民政助理员小汪的桌上。"我没饭吃了!"他吼完,径自坐下,不再发一言。他在小区里是个很少与人交往的人,原因是他打架斗殴、"两劳"释放的背景,最近他工作的厂子倒闭了,所以他又多了一重下岗失业工人的身份。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名军人,他严守纪律、不辱使命;作为一名公民,他仁爱慈善、热心公益;作为公司的高管,他尽职尽责、敬业爱岗;作为家庭的成员,他孝顺父母、关爱妻儿。"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走向社会。"这是他传播爱心的宗旨。他被评为"中原忠孝十大人物"之一,他被大家称赞为"最年轻的爱心公益大师!"他就是河南省旅游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王相锋。  相似文献   

15.
"他是个瘦高个,长得很帅""他指挥时手势有板有眼,动作标准潇洒""他值勤时对路人态度很和蔼"……最近,上海的一位"80"后交警——陈栋成了不少网民热议的话题,关于他的报道被网络转载了数百次,人们还把他推崇为上海"最帅交警"。很多人成了他的"粉丝",有人把自己MSN上的名字改为"赞一赞北京西路胶州路路口的‘帅交警’",还有人特地跑到他值勤的路口来目睹"最帅交誓"的风采。  相似文献   

16.
《可乐》2006,(6)
顶一头稀疏枯黄的细毛,操着暗哑迷人的嗓音,许巍睁着他那清纯的眼睛望着记者和歌迷。在你知道他的名字以前很早。你一定已经会哼几句他写的歌。这个没有什么明星相的男人是目前国内公认最顶级的歌手之一。关于他的话题通常会是:"他的歌究竟算不算摇滚"、"他的吉他为什么弹得那么好"、"他唱了十年的好歌怎么现在才红"、"终于让他这小子混出头了"。K=《可乐》X=许巍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在中国相声界论资排辈的话,马三立生前无疑是当时同行中辈分最大的。侯宝林该叫他师叔,马季该喊他师爷,至于姜昆、冯巩等辈,都该尊他为师祖了——当然新社会不讲究这个,我们一般只称他"马老师"、"马先生"或"马老"等等。马先生是相声前辈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他念过私立高中,在今天恐怕相当于大专了。因而他的相声别具一格,按行话说就是"文哏"  相似文献   

18.
佚名 《山西老年》2009,(11):26-26
男人失业了,他没有告诉她。他仍然按时出门和回家,还不忘编造一些故事"欺骗"女人。他说新来的主任挺和蔼的,新来的女大学生挺清纯的……女人掐他的耳朵,笑着说:"你小心点。"那时他正往外走,女人拉住他帮  相似文献   

19.
广笑府     
《可乐》2009,(2)
有问必答一位新官不学无术,又不懂官话。他到任后,前去拜见上司。上司问他:"贵治风土何如?"他回答说:"并无大风,更少尘土。"上司以为他没听清,又提高了声音问:"春花何如?"他说:  相似文献   

20.
老伙计     
甘文清 《老友》2009,(9):18-18
"老伙计,来咧?"我走到他的身边打招呼,他一如既往,站在电动车旁。我和他,都在校门前等候着自家的"宝贝",我接孙女,他接外孙。自打去年秋天宝贝们上了小学,我们就成了"接娃队"的"战友",也便互称"伙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