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论日本人的非言语表达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语言对人们传达思想、感情是十分重要的。但人们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仅仅依赖语言表达还不够,语言之外即非言语表达同样是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本文拟从日本人常用的非言语表达行为入手,论述这些非言语行为所展示的日本文化的某些层面及国民性格,以期为我们更顺利地与日本人交往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附和表达是日语特有的表达方式。通过使用附和表达,人和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自然。日语学习者在学习基础语言的同时,还需要对日本人的语言习惯有一定的了解,明确日语附和表达的定义、功能、使用时机等,并尽量自然地将其用于日常交流中。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日语更加地道,使交流顺利地进行,从而达到理想的交流效果。  相似文献   

3.
波特的《老人》和《他》两个中短篇故事充分揭示了语言与人物身份构建之间的关系,那些会言语的人物不仅书写自己的身份,还构建语言来书写他人,通过书写他人来表达自己主观理想化的身份观和现实观,颠覆他人形象以衬托自己或者达到其他目的。布鲁克斯的"细读法"有助于读者明白波特的无声世界为何有声有色,无语人物又为何有血有肉。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思想交流工具.正确、艺术地使用语言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人这种高智慧生物文明的集中体现.本文试图从委婉语使用的角度、通过对言语中礼貌现象的分析,对语言艺术的一些具体表现,进行简单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说话,是指用语言来表达意思;而语言,权威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上定义为: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但从某一层面上讲,动物间同样存在着沟通和交流,会互递信息,而途径靠的是一套属于它们自己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日语中对于"不"的表达,不同于其他语言的明确使用,显得比较模糊和暧昧,由此给日本人在对外交流中带来障碍和误解.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与日语自身的语言结构有关,也与受到日本人的文化背景、语言心理和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有关.在世界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今天,现代日语面临着是否应该改革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网民网络语言的心理因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后期,网络语言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网上聊天室、网上论坛及相关网络活动中进行交流时使用的特殊语言,这种特殊的语言主要通过数字、谐音替代、字母缩写、英文缩写、符号图形等形式表现出来,是一些特殊的信息符号.这种特殊的语言和符号虽然无法体现语法的正常规律,但却有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网民的心理现象.也就是说,网民运用各种不同的网络语言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思想以及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常见的一种非语言交际手段,是以非语言交流的行为形式为基础,借助有声语言来传递信息、表达感情实现社会信息交流的一种重要工具。恰当地运用体态语,可创造安静、整洁、文明、礼貌的借阅环境,提高读者的满意度和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leg"(腿)作为人或某些物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给我们人类以行动的自由与支撑其他物体所带来的方便,同时也为我们日常语言的表达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寓意内容。我们凭借"leg"所特有的功能、形态,结合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事物产生联想,并通过语言这一形式,形象、生动地寓意事物,以便达到更好地表达人们的思想与激活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世界意义的追问产生了思想,语言成为思想试图走出个体主观世界的工具,世界、思想和语言三者之间的沟通成为人们互相理解的关键。为了让思想与世界之间的内在关联更加清晰,用语言来表述或确认这种关联成为现实交流的必然要求。从语言的本质出发,探究德里达差异哲学中由思想观念到文字表达的建构过程,一方面深化语言对意义表达的尝试,另一方面说明这种尝试却强化了意义的差异,指出在差异中维护意义的同一是依靠言语这种活动来实现的,语言发挥着意义建构和意义生产的作用,文字正是在世界本原与意义延异的游戏建构中实现着差异的保持。  相似文献   

11.
人们为了正确地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就要明瞭所使用的词的意义(语法意义和词汇意义),就要了解这些词在表达思想和交流感情的过程中,彼此之间的种种联系,这就是常说的语法关系。遣词造句,必须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并用不同意义而又在语法上有相互依存关系的词来表达。只有这样,才能使语言有可能赋予人的思想以物质的外壳,把人们的思想感情准确、完整地表达出来。但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人们相互交流的重要手段,又能反映民族特点和民族文化.本文从日语的"表"和"裹"在语言中的表现"内"与"外"、"建前"与"本音"等几个方面来剖析"表"和"裹",以进一步加深理解日本文化和日本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的工具,它烙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同时也受到异域文化的影响。因此,学习日汉语言与了解日汉语言所折射出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通过日汉语言的表达差异,去认识和领会蕴含在这两种语言当中的文化内涵、以及与此相关的日本人那种独特的思维心理和语言交流的表现形式,并分析和把握不同语言和文化间的有机联系,从而实现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安藤昌益是用"气行论"来解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他认为,气有进退之大小、阴阳之大小、以及厚薄、老若的差异。基于气的运行之不同,首先产生了国与国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其次基于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出现了不同国民的差别与优劣。可以说,昌益的国家民族观里含有差别歧视性,并且显著地表现为作为日本与日本人的优越性。昌益的地理观与他的国家民族观及其历史观是紧密相连的。在他看来,日本优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国民的优越性和日本的神圣性(神国史观),他的这种观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这种普遍性的思想,很可能仍深藏于现代日本人的意识中,从而影响着现在日本人的思想与行动,这些对于我们理解当前日本的外交政策及外交思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指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人。语言是人们传达感情、交流事件的工具。彼此语言不通的人在一起交流时,就需要通过翻译这一特殊媒介进行传达。口语的交流如此,不同语言的书面文字传播也离不开翻译。  相似文献   

16.
人们要相互表达感情、交流思想、交流信息就要进行语言交际。语言是人类思想感情表达的交流工具,人们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称为交际能力。交际能力大致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对答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公室告"与"家罪"看秦律的立法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秦律中,当父家长的侵害对象是家庭中的卑幼时,这种行为属于"家罪"或"非公室告",禁止卑幼控告,但不禁止家庭成员以外的人控告;当父家长的侵害对象超出家庭卑幼的范围时,这种行为就属于"公室告",家庭卑幼也有义务和责任举报,甚至可以将其捉拿归案以免自己受到株连."公室告"与"家罪"的有关规定,源自法家之君权高于父权、官方利益高于家族利益的政治理念,明显带有限制父权的意图,是法家伦理观念和法律思想的体现,并不符合先秦儒家的家国观与忠孝观.  相似文献   

18.
列夫·托尔斯泰在他著名的《艺术论》里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语言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普列哈诺夫在引用这段话时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这里可以看出:不能把语言看作与艺术不同的人与人的特殊的交  相似文献   

19.
维特根斯坦、乔姆斯基、戴维森等人曾先后基于不同理由对"一门语言"的观念提出质疑。戴维森认为,约定论语言观对语言能力的描述需要遵循三条基本原则,这三条原则与人们对"乱语"现象的成功诠释不相容。约定论语言观不能解释"乱语"的成功诠释;共享的语言知识对于成功诠释既不充分,也不必要。如果认为一门语言是语言交流实践中双方必须共享的一个受制于约定的规则系统,那么,交流的成功(尤其是对乱语的成功诠释)就表明没有这种意义上的"一门语言"。从这个立足点重构的戴维森论证,既可以避免达米特和巴昂的解读缺陷,又能保留戴维森语言哲学的一些重要洞见。  相似文献   

20.
在文化人类学中,人被定义为能够使用语言、具有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科技发展的生物,尤其是能够建立团体与机构来达到互相支持与协助的目的。因此,在社会团体中,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交流的形式包括语言交流和非语言交流。鞠躬这一肢体语言在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普遍使用,表达了对对方的尊敬之意。现在,日本的鞠躬礼是最讲究的,鞠躬不仅是日本人有礼貌的表现之一,也是日本人的代名词之一,不同程度的鞠躬,都表达了对别人的敬重之意,但是做为一个非语言交流符号,它又反应出了不同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