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选取中国1978-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造了描述经济稳定增长状态的经济稳定偏离指数,并运用Jo-hansen协整理论和VECM模型,就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收入差距和经济稳定之间的内在联系机理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稳定增长的影响明显.长期来看,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稳定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即收入分配差距逐步扩大时,经济增长将趋于更加稳定,并且还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从短期来看,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将加剧经济增长的波动而出现不稳定状况.这意味着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稳定的冲击作用在总体上可能呈现倒“U”型关系.上述发现具有较强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竞争?列宁说:“每个人都不依赖别的生产者而各自单独为市场生产,当然市场量是他们谁也不知道的。这种为共同市场而劳作的独立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叫竞争。”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独立商品生产者的存在和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竞争产生的两个根源。私有制使各个独立商品生产者在经济利益上根本对立,这是决定他们在市场上发生竞争的一般的经济基础。当然,仅有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竞争。为什么组织在封建行会中的独立手工业者之间可以消除竞争?为什么在资本主义垄断阶段,参加卡特尔的资本家之间可以暂时消除竞争?这是因为它们在局部范围内暂时消除了生产无政府  相似文献   

3.
十几年来东亚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热点。东亚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需要一定的外部因素,特别是与发达国家的经济技术交流。与此同时,欧盟内部以及其他发达国家之间竞争加剧,市场趋于饱和。这就促使包括德国在内的一些发达国家将目光转向东亚,在东亚这一新的热点地区展开新的竞争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科院副研究员江小涓博士刚刚完成了她的社科院重点课题报告——《从国际经验看减弱“复关”冲击的对策》。她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中央政府显然面临来自就业人数巨大的一些行业和企业的压力。但是,明智的选择是促进这些行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不是为他们的垄断提供保护。 江小涓认为,圈内市场的激烈竞争状态是阻止外部竞争者进入的有效手段。但是,正是由于许多人过高预计了“复关”冲击,在国内许多重要行业形成了一股组建该行业“国家队”的潮流,其理由是这种行业集团化的“国家队”船大,容易抗住“复关”引起的巨大风浪。 对这一潮流,江博士提出尖锐批评。她说,姑且不谈这种潮流中是否隐藏着政府部门收权的考虑,单从组建集团本身的做法看就是不合理的。显然,这是限制竞争搞垄  相似文献   

5.
论竞争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作为发达的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都可以使用的,没有什么“姓社”、“姓资”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是社会化生产,都是商品经济,因而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都客观地存在并发挥着作用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然而,在现实中有的人对这些规律及其之间关系的认识是模糊的。有人认为,“竞争是商品生产内在规律”;又有人认为“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 我们不赞成这些观点。因此,笔者在本文中,着重论述:竞争与商品生产内在规律之间的关系、竞争的基本运动规律、资本主义竞争基本规律与社会主义竞争基本规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没有竞争?有的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竞争规律已经退出了午台,有的认为,竞争是一切所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必然规律。我不同意第一种看法。我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存在着竞争。这是因为:竞争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自原始社会解体以来,商品生产存在于每一个社会形态中,商品生产者总是为交换而生产着产品。列宁曾经指出:“这种为共同市场而劳作的独立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叫做竞争。”这里的  相似文献   

7.
这里译载的三篇评述《垄断竞争理论》的文章,是美国经济学会第76届年会上为纪念美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张伯仑《垄断竞争理论》发表30周年而提出的论文。《垄断竞争理论》一书在1933年出版后广泛流传于资产阶级经济学界,被认为是当代资产阶级“垄断经济学说”的一本“经典著作”,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张伯仑为了粉饰垄断现象,替垄断资本辩解,捏造出一套荒谬“理论”。在他看来,资本主义市场的普遍情况既不是垄断,也不是完全竞争,而是所谓垄断和完全竞争两种因素的混合。他把造成垄断的原因归之于什么“产品差别”,这种“产品差别”则由于产品的“本性”和适应消费者不同需要所产生。这显然是故意混淆是非,把小企业和垄断资本等同起来,并且妄图论证:通过垄断之间的竞争,不仅可以改进产品质量、花色、式样,而且还能适应消费者的不同需要;既然如此,那末垄断本身就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了。当然这是十分荒谬和完全站不住脚的。首先,垄断的产生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决不是由于什么“产品差别”。其次,所谓垄断竞争决不能也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种种矛盾,相反,事实证明,在垄断阶段,垄断与竞争交织在一起,只是加剧了资本主义固有的种种矛盾,导致日益严重而深刻的经济危机,使劳动人民遭到更加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张伯仑自称他的《垄断竞争理论》的主是要得出垄断竞争价值论。按照他的这种价值论,消费者购买商品所支付的价格恰好等于生产和销售该商品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因此在这种价值论看来,垄断资本不但没有加强剥削,而且资本主义本来就是一种没有剥削的制度。这种“理论”的反动性是不言而喻的。三篇评述文章的作者们异口同声地为张伯仑捧场。比萧普把《垄断竞争理论》一书说成是“掀起了一场理论革命,其在微观经济领域里比较重要可以同凯恩斯分析在宏观经济学里比较重要相比拟”。包莫尔大力宣扬张伯仑的“理论”对资产阶级“福利经济学”的“贡献”。培因则吹嘘张伯仑著作对“行业组织”这个领域所起的“决定性影响”。可见,他们的立场与张伯仑一样,都是为垄断资本利益效劳的。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经济、军事、科学技术、教育……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竞争。人与人之间,企业之间,地区之间,国家之间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通过竞争,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思维不断产生,进而推动人类的生产、生活不断向更高的阶段迈进。因此,现代社会鼓励竞争,鼓励通过竞争调动人的潜能,实现人的充分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人认为在激烈的竞争中“同行是冤家”,而“伊利”的牛根生认为同行是一家,“只要是正当、公平的竞争,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双赢甚至是多赢,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面对“蒙牛”的竞争,“伊利”…  相似文献   

9.
文明的活力在于相互之间的影响和不同人们之间的友好竞争,这种作用在亚洲未曾发生过。因为民族文明只有置于“世界文明”之伞下,才能体验这种变化的活力和朝气,而亚洲过去不存在这种“文明的二重结构”。但是,如今也可称作新的世界文明的近代化。近代性这一力学,使亚洲与北美及其他地区一样迅速得以改观,人们因此经历了同质的变化。当  相似文献   

10.
协同和竞争的并存是企业之间的一种普遍现象。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协同竞争是现代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通过对企业之间协同竞争的概念及其系统复杂性的解释,研究了协同竞争机制的作用机理,认为协同和竞争是两种在逻辑上完全相反的关系,协同竞争系统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协同与竞争这两种机制的相互作用,其稳定性则主要取决于这两种机制之间的动态平衡。针对我国企业与跨国公司的差距,我国企业由传统战略向协同竞争转变需要改变传统的竞争方式,扩大竞争战略的制定空间,提高竞争战略的弹性程度并追求更加具有扩展性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竞争的伦理     
刘传广 《21世纪》2001,(1):44-4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的重要性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然而,我们到底应该怎样进行竞争?如何优化人与人之间的竞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竞争伦理,起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公开化。其实,竞争并非近现代社会特有的现象;即使在古代社会,竞争也是普遍存在的。只不过在不同的时代和社会中,竞争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而已。比如在我们古代封建社会里,人们之间的争权夺利就是相当激烈、残酷,甚至是血腥的。只是这种争权夺利在理念上是被贬斥的。所以、那时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暗斗”,而不是“明争”。 传统儒家的…  相似文献   

12.
早在一九五六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总结了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指出:“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实际上,我国财政体制上实行的是“统收统支”,“三者兼顾”的原则没有完全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过思想、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党中央及时提出了“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在总结过去近三十年经济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把扩大企业自主权(首先是财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四年多来经过“企业基金制”、“利润留成制”等实践,进一步发展到了“以税代利制”。在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上,取得了初步的经验。实践表明,国家与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矛盾,主要表现在如何保证国家收入的稳定增长,并且在企业的增长收支部分中;国家要得大头,企业得中  相似文献   

13.
国家之间有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竞争,而“软实力”竞争已经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价值。“软实力”竞争的核心是文化力的竞争。“中国元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广告创意与品牌形象塑造中,挖掘“中国元素”是推动中国“软实力”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当前,科学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非常激烈.正因为如此,有人把这一竞争视为“科技战争”、“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实验室里进行的战争”云云.竞争主要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也已经和正在卷进这一竞争中去.现在,美国在国际竞争中的主要对手已经不再是苏联而是日本.可以预料,今  相似文献   

15.
“历史是过去的政治,政治是现在的历史。”在社会史研究已经扩大了历史学的视野的时候,重新援引这句古老的格言,即使不是愚拙之举,也是不合时宜的。但是,我要做的恰恰是这一点。我想这是无懈可击的,因为我在给“政治”和“历史”下定义时,已根据其当代用法予以更新。我所说的“政治”不仅是指政府的官方行动,而且是指与权力(富科所说的权力)有关的种种竞争。我所说的“历史”不是指发生了什  相似文献   

16.
网络经济时代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合作网络之间的竞争,这是一种新的竞争形态——网络竞争。战略网络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新战略思想。讨论跨国公司从并购到构筑战略网络参与全球竞争模式的演化过程,认为战略网络的兴起和发展是适应全球经营环境的必然选择,跨国公司通过战略网络可以构筑全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竞争构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素,它是市场经济的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由于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武器,这就使得知识产权法在调整“竞争”这种极为抽象的行为时与竞争法产生了矛盾。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对竞争的调整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一些外贸企业的内部结构从传统等级式的科层组织转化为非等级式的新形态。外贸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外贸企业之间追逐利润的博弈,以及外销经理对外贸业务的信息优势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这种非等级制的企业内部结构表明:当企业发展所形成的“知识”积累对企业越来越重要,并且这些“知识”并非原企业所专用,“知识”的承担者就会要求分享更多甚至全部的企业剩余。因此,承认外销人员的“知识”产权,是稳定外贸企业外销人员队伍,改变外贸出口无序竞争状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按照墨菲的理解,政治应该有独立的实践空间和场域。政治实践不能还原为党派和集团之间的阶级经济利益之争,政治领域是独立的抗争性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不同话语都在进行领导权的争夺,这些话语都在争夺一个并不存在的政治主体位置。在这种不同话语的抗争中,每种话语都在与其他话语发生竞争性对抗,并把对手作为“构成性外在”构造自己的认同和身份,获得自我的偶然同一性和暂时的稳定性。这种不同话语之间的对抗性竞争活动就是墨菲所说的“政治性”和政治存在本身。这种政治存在是正在发生的抗争活动,是政治现象学的、活生生的 “生活世界”。它需要墨菲所说的解构主义的“再激活”和由“政治回到政治性”现象学还原才能获得,它们打破了现有的政治哲学体系和政治理论所形成的概念“沉积”,尤其是马克思主义传统政治理论、新自由主义传统政治哲学对“政治性”和“抗争性”的生活世界即“政治本身”的遗忘。  相似文献   

20.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人才集聚环境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条件下 ,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而且这种竞争越来越集中到国与国之间人才方面的竞争。以人才集聚为依托的经济发展模式———关注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少和质量的高低———顺应且极大地促进了一国经济地持续发展。战后经济发展较快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如亚洲“四小龙”、马来西亚等都是走以改善环境集聚人才为依托的经济发展道路 ,他们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我国人才集聚的环境建设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