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研究徽派建筑中的雕饰艺术,对"徽文化"对徽派建筑的影响以及徽派建筑的历史、艺术、文化的价值进行了初步探析,对现今的传统建筑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扬州古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一个独特地域性符号,福祠因其祭祀性、主人身份地位的标志性、建筑空间的视觉引导性及砖刻的艺术性等特质而占有重要地位。扬州古民居福祠总体上依据中国传统建筑立面装饰形式,形成一个自下而上的三段式装饰。在装饰纹样的选用上,传统吉祥纹样与祭祀纹样和谐共存是福祠装饰艺术的一大特色。福祠与宅园合一的整体布局一道,彰显出扬派建筑的质朴与从容,具有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极高的地域审美文化价值,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建筑装饰艺术样本。诠释扬州古民居福祠装饰艺术对中国当代设计的语意表达及扬州古民居保护和修缮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收集,阐述莲花纹样在高句丽建筑天花、墙壁、梁枋、斗拱等部位装饰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并深入探求高句丽人在建筑装饰中广泛使用莲纹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宫殿赋是了解唐代以前宫殿建筑的重要资料,现存作品主要集中在汉魏时期.赋文对宫殿群的建筑形态、布局、建筑时间、地点以及建筑过程、主要用途等的交代和对梁架结构尤其是斗拱、天花、藻井等建筑构件及其雕饰彩绘的描述,不仅可以弥补史料的不足,也是宫殿考古和复原的重要依据.尽管由于赋文描写的类型化特点和夸张、比喻等艺术手法的运用,使我们很难得到不同时期宫殿建筑的个性化资料和更多技术层面上的东西,但却有助于我们对宫殿建筑思想、整体特点和美学追求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海峡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玄武岩资源,福建将之应用于建筑材料,台湾则进行艺术开发,反思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启示我们要改变思路,加大对玄武岩雕刻艺术的开发与应用。从玄武岩雕饰艺术历史溯源入手,对玄武岩的材质特征、价值内涵、施艺理念进行探讨和归纳,挖掘其中蕴含的典型特征,从奇石雕饰应用角度,思考其艺术美之根源,寻求符合石质特征的表现方式,以期利用独有神韵续写闽台奇石雕刻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白玉藏刀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藏族多种藏刀中的典型代表,其丰富独特、精致华美的装饰纹样颇具民族性和地域性,闻名整个藏区.本文通过对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装饰纹样分类的探讨,进而阐述白玉藏刀装饰纹样的艺术风格与文化内涵.这对于传承与发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丰富和完善藏族文化、艺术、宗教、历史研究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徽州砖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安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砖雕所表现的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视觉美感研究其意象结构之美,分析出它的讲究诗情画意的意蕴之美、神采飞扬的气韵之美、自然朴素的儒雅之美、寓教于美的教化之美以及世俗享乐的情趣之美.同时从这五个方面发现,徽州砖雕是一种富有精神与情感传达的艺术创造,从而揭示其背后深厚的审美内涵和精神文化价值以及对中国传统建筑雕饰艺术的审美文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表现民族历史的艺术形式,在艺术研究领域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由奥运会火炬设计中的传统纹样图案运用说起,引出传统纹样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地位、作用等.然后分析几个典型纹样的艺术特色,最后解析传统纹样图案运用与现代产品设计中的方式,说明现代产品设计中传统纹样图案的展现空间.  相似文献   

9.
传统民居中的门罩雕饰艺术应用范围最广且不受阶级制约,能够体现屋主的审美特征与生活习惯,在共性之下又具有独具匠心的个性细节。赣东北地区有着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民居,其门罩雕饰有着独特的风格韵味,选取赣东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古镇——瑶里,对赣东北地区的传统民居门罩雕饰的艺术特色、文化成因与民俗意义等内容进行采集研究。  相似文献   

10.
和平古镇民居建筑雕饰精美、青砖黛瓦,其砖雕题材丰富、内涵深蕴,作品集吉利祥福、寓教于美、闲情雅致为一体,精湛的刻绘工艺与多样化装饰风格相融合,使其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1.
苗族的龙崇拜是几千年苗族历史、宗教、民俗心理和审美情结的综合反映.发展至今已成为一种潜入民族及个体的深层心理结构里的文化.本文就试从苗绣中的龙造型纹样与汉族龙造型纹样的特点以及深层内涵来对比,对我们更好、更深地了解和认识苗族文化艺术无疑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巫文化的艺术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艺术起源是巫术说的基础上,论述原始艺术装饰纹样的两个层面:自然仿生形与几何形纹样。从中可以了解到原始巫术在艺术发展中的作用及装饰纹样艺术形态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为发达,与欧洲开展了大规模的海外贸易。由此,中国传统丝绸和瓷器装饰纹样对欧洲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导致整个欧洲当时的艺术设计包括瓷器、建筑、家具、墙纸、面料和绘画等都出现了来自中国的装饰纹样元素,中国文化的概念深深扎根在欧洲各国人民心中,并由此催生了法国—中国式洛可可艺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王家大院是我国明清时期民居建筑中的精品之作,建筑装饰中砖雕、木雕和石雕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装饰题材包括动物、人物、植物、器物及其组合等,其中植物纹样在建筑装饰中的应用很有特色,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其纹样的题材具有歌颂文人气节、祈求多子长寿、吉祥纳福、功名利禄和平安的寓意特征,造型上具有具象题材抽象运用、对称和均衡以及繁复中求取秩序的特征,其审美上具有对汉字谐音的借用、生物形态属性的暗喻以及诗词歌赋意境引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2015年“唐崖土司城址”申遗成功以来,城址艺术价值的发掘与研究却相对滞后。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艺术价值研究》(雷宇著)弥补了这一缺撼.该书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成果,是系统研究“唐崖土司城址”艺术的第一部重要著作。该书将城址艺术概括为“选址艺术”“建筑艺术”“石雕艺术”“纹样艺术”等四种类型,并分别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古书画装裱常用天华锦,其纹样题材类型丰富,纹样布局多变,在中国传统丝绸纹样中别具一格.通过对文献资料及图像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文章对其装饰布局以简图方式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其纹样的设计因子体系及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从复原的单元图案中,提取了纹样形态因子及色彩因子.最后结合现代设计法则将天华锦纹样的装饰布局、形态因子和色彩因子应用于丝巾纹样的实践设计中.通过对天华锦纹样的分析及其在丝巾纹样设计中的应用,为现代纺织品纹样设计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川西康巴藏族染织装饰纹样的分类及审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装饰艺术博大精深 ,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奇葩。为了了解藏族装饰艺术地域性、多样性、独特性的特点 ,以继承和发扬其优秀的民族装饰艺术 ,弘扬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 ,本文从川西康巴藏族染织装饰纹样演变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探讨其染织装饰主题纹样的分类、艺术特点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进入20世纪以后,科技界和艺术领域中每次出现的重大变化都会给纹样艺术带来新的课题并引起各种实质性的变化。与现代新的物质条件、技术相结合,现代科技的发展给纹样艺术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处理技术为我们创作纹样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现代纹样设计中,可将传统的审美经验和新时代的审美信息交织融会,创造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纹样。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安定县衙一反举架式的砖木结构建筑,采用砖拱建筑模式而成为唯一的窑洞县衙。更为复杂的十字拱工艺又是窑洞建造中的独特创造。县衙坐西面东是对"八字衙门向南开"、"向明(向南)而治"模式的反叛。上部满拱式大窗承传了陕北窑洞窗棂纹样的组图传统,下部落地式槅扇门又吸纳了徽式落地门窗纹样。"光风霁月"、"青天白日"题额,既打上了"民国"的时代印记,又是书法和雕刻艺术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沥粉画作为一种工艺装饰的画种,它从建筑和家具中走来,成为近年来的新鲜的事物,它突破传统模式,从古建筑上单纯的描绘程式化或象征性的图案纹样,表现艺术构思而形成了一种用沥粉工艺完成的绘画即"沥粉画"。它以独特的工艺效果和浓厚的装饰趣味给人以视觉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