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是区域间气候变化谈判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研究区域出口商品中隐含的碳排放及其增长的驱动因素,通过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嵌套的结构分解分析(SDA)模型,测度能源消费结构等九个因素对出口贸易隐含碳变化的作用,并以江苏省为背景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与1997—2002年相比较,江苏省在2002—2007年出口贸易隐含碳迅猛增长,出口结构变动、最终需求扩张及出口规模扩张是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而能源使用效率的改善则是减少隐含碳排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改进的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对1998-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中的碳排放成本进行定量核算。研究表明,我国进出口贸易引起大量的隐含碳排放,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隐含碳排放量大幅度增加,贸易碳成本急剧增加。对2002年和2007年的21个部门的贸易净出口隐含碳分析,可知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化学工业等部门是造成我国隐含碳顺差的主要部门。针对我国贸易碳成本问题,应从能源结构及贸易结构两个层面制定相关节能减排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以2002、2007和2012年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计算了我国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隐含碳排放,并应用LMDI分解法对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隐含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隐含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木质林产品行业的隐含碳排放主要用于出口产品使用,中间产品消耗的碳排放水平比较高,在碳减排方面存在较大的空间。木质林产品行业隐含碳排放的拉动因素按其促进效应的大小依次为:经济产出、人口规模和能源结构,能源强度则是抑制木质林产品行业隐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全球价值链为气候谈判与国际贸易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从最终需求角度对我国碳排放的部门和国别结构进行追溯,结果表明:我国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664百万吨(M t )增加到2009年的5907 M t。从部门结构来看,我国国内消费和出口碳排放主要集中在“S17电力、燃气和水生产和供应业”等高耗能高排放部门,但随着我国出口结构的改善,高排放部门隐含碳出口比重有所下降。从国别结构来看,欧盟和美国对我国进出口隐含碳的影响在下降,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影响在上升。虽然目前我国隐含碳进口远远少于隐含碳出口,但增长幅度却大于隐含碳出口。从长期趋势来看,如果在国际气候谈判中过分强调国外消费的增加是我国碳排放增长的一大主要原因,可能对中国不利。  相似文献   

5.
采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2002、2005和2007年我国进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并对相应的贸易结构进行了优化分析。我国是国际贸易中的碳污染转入国,且隐含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和金属产品制造业等少数几个高隐含碳排放产业,而这样的贸易结构不利于降低碳排放。为改善现有的贸易结构,给出以下建议:鼓励发展碳污染转出产业以及因贸易而存在少量碳污染转入但顺差额较高产业的贸易;限制因贸易而导致大量碳污染转入且顺差额较低甚至是逆差产业的贸易。  相似文献   

6.
利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根据2000年与2005年的分行业数据,测算出我国出口和进口产品中的隐含碳排放量,显示我国碳排放净输出国的地位。利用贸易隐含碳排放数据,构建"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负责"的碳排放核算框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负责"下核算的我国碳排放总量小于"生产者负责"原则的碳排量,大于"消费者负责"的核算值,且更接近于"消费者负责"原则下的碳排放量。从行业部门看,各行业在三种核算原则下的碳排放量变化规律存在差异。因此,根据"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负责"原则下测算的碳排放量制定我国减排目标,对我国更加公平,也为贸易隐含碳的责任分配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利用MRIO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在2002-2011年间的农产品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结果发现:我国农产品出口、进口隐含碳排放量总体均处于增长态势,且后者增速较之前者更快;农产品净出口隐含碳排放逐年降低,自2003年开始成为碳排放污染转出国;我国农产品隐含碳排放与净出口隐含碳排放较大的省份大多位于东部地区,而中西部地区的隐含碳排放量相对较小。继而采用LMDI因素分解方法,进一步分解农产品出口隐含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有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最后提出优化农产品的进出口结构;全方位监管“隐性”碳排放的国际转移;设定区域农产品生产环境规制级差,实施区域碳转移补偿制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日技术异质性,使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利用WIOD数据库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1995—2009年中日贸易隐含碳进行了测算,测算中考虑了工业生产过程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碳排放。同时,采用SDA分析,对中日贸易隐含碳的变化进行了因素分解。测算结果表明:从1995—2009年,在中日贸易中,中国出口隐含碳从40.78Mt增长到152.78Mt,进口隐含碳从12.25Mt增长到66.87Mt,净出口隐含碳从28.53Mt增长到85.91Mt。因素分解结果表明:在1995—2009年期间,对于中国对日本出口隐含碳的变化,规模效应促使了隐含碳的增长,技术效应促使了隐含碳减少,结构效应影响比较小。  相似文献   

9.
准确识别与评估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确立正确的减排方向十分重要,而地处民族地区的贵州,集欠发达与生态脆弱于一体,影响碳排放的因素更为复杂,这为其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带来巨大挑战.因此,本文基于1997年、2002年、2007年和2012年贵州投入产出表,构建起LMDI模型,把影响贵州产业部门隐含碳排放的因素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从总体上来看,规模效应对隐含碳排放增长起着明显的正向作用,碳排放强度和产业结构对隐含碳排放的影响不是特别明显.从27个产业部门来看,所有部门规模效应的贡献值均为正值,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从三次产业来看,规模效应的贡献值始终为正,结构效应的贡献值有正有负,除在1997—2002年所对应的碳排放强度效应为正外,其余时间段均为负.  相似文献   

10.
隐含碳随着国际贸易出现了国际转移,但国际贸易碳成本并没有随着转移,加之各国的碳结构并不相同,从而出现了"碳泄漏"、竞争力损失等问题。隐含碳引起的碳关税等气候贸易措施对当前多边贸易体制形成了包括理念和原则在内的诸多挑战。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多边贸易体制应从理念衡平等四个方面进行应对。中国作为世界第一隐含碳排放国,应从挑战和未来策略中得到启示,构建自己的低碳发展和贸易路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国际社会适应低碳时代对企业环境责任的立法影响,认为低碳时代中国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制约因素有:立法的滞后性、企业节能减排量化指标的模糊性、低碳时代企业环境责任衡量标准的不统一性、引导企业节能减排的碳交易市场秩序的不健全性、低碳时代企业环境责任自律性机制的薄弱性等.企业环境责任履行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基础.健全企业环境责任法律制度是中国适应低碳时代企业环境责任立法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2.
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存在重大差别,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一违法行为,可能既构成违约,又构成侵权.如何处理二者的竞合,对司法实践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3.
责任伦理是科技时代的伦理,它是一种远距离的、整体性的伦理,它强调行为者应当积极对自身的行为承担责任,理性而审慎地行动。现代企业是科技时代的团体性的责任主体,它是具有独特的行为能力、享有决策的意志自由、对自己的行为有认知能力且对行为后果负责的集体性的行为主体。企业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的责任伦理,它具有未来导向性、连续性与整体性,企业社会责任强调企业道义责任的担当。  相似文献   

14.
追求正义是人类的普世性原则,是一切法律秩序的基础。司法权委由法官行使,实现司法正义应是法官根本的价值追求;理性裁判是法官实现司法正义的有效载体;发现法律是法官理陛裁判的科学路径;当司法正义实现不能之时,即为法官责任产生之日。  相似文献   

15.
研究公法,重在研究其核心——公权力,特别是如何规范公权力的赋予和运行,把日益扩张膨胀、专横霸道的公权力关进适当的笼子里。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运用公民的公权利来制约国家的公权力。公民的公权利,核心是政治权利。近年时有发生公民行使公权利批评揭露政府及其官员的弊案,与政府的公权力发生矛盾冲突而被非法问罪。该问题的实质是如何正确对待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公权利(舆论监督权)与政府公权力的克制义务的公法关系问题。政府及其官员在事关其公务行为上无权提起名誉权诉讼。  相似文献   

16.
护理工作与护士的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士在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 ,因种种失误可能会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对此 ,应加以了解和注意 ,以确保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 ,有效地规避职业风险  相似文献   

17.
问责制理论来源的梳理与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于“问责制”的理论来源,当前学术界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六种:是现代宪政民主政体的要求;来源于《论法的精神》和《社会契约论》中的思想;是民主政治的要求;来源于委托———代理理论;是权责对等原则的具体要求;符合党纪、政纪精神。然而当前理论界的探索仍存在视角单一,重来源轻实践的缺陷,但如果抽象其本真价值来看,这些观点体现了行政价值的回归。  相似文献   

18.
大学教育与社会责任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从社会作用看,大学社会责任有教育责任、学术责任、服务与引领社会责任和国际责任;从工作职责看,包括政治责任、道德责任、法律责任、质量责任.因此,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开展高水平教育、教学活动,完成育人等任务.大学在追求真理的同时,要时刻彰显服务社会发展,传承文明进步的根本职责.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面向 2 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 ,也是现阶段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级各类人才培养需要而必须进行的一项深刻改革。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阵地 ,要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就要深化学校的整体改革 ,改变那种把教育仅仅当作教授书本知识的狭隘思想。真正把教育当作学习交流和自立探索的过程 ,实行启发式、讨论式等各种教学方法 ,把教育过程变成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求解的过程 ;改变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倾向 ,着重培养和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改变过于僵化的教育教学体制 ,建立有利于开发各种人才的潜能…  相似文献   

20.
文责共负论     
长期以来,出版界有个通行的提法--文责自负,但在著作权司法实践中,往往实行的是作者与出版者文责共负.这主要是因为在出版活动中,编辑与作者是法理上的合伙人,编辑参与了对作品精神价值的创造.文责应该共负,而且应该细分,归口追究.对各自应负和所侧重应负之责,究竟如何归口与追究,从而建立一个合理科学的归责体系,尚待有关专家的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