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6-79
英伽登是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从现象学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结构层次、体验作品的各种方式、作品的具体化、积极阅读和消极阅读、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区别、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英伽登是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现象学文学作品论,从现象学观点出发,对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和结构层次、体验作品的各种方式、作品的具体化、积极阅读和消极阅读、艺术作品与审美对象的区别、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的区别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对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玉能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2):48-54
盖格尔是德国现象学关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直接把现象学方法运用于美学研究领域,运用现象学的观点与方法反思和批判了西方传统关学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模式、心理学模式,确立了现象学艺术意味论。现象学艺术意味论,具体研究了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文学艺术的各种意味、文学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关系,对德国文学思想转向现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玉能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2(2):57-64
盖格尔是德国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直接把现象学方法运用于美学研究领域,运用现象学的观点与方法反思和批判了西方传统美学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模式、心理学模式,确立了现象学艺术意味论。现象学艺术意味论具体研究了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文学艺术的各种意味、文学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关系,对德国文学思想转向现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玉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25-29
盖格尔是德国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直接把现象学方法运用于美学研究领域,运用现象学的观点与方法反思和批判了西方传统美学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模式、心理学模式,确立了现象学艺术意味论。现象学艺术意味论,具体研究了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文学艺术的各种意味、文学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关系,对德国文学思想转向现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胡塞尔意向性学说与现象学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启群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文章从胡塞尔早期提出的意识活动的“实在的”内容和“意向的”内客出发,分析了胡塞尔意向性理论中的核心范畴noesis和noema的原本涵义,揭示出意向性概念的非对象接近性质。由此对现象学美学中,用胡塞尔意向性理论来解决审美主客体关系以及美学本体论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提出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陶国山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5(4):112-117
英伽登认为审美经验活动开始于对实在事物的认识,审美对象是审美经验的产物,但是审美对象不同于实在事物,审美对象形成后也不局限于实在事物。本文探讨了英伽登的这一美学思想,即审美经验活动经历预备情绪,审美对象的形成和作为审美特质的审美对象质和谐的产生过程。在形成质和谐的基础上,审美经验过渡到它的最后阶段,就是对价值的认识。英伽登运用现象学方法论证了审美经验活动过程,其中体现着他对于存在问题的深层次思考。 相似文献
8.
张映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6):43-46
理念论构成柏拉图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甚至全部思想的基础,其理性主义和本质主义的特质以及现象学直观的方法给胡塞尔建立严格科学的现象学哲学以重要的启示,构成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始源. 相似文献
9.
窦可阳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8,6(10):34-36
“言、象、意”的本文层次理论本乎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它分别以“言”、“象”与“意”三个概念来对应文学本文的三个层次,一方面,这三个层次的“异质层递性”正对应着英伽登的文学本体层次结构论;另一方面,所谓“得意忘言”的理论对应着现象学的“悬置”理念。中西方这两种本文层次观又都指向了直观的思维方式。虽然两种本文层次观产生于不同的话语背景,但它们的比较研究却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融会西方文艺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张玉能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1):54-60
盖格尔是德国现象学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直接把现象学方法运用于美学研究领域,运用现象学观点与方法反思和批判了西方传统美学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方法和认识论模式、心理模式,确立了现象学艺术意味论。现象学艺术意味论,具体研究了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文学艺术的各种意味、文学艺术与审美活动的关系,对德国文学思想转向现代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钱立卿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15-122
科学论是胡塞尔的重要思想,也是现象学哲学的核心概念。胡塞尔在《观念III》中以自然科学为例,探究了自然区域内科学论的两个基本主题,即不同科学之间以及自然本体论与现象学之间存在何种联系。本体论关注的是本质间的结构关系,它是胡塞尔哲学的核心课题之一。但科学的基本概念,本质及本质间关系,甚至整个对象区域的基本公理,都只能在理性现象学的语境中才能获得最终理解。通过现象学的阐释,可以发现本体论与现象学论题之间的交互性,然而整个科学论的奠基关系只能是单向度的,即现象学原则上独立于本体论,但本体论的证成却必须绝对地依赖先验的、构造的现象学。 相似文献
12.
王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1):21-24
在现象学视野的观照下,审美经验的一般精神结构包括意向性、想象与理解。意向性是审美经验发生的起点,它廓清了审美对象的所指,揭示了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的亲密关系,呈现了经验的内在时间性。想象是审美经验中最活跃的精神结构,是一种在直观中再现一个其本身并不在场的对象的能力。理解是审美经验中具有理性功能的一种精神结构,意味着审美意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13.
牟方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8(4):58-65
为了实现现象学方法的美学开展、接续并发展中国现代意境美学传统,张祥龙在深入接受现象学思想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美学观。其“美感论”中的“美感体验论”接受了胡塞尔的“直观”说和海德格尔的“体验”说,“美感居中论”接受了胡塞尔的“意向性构成”思想和海德格尔的“视域构成”思想;其“审美对象论”接受了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现象”思想。张祥龙对现象学思想的接受具有准确深入、中西会通的特点,其接受意义有二:就目的言,他通过接受现象学思想既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象学美学理论,又接续并发展了中国现代意境美学传统;就方法言,他的接受与建构实践为如何融通中西美学资源进行理论创新作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14.
张文初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109-114
对既定理性观念及与之相关的“诗意建构”的态度可以说是现代西方现象学和中国传统意象论对话的一个主题。现象学和意象论都有对既定理性观念第一性的排斥,但两者的“排斥”有深刻的差异。与之相关的“诗意建构”也为意象论和海德格尔式的现象学家所重视,但同样,其内在的相异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5.
武克勤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1(3)
英伽登的美学研究立足于对文学作品本体的存在性考察,力图在本质直观的描述与分析中构建创新性的层分结构模式,进而实现对现象学理论与方法的创造性应用.英伽登在对各层次语言现象的区别中注重异质性却忽略了具体的内涵;揭示了作品结构的动态特征却没有在理论上加以展开;将研究对象界限于完成后的作品内部却无法回避主客关系中的作者意向问题.他将作者的生活体验与现实世界对立起来,其观点中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之处,正体现出现象学在割裂了主客体关系同现实世界的联系后所面临的理论困境. 相似文献
16.
沈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在经典作品标准的讨论中,西方文学评论家持有二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绝对论者认为经典作品以其不受时代变迁影响的绝对内在质量而流芳百世。相对论者则认为经典作品是那些适应了某一时代的社会和文化需求的作品,它们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王敏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1(1)
日常生活与审美的互渗趋势已成为当代社会愈发普遍的现象,这在当代的艺术、传媒的实践中尤为显著.日常生活的审美呈现在于我们赋予日常生活以形式,使其存在进入无蔽之状态,成为一种有意义的生活存在.审美活动只有在对日常生活的直观中才能达到其本质,植根于日常生活也就是回到其自身的本真生活方式.审美的活动建立在日常生活的时间中,并且使日常生活成为一种观看活动而被赋予形式. 相似文献
19.
张淳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87-91
语言文化差异会导致文学作品翻译的损失。对文学作品翻译中审美层面的损失进行适当的补偿,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文中的审美元素,以使原作和译作在审美效果方面取得等值效果的最大化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种审美补偿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对审美形式的功能丧失的补偿;对审美价值冲突损失的补偿;对审美形义统一性丧失的补偿。文学作品翻译的审美补偿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文学作品翻译的质量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萍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0(1):106-108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这本著作中,海德格尔通过“物与作品”、“作品与真理”以及“真理与艺术”三重追问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现象学结构,即存在者成为其自身——作品的作品性;作为自身的存在者是什么——艺术作为真理的无蔽的设立;作为自身的存在者如何是——艺术创作作为对无蔽真理的显现与保存。作为这个结构的一个结果,是传统形而上学美学在其自身的三个维度里的解构,即艺术作品作为构形的质料,艺术的本质即美作为认识性真理的感性显现,艺术创作作为对真理的模仿。海德格尔用现象学的方法完成了对艺术本质的考察,作为这样一种考察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传统形而上美学在其自身结构中的解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