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师传道     
陆宗达曾拜国学大师黄侃为师。 见过先生,黄侃一个字也没给陆宗达讲,只给他一本没有标点的《说文解字》,说:“点上标点,点完见我。”陆宗达依教而行。  相似文献   

2.
章黄学派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对汉字体系的系统性进行探索 ,从章太炎首创的“语根”说 ,到黄侃对“变易”和“孳乳”、“笔势”和“笔意”的深入阐释 ,从陆宗达的字源学研究 ,到王宁关于汉字构形学理论框架的建构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不断完善 ,章黄学派的汉字系统观念已逐渐发展为一种科学系统的汉字理论 ,成为我国汉字学史上一条闪亮的红线  相似文献   

3.
嫁给拜类     
都市放牛 《可乐》2008,(9):61-61
女人瞎了眼睛,才会嫁给拜类。此拜类当然非彼败类。彼败类不值一提,此拜类更是不如不提。让女人崇拜的男人,自然不是省油的灯,基本上都有两把刷子。卡莱尔在《英雄与英雄崇拜》一书中说:"被崇拜就是自身具有生命力的光源,让人挨近他便感觉幸福和快乐。"  相似文献   

4.
音近(同)义反(对)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现象。不少语言学家注意到了这一语言事实,如黄侃、黎锦熙、王力、陆宗达等。他们只是指出了这一语言现象的存在,并没有做详细的统计和分析。在此将所收集的具有音近(同)又反(对)这一特性的100多个词,分列为五种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5.
比勘百衲本与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蜀书》的异文,并纠正标点本的一些文字讹误。  相似文献   

6.
星期三,我看到赵仔旭的书包鼓鼓的,便笑着对他说:"你的书包该‘减肥’了!"他笑了笑,什么也没说。要上美术课了,可我美术书没带,我对赵仔旭说:"借我用一下美术书?"他爽快地说:"自己拿。"我就在他的书包里找,一大堆东西,很不好找,我边找边想,他的书包怎么还没"减肥",找本书也这么难?我一本一本地找,嘴里还念念有词:"找本书实在是太难了!"哇,终于找到了,我高兴地叫起  相似文献   

7.
《西夏纪》史料集中,为研究西夏史的入门读物之一,且为论著所广泛引用,点校本的整理出版,极大地方便了学者学习和使用该书。但点校本在断句、标点方面疑误较多,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本文在全面检阅该书并稽核他书的基础上,选取部分典型例句,以虚词、词义、史实、引文不足、下衍等方面,对断句、标点提出商榷意见,并列出正确的标点,以补正原书。同时说明整理古籍应以求实的态度,慎之又慎,断句、标点亦非易事。  相似文献   

8.
正"冤生孽结",这温州话词组在林斤澜小说《去不回门之一去门》中多次出现。正像作者说的:"冤生孽结。"这句话挂在老百姓嘴边,可以微笑说出来,也可以是咀咒,也可以惊呼着表表快意。这是语言中的百草膏万金油。小说第一次出自一位老道婆之口:小道姑一出世,父母就上道观烧香、点蜡烛、写黄纸名字,刚会走路就在正殿高门槛上滚进滚出,磕头拜老道婆做师娘。老  相似文献   

9.
比勘百衲本与中华书局标点本<三国志·蜀书>的异文,并纠正标点本的一些文字讹误.  相似文献   

10.
一近代著名国学大师黄侃先生生前手定出版的著作,有《文心雕龙札记》、《集韵声类表》等。60年代,中华书局又编辑、出版了《黄侃论学杂著》一书。由于知之者稀,故其名不彰,国内学人甚至有不知黄侃其人者。也有人对这样一位国学大师著述这样少,难以理解。这种情  相似文献   

11.
古本纽和古本韵是黄侃古音学的基石。本文正面阐述黄侃以代表字的切上字推求古本纽从黄侃所举本声本韵、本声变韵、变声变韵三类代表字概括出推理逻辑式,即从个别到一般,进而在一般意义的逻辑法式上看出黄侃在“求解古本纽”本题时并没有涉及古本韵问题,只是代表字的选择和分类才把韵部作为参照,而这是找代表字,不是找古本纽。从大量的审音表目材料看,也可说黄侃古本纽从中古声类音系系统内部审得,更能表明求古本组与古本韵无关。黄侃把中古开合口一等、四等韵作为上古本韵的选择对象,按此标准在黄侃求证古本韵时列出的作业表:钱玄同《韵摄表》上作业,准确率分别达97.1%和91.1%。求古本韵与古本纽无关。以一等韵和四等韵为上古本韵,合乎现代音系学原理。黄侃还中经钱玄同受到高本汉的间接影响。黄侃并没有用循环论证。  相似文献   

12.
黄侃古音研究上的贡献在我国语言学界是有口皆碑的,尤其在运用黄侃古音学结论解决训诂问题方面,常常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可是黄侃探求古音的方法却往往遭到指责。有人说,黄侃的研究方法是唯心主义的研究方法,认为“黄侃在古音学上虽然有一些贡献。但是他在研究方法上的坏影响远远超过了他的贡献。”黄侃的古音学说究竟有多少合理的成分,或者一无是处。本文不做深入的探讨,仅就其探求古音的途径和方法抒发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3.
黄侃治学     
民国学人中有三个著名的"疯子",一个是被黄兴称之为"章疯子"的章太炎,一个是刘师培,还有一个就是被称作"黄疯子"的黄侃。有意思的是,这三人不仅都是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而且章太炎、刘师培与黄侃还是师生关系。这三人的共同特点是:学问大、脾气怪,其中黄侃的脾气之大、性格之怪更是学界闻名。  相似文献   

14.
自清代以来,学者们十分重视《广韵》的校勘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黄侃继承清代传统语言学成就,在《广韵》校勘及其音系研究上开掘甚多。黄侃独特的批校方式,与清儒迥然不同,他把校勘重心放在《广韵》音系的整理上,归纳《广韵》韵类与古韵的关系,梳理《广韵》又音,探寻《广韵》韵字与《说文》的关系,阐释文字孳乳变易过程,努力使《广韵》研究与《说文》《尔雅》结合在一起,使得音韵、文字、训诂融为一体,成为一个系统。所以,黄侃不仅校勘《广韵》,而且通过校勘《广韵》进行音韵文字的综合研究,以探讨《广韵》当时编撰上的问题。文章循此思路,把研究重点放在黄侃与陈澧《广韵》音系的比较上,并就陈澧《切韵考》中的《广韵》韵类与“增加字”等与黄侃批校之关系做了深入探讨,从而全面展现黄侃音韵学之渊源,总结黄侃校勘中之得失。  相似文献   

15.
轻松一刻     
《社区》2012,(21):58-58
打标点有一位同学作文的标点有一些问题,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问话。老师是一个非常健谈的人,可就是口封不严,唾沫满天飞,小雨点直打在这位同学的脸上,出于礼貌,同学一直未发言。终于雨点太大,同学不能忍耐了,委婉地说了一句:"老师,你光说话,不打标点,好不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黄侃读书治学的方法作了探讨,全文分为六个部分:一写黄侃藏书的特点;二写黄侃读书治学从目录学入手;三写黄侃读书治学有很强的计划性;四写黄侃采用博览与精读相结合的方法读书;五写黄侃读书无不施圈点;六写黄侃读书善于思考,并注意总结规律。  相似文献   

17.
训诂学的现代观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训诂学的传统观念形成于唐代的孔颖达,而国学大师黄侃则创立了训诂学的现代观念。黄氏界说一出,训诂学的现代观念有了很大发展,主要有“分工派”与“综合派”两家。前者以陆宗达、王宁的“古代文献词义学派“影响最大,后者以殷孟伦、许嘉璐等的“综合派”为代表。笔者在考察以往训诂学史的基础上,继承章太炎、黄侃的学说,首次提出训诂学的“二重性”问题,并将训诂学划分为三个部门:“词义生成学”、“微观文献疏证学”与“古代文献词义考证学”。前二者属训诂学的基础理论学科,后者属训诂学的应用学科。  相似文献   

18.
在《后汉书》、《三国志》、《旧唐书》、《旧五代史》、《明史》等史书的中华书局标点本中,有些标点断句尚值得商榷。兹列出八例进行分析,并提出重新标点意见。  相似文献   

19.
《史记》残缺与补窜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云:“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又云:“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初而讫,百三十篇。”班氏父子云,《太史公书》十篇缺,有录无书,其字数理应少于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但是今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不仅一百三十篇粲然具在,而且却有五十五万五千六百六十字,反比原著多近三万字,而记事涉及太初以后事,乃至昭宣元成之际。显然今本《史记》已非《太史公书》原貌。梁启超说:“现  相似文献   

20.
憋宝是一乐     
"憋宝"是北京的一句土话。何曰憋宝,曰:旧书。旧书何为宝?曰:有价值之书,当视为宝。倘若您不喜爱书,另当别论。逛书摊,憋宝,其中的乐趣只有喜爱者,方能领略它的妙处。 水流云在轩主人邓云乡先生曾经在《书忆》中谈到逛书摊的妙处:"逛书摊的最大乐趣在于'自由发现',溜溜达达,自由自在,无目的顺着走过去,忽然在一个摊前,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书、名气很大的书、有品位的书、很感兴趣的作者的书……总之,它忽然引起了你的注意,抽出来看或者一翻开就有惊人的发现,或者翻了两页,渐入佳境,也有可能前后翻翻,都不感兴趣。虽然情况各有不同,但这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