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在我国古代戏曲史上,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有其特殊重要的地位。 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生于至元十三年(1275),卒于至正五年(1345)之后不久。古汴(今河南开封)人,长期侨居杭州。据《录鬼簿续编》记载,他“以明经累试于有司,数与心违,因杜门养浩然之志。著《录鬼簿》,实为己而发之。”在《录鬼簿》这部寄托着“浩然之志”的怨愤之书中,他一反封建传统观念,把当时地位低微的戏曲作家与“圣贤之  相似文献   

2.
元散曲做为一代新的诗歌样式,在艺术上,是与唐诗、宋词“不共时”的“佳味”。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序》把杂剧、散曲比做风味独特的“蛤蜊”,说:“吾党且啖蛤蜊,别与知味者道。”散曲作家王举之,也提出了散曲的“蛤蜊”风味。他的一首[折桂令]《赠胡存善》写道:“问蛤蜊风致何如?秀出乾坤,功在诗书。”可见元人已认为散曲有艺术上别具风味,不同于以前的诗、词。  相似文献   

3.
《乐府群玉》选编者为胡存善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府群玉》的选编者,任中敏疑为胡存善,隋树森据贾本《录鬼簿》中的一条材料反驳之而定为无名氏。实际上,隋先生忽略了《录鬼簿》存在多种版本的复杂情况。爬梳《录鬼簿》诸版本著录《丛珠》的情况,可以确定《丛珠》的归属,藉此可以进一步证明《乐府群玉》的选编者为胡存善。《乐府群玉》“编次有伦”的特点以及选曲风格与《录鬼簿》胡存善小传等材料相契合;该书张可久小令精选自《今乐府》,而后者是胡氏对张可久30年创作的精选;胡氏交游广泛,具有较高的解曲能力和编刊散曲集的经验,这些都是胡存善选编《乐府群玉》有力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我们研究元杂剧的分期问题,是为了弄清元杂剧创作发展的阶段性和规律性。而分期的主要依据,自然只能是各个不同时期杂剧作家的创作实践。但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元代杂剧作家,除个别人物外,都难以确考其生卒年月;其剧本的写作时间,那就更难论断了。能给我们提供一点时代线索的,只有钟嗣成的《录鬼簿》。《录鬼簿》里将元杂剧作家分为三期:一、“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传于世者”和“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二、“方今已死名公才人,余相知者”和“已死才人不相知者”;三、“方今才人相知者”  相似文献   

5.
睢景臣,生平事迹不详。据钟嗣成《录鬼簿》记载:“大德七年,公自维扬来抗州,余与之识。自幼读书,以水沃面,双眸红赤,不能远视。心性聪明,酷嗜音律。”撰有杂剧三种,后人辑有《睢景臣词》,均不传。据近人隋树森所编《全元散曲》,存套曲三首,所写[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散套,是元代散曲中的优秀篇章。《录鬼簿》云:“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哨遍]制作新奇,诸  相似文献   

6.
《东堂老》是元代杂剧作家秦简夫的作品。关于他的生平,所知极少。《录鬼簿》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大概与钟嗣成系同时代人,且互相熟识。据其小传:“见在都下擅名,近岁来杭回”(按天一阁本作  相似文献   

7.
元曲家有两个刘时中。一见于《录鬼簿》。一见于《录鬼簿续编》。但是自清代以来的有关记述中却多将两个刘时中混为一人。直到一九八五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元曲纪事》(王文才编著)刘致条仍云:“考《录鬼簿》列时中于前辈名公,《续编》又复重见”,并依诸多文学史之误,承袭清人顾嗣立《元诗选》之说,谓刘时中待制初仕永新州判。其实,刘时中待制系《录鬼簿》所载之曲家。其人名致,字时中,原籍系山西石州  相似文献   

8.
《录鬼簿》和《录鬼簿续编》(以下简称《续编》),是研究元代及明初杂剧作家的重要历史文献,历来为中国戏曲史研究者所重视。《录鬼簿》作者,毫无疑义,是元代杂剧作家钟嗣成(字继先)。但《继编》作者是元末明初哪一位杂剧作家呢?中国戏曲研究院编辑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二)(以下简称《集成》)中收录了这两部珍贵的历史文献,《续编》题为明初无名氏编撰。《集成》在《续编提要》中解释说:  相似文献   

9.
钟嗣成作《录鬼簿》的目的是要为那些地位卑贱的曲家立身扬名和为后世的曲家提供借鉴。《录鬼簿》用以指称元曲的名词虽然很多,但内涵清晰,对元曲的曲体有着明确的界定。《录鬼簿》在对曲家加以记载和排列时,又具有清晰的历史发展意识,通过七类曲家的排列,展示了元代杂剧发展的三个时期。《录鬼簿》不仅记载了元代曲家的生平与剧目,而且在简短的评语与吊词中,也对戏曲和散曲的文体特征、功能、题材、构思、语言、音律等问题都表明了自己的见解。《录鬼簿》开创了通过对作家和剧目的记载,来表达自己戏曲主张的理论形态,明确提出了剧学研究的范畴,其对元杂剧的分期也为后世的元杂剧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究竟是太医院尹还是太医院户,学术界早在50年代就曾展开过讨论,其结果以大多数人接受太医院户说告终。迄今为止,多数人仍持院户说。争论是由《录鬼簿》的不同版本引起的:现存的各种明代版本《录鬼簿》皆作“太医院户”,清代的本子则作“太医院尹”。“户”“尹”形近,犹以草书为甚,故很容易致误。持院户说者认为:清代各本《录鬼簿》晚出,当从明代诸本为是;且金元两史官志  相似文献   

11.
《录鬼簿续编》一书,原本未署作者姓名,亦不载序文题跋。该书最早发现于四明范氏天一阁藏书楼,系明代蓝格抄本,附在元末明初戏曲家贾仲明增补的《录鬼簿》一书后。近人根据《录鬼簿续编》中所记述的一些戏曲作家和《续编》作者的往还年代,证明《续编》作者的年龄恰与贾仲明相符,以放就假定《续编》和增补本《录鬼簿》都是出自贾仲明  相似文献   

12.
曲目是传统曲学中具有“史”的理论框架的批评形态,在成书模式上属世代累积型.元明之际的《录鬼簿》、《录鬼簿续编》、《太和正音谱》之间存在明显的承传关系,并以剧本存目为中心,描述了元剧史的发展进程.钟嗣成是《录鬼簿》的最后编纂者与修订者,《录鬼簿续编》对《录鬼簿》的增补,依据的是天一阁本,开启了无名氏剧目辑录之风.《大和正音谱》曲目的蓝本是《录鬼簿》,并参考了元人曲选,但成就不高.三种曲目对后代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3.
李好古及《张生煮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好古,生卒年不详。今行曹栋亭本、天一阁本《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篇,并于其名下记其里贯。曹栋亭本记其为“保定人,或云西平人”;天一阁本记其为“东平人”。孙楷第在《元曲家考略》中根据许有士《至正集》《和原功钓台寄李好古韵》诗句“可人章遇吾乡彦,袖得春风入帝城”,认为“有壬先世居颍,后徒汤阴。李好古籍贯,据曹栋亭本《录鬼簿》之又一说,为西平人。据《元史》《地理志》,汝宁府所领县有西平。  相似文献   

14.
<正> 元代杂剧创作蓬勃发展,出现了众多的作家作品。据元人钟嗣成的《录鬼簿》记载,那时影响比较大的戏剧作家就有一百五十二位,作品名目计有四百余种。同时,杂剧的演出也遍及各地。元人夏庭芝《青楼集》中说:“内而京师,外而郡邑,皆有所谓勾栏者,辟优萃而隶乐,观者挥金与之。”这正是元杂剧演出的实况。随着杂剧创作和演出的繁荣发展,出现了一批理论性和记述性的戏剧批评著作,如燕南芝庵的《唱论》、周德清的《中原音韵》、夏庭芝的《青楼集》、钟嗣成的《录鬼簿》等。这些著作都是当时戏剧创作和演出经验的总结,是艺术实践的产物,对戏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指导和推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最早明确提出对元杂剧分期的是近代学者王国维。他的《宋元戏曲考》主要根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对元杂剧作家的分类序列,而把分类的时间具体化。他说: 至有元一代之杂剧,可分为三期: 一、蒙古时代:此自太宗取中原以后,  相似文献   

16.
杨显之杨显之是元代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的“莫逆交”,曹本《录鬼簿》记载:“杨显之,大都人。与汉卿莫逆交,凡有珠玉,与公较之。”《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仅作“大都人,与汉卿莫逆交”。天一阁本有增补:“大都人,关汉卿莫逆交,凡有文辞,与公较之,号‘杨补丁’是也。”从这极简略的传记中可知,关、杨两大杂剧家都是大都人,关汉卿在剧本创作中经常征求显之意见,杨氏亦颇精于此道,从而获得了“杨补丁”的雅号。杨氏作剧八种,今存《酷寒亭》、《潇湘雨》。作为代表作的《潇湘雨》,写一个丈夫背亲弃旧,妻子被遗弃、虐待而终于复合的故事。剧中,先是父女失散,后来父亲做了肃政廉访  相似文献   

17.
一 馬致远是元代自树一帜,独具风格的剧作家,在艺术上影响較大。他的生卒年无法确指。据写于一三三○年的钟嗣成《录鬼簿》的“自序”,将他列在“前輩已死名公才人”里,推得他死于钟嗣成写自序之前。他自己写了[中呂粉蝶儿]曲,內有“至治华夷”句,知他在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二三年尚健在,又推得他可能于一三三○年前不久。再据他的散曲,他的一生約可分为五十岁左右以前,基本上过死  相似文献   

18.
宋人有“夺胎换骨”之说,黄庭坚谓:“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渊明、少陵不得工也,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惠洪《冷斋夜话》)然而,诗吟咏情性,要写真实感受,师前人意,用“夺胎换骨”法,必然作不出好诗.曲则不然.曲以巧取胜,能化用前人诗词,推陈出新,即为高手.元代散曲家薛昂夫有三首小令,化用前人诗词语,翻新出奇不露痕迹,可谓“夺胎换骨”之高手.薛昂夫名超吾,字昂夫,又称马昂夫,字九皋,回纥(维吾尔)人.元代钟嗣成《录鬼簿》称“马昂夫总管…  相似文献   

19.
乔吉(1280—1345)字梦符,号笙鹤翁,又号惺惺道人。以太原人寓居杭州。在散曲创作上他和张小山齐名,同为元代后期的散曲大家。乔吉的好友,元代戏曲家锺嗣成在《录鬼簿》中曾为乔吉立传。元末学者陶宗仪在《辍耕录》卷八曾记载了乔吉“博学多能,以乐府称世”的事实,並记录了乔吉著名的作曲理论“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明代朱权在(《太和正音谱》评论乔吉曲作曰:“乔梦符之词,如神鳌鼓浪。若天吴跨神鳌,噀沫子大洋,波涛汹涌,截断众流之势”。李开先对朱权的评论则有新的补充。他说朱权之评词“此特言其雄健而已,要之未尽也。以予论之,蕴籍包含、风流调笑,种种出奇,而不失之怪;多多益善,而不失之繁;句句  相似文献   

20.
罗贯中(1330—1400)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传统小说作家,他的生平事迹不见经传,历史上的一点文字记载也很不一样,其中贾仲明的《录鬼簿续编》的记录文字较为可信,说他是太原人,号“湖海散人”,写过很多小说,不只写历史小说,还写词曲和杂剧。大家熟悉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不仅是罗贯中最优秀的作品,就是放在世界名著的行列里,也不失为一部伟大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