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然界的内在价值和自身利益问题 ,是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核心问题之一。非人类中心主义从所谓自然万物都有其平等的存在权利的观点出发 ,认为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 ,应从过去的纯粹“经济的视角”转变为“伦理的视角” ,尊重并承认自然界的多方面价值。人类中心主义否认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但承认自然具有价值 ;同时认为 ,价值是相对于人类主体而言的 ,人类是自然万物的价值主体。自然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应然基础 ,人类中心主义赋予自然的价值以新的涵义 :自然不再是处在人类活动之外的物质运动形式 ,它还是人类生存于其中且永远不能离开的客观环境 ;自然物不再只是人类物质活动的材料对象 ,它还是人类周围有机环境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生态批评的理论与实践中,“生态中心主义”往往被视为其重要的理论立足点。然而,“生态中心主义”这一概念本身却面临着理论困境,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虚假命题,而备受抨击的“人类中心主义”却有其存在的充分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因而需要抛弃的不是“人类中心主义”而是“人类沙文主义”。温和的、理智的“相对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批评的理论立足点。  相似文献   

3.
一些西方学者依据他们对马克思自然观念、"控制自然"概念以及马克思与启蒙主义关的理解,把马克思看做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者.而实际上,马克思的自然观念无论在生存论意义还是实践论意义上都蕴含着深刻的生态意蕴;他所说的"控制自然"是对自然有意识、有计划地合理调节和管理;他与启蒙主义是辩证的二重关系.因此,马克思不仅不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者,而且他还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对立,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淮论坛》2001,(1):20-23
“人类中心主义”这一外来词 ,自西方传入我国理论界后 ,人们对它的涵义众说纷纭。其中常见的一种现象是用其词而不究其义 ,且对它的认识往往偏离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主流 ,而仅仅局限在传统观念上 ,甚至把“人类中心主义”等同于“人类征服主义”、“自我中心主义”等等 ,把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出现的主观根源都归结为“人类中心主义” ,进而从根本上否认现实的人类实践活动。为此 ,本文试图为“人类中心主义”正名 ,在着力把握“人类中心主义”的真实内涵 ,反思引起生态危机的原因的基础上 ,论证从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出发可以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态度和人类生存的永恒支点 ,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5.
曾文婷 《社会科学家》2004,19(1):103-105
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今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它反对生态中心主义,也反对另一种粗陋的早期人类中心主义,即技术中心主义,其基本原则是“反对生态中心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它认为人类在反对生态危机、重新检讨自身对自然界的态度的同时,不应放弃“人类尺度”。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文明早期阶段 ,人们用“神灵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来对待自然。认为自然本身是自在自为、凌驾于人之上的神。因而 ,人必须对自然顶礼膜拜。此时 ,人的主体意识尚未觉醒。文艺复兴以来 ,人们用“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来对待自然 ,坚信“人定胜天”、“人是万物之灵” ,因而 ,人类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支配自然。这一价值观对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是危险的。而当代 ,人们正在建构“生态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它要求人类全面承认自然生态的内在价值 ,与自然界和谐相处 ,从而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界的理性自谦。  相似文献   

7.
现代人所面临的各种生存“困境”,其根源在于人类自身。人类中心主义作为人类的一种价值选择,既有其合理性,又有其局限性。因此,“智力圈”时代的现代人需要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的内容在于对当代人的各种对象性关系的文化、价值内蕴进行重新审视和重新定位,其实质则在于呼唤理性的新启蒙,探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合理性基础,积极塑造未来科技、经济、文化与社会协同发展的高度文明社会所需要的集主体性、创造性精神与批判性、宽容性品质于一身的“新人”。  相似文献   

8.
杨翘楚 《理论界》2008,(5):130-131
为了在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中找到人类中心主义成立的依据,本文首先论证了传统的“关系价值论”之外的“自我实现”价值的存在,然后分别分析了这种“自我实现”意义上的价值溯及人类、其他生物、生态系统时的结果,通过比较得出人类中心主义成立的依据之一是,人类可以用理性克制和转化其欲望。从而避免地球的资源因一个物种而耗竭,生态系统因一个物种而崩溃。  相似文献   

9.
环境伦理坚持还是走出人类中心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这两种环境伦理观是当今环境伦理学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作者通过剖析这两种环境伦理理论以及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在处理环境问题及其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时所处的困境 ,论证了树立与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期的人类有不同的内在动机支配 ,从而使人与自然呈现出特定的整合关系。现实原则和功利目的原则支配下的传统人类中心主义 ,实质上是不同利益集团以各自利益为中心的狭隘观念。它带来环境与生态危机、资源与能源短缺、“南”“北”发展不平衡等全球性问题。但因此而要“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在本质上只是一种远离现实的空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全新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这种新的人类中心主义是在对东方古代“天人合一”价值观、西方近代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以及现代环境伦理学加以扬弃、超越和整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它融精神价值于其中 ,是以整个人类的共同价值为终极关怀、力求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追求真善美统一的全新的价值观念。确立这种价值观念的过程乃是重建人类生存法则的漫长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