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三十年来,日本的经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一九五五年,日本[按一九七○年价格与汇率折算]的每人平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五百三十八点六美元,而到一九八○年就提高为二千九百八十九美元,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七点一。如此高的发展速度,使得日本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同一时期,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百分之七,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百分之十三点四,这样的高增长率,是世界经济史上所罕见的,它从一个侧面显示了日本企业管理的高水平,使得拥有最先进科学技术的美国也自叹不如。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代对人口问题都非常重视,出现了不少卓越的人口理论家,留下了丰富的人口思想遗产,供后人研究借鉴。建国之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五十年代前期,我国人口已经开始迅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二以上,个别地区甚至接近百分之四。当时,一些有识之士即曾及时地对人口问题提出了不少值得进一步探讨的论点和建议。然而,不幸的是,这些论点和建议非但未能  相似文献   

3.
一、陕西人口的历史演变 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上,陕西人口源远流长。迄今发现的大荔人、兰田人和西安半坡村人遗址,足证陕西很早就是我们祖先定居和开发的地区之一。陕西人口有文字记载,始于西汉。据史料所载: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陕西全省约有八十二万户,三百一十四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五点三。到唐天宝(742年)年间,封建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作为封建王朝的政治中心,当时陕西境内人口已拥有四百三十九万,占全国人口比重的百分之十一点五。此后至清乾隆(1736年)时,其间约一千年,全省人口总数一直保持在三百至四百万之间,自然增长缓慢。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陕西人口突破一千万,达到一千零二十万人。与乾隆年间相比,增加了六百万人口,增长百分之一百五十。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这半个多世纪,是陕西省人口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人口增长的高峰。  相似文献   

4.
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增多,人口逐渐增长,这是必然的。但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三十年来,无论是世界人口,还是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都太快。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1925年世界人口仅十九·二八亿,到1950年增加到二十四·八六亿。1950年至1980年的三十年间,世界人口则由二十四·八六亿,猛增到四十四·一三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每年九千万的速度急剧增长着,照此下去,到公元二○○○年,世界总人口将达六十二亿,为1950年的两倍半。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与西方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前者人口的增长速度较快,平均以千分之三十左右的增长率上升。  相似文献   

5.
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比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城市人口有所增长,农村人口逐步下降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在人口发展中必然伴随着一个农业人口变为工业人口,乡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的长过程。这是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调整存在于我国城乡人口构成的比例失调是一个理论上值得研究,实践中极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城乡人口的现状 从我国人口构成情况看,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七左右。农业劳动力达三亿多,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这种情况说明了我国人口的构成是以农民为主体。当今世界各国人口发展的趋势是随着工业的现代化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日益增长。从整个世界范围内看,一九五二年世界城市人  相似文献   

6.
(一) 在第一次大革命时期,我国农业人口多,土地又很集中,据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土地委员会调查,全国四亿二千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三亿三千六百万。在农业人口中,没有土地的雇农、游民和略有土地的贫农占百分之七十五,仅占土地百分之六,中农百分之十二、占土地百分之十三、富农地主百分之十三,而占土地百分之七十九。在湖南洞庭湖滨土地更集中、农民与地主的矛眉更尖税、雇农贫农佃农占农村人口百分之八十、而占土地不到百分之五,由于绝大多数雇农贫农没有或很少土地,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农村纠纷。  相似文献   

7.
当前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以华国锋同志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把一切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而人口的增长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否相适应,是能否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认为,人口的多少,增长的快慢,虽然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它可以起促进或延缓作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人口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相适应,才能起促进作用,否则就起延缓作用。我国人口的显著特点是,人口众多,增长又快,廿年来平均每年以千分之二十的自然增长率(下称自增率)发展,目前已达九亿人口,在三十年里人口几乎翻一翻,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我国人口盲目高速的发展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和高速度  相似文献   

8.
(一)建国以来,汉寿人口增长很快。1949年全县总人口为35.5万人,到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增加到了73.77万人,四十年翻了一番多。这个增长速度与全国人口增长速度大体一致。依据人口增长的起伏变化和人口生育的控制情况,我们可将汉寿县人口增长和节制生育工作大体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盲目生育和无控制阶段(1950—1957)。全国解放后,汉寿在物质资料生产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建国后人口生产史上第一个高峰期。1950年至1957年,8年间全县共  相似文献   

9.
<正> (一) 人口是一个含意十分丰富的概念,人口意识的含意自然也是十分广泛的。我们认为人口意识,主要是人口的数量意识和人口的素质意识,增强人口意识,主要是增强人口的数量和素质的优患意识。一、人口的数量意识1.我国人口增长形势十分严峻——人口数量意识之一我国人口数量的控制,由于从70年代以来,在全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人口出生率由60年代的33.65‰和76年代的24.57‰下降到近十年的18.3‰;自然增长率由60年代的22.(?)8‰和70年代的16.23‰下降到近10年的11.98‰。但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巨大成绩,却不能掩饰我国人口发展速度快和人口基数大这样一个基  相似文献   

10.
上海租界的人口与经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1 8 45年至 1 941年的近百年间 ,由于国内外人口的大量迁入 ,上海租界人口从区区数百人猛增到数百万人之巨。这种情况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亦属罕见。为什么上海租界人口能如此迅猛地增长 ?以往的论著多认为与战乱有关。虽然有些论著已提及经济因素 ,但仍认为经济发展主要是在平时刺激着租界人口的增长 ,而在战时 ,则是难民的涌入激起了租界人口的猛增。笔者认为 :无论是在战时或平时 ,经济因素始终是上海租界人口变迁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从表面上看 ,上海租界人口于 1 85 3年、1 86 0年、1 937年出现的三次突发性增长高潮确实是由战乱引起…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农村养老模式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过1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正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同时,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推广和深入,老年人口比重不断提高,而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由解放前的35岁增长到现在的近70岁),又加快了人口的老龄化。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我国农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7285万,占农村人口总数的8.2%,并且每年以3%的速度递增。城市人口的老龄化速度比农村还要快一些,预计到本世纪末,我国将进入老龄化社会。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必然不断推进城市化进程。据资料,世界城市人口比重1800年时还只有2%,1900年就增长到13.6%,1950年增长到28.6%,至1980年进一步增长到41.3%。美国一位专家预测,至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将达到53%。这一加速度与近200年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加速度基本上是同步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城市化进程也日益加快、据资料,我国解放初期只有79个城市,城市人口约9000万人;至1990年末,已有城市467,城市人口逾3亿人。1990年,城市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完成货运量和商品交易量均占全国半数及半数以上,固定资产占全国3/4,实现利税则占4/5左右。城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主导  相似文献   

13.
对人口增长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在较近一些时候提出的持续发展中所起作用的不同看法,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科学家所持的基本观点。本文认为至关重要的是区分人口增长与人力资本的增长,同时特别指出在这些变项——政策体系及其稳定性、亦即促使人们以持久方式经营基础资源的各项刺激——和由此而来的经济和社会福利之间的复杂关系。文章从宏观层次上指出了在人口增长时期取得持续发展的条件;它们是必要的但并非充分的条件。必须有足够的国内储蓄和相应的政策体系来刺激人力资本的形成和技术革新;人口增长唯有如此才能为社会创造持久的福利。与此相应,在微观层次上必须更加强调消除性别歧视,提供初级的教育、保健、以及就业机会。文章认为无论宗教或文化背景如何,这些都为成功的人口政策所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4.
▲工业生产创历史最高纪录,全年工业总产值十六亿一千万元,超额百分之八点二完成全年工业生产计划;实现的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四点八倍。▲全区粮食总产量达二十九亿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二十一点三,创历史最高水平;多种经营收入可达三亿二千二百五十八万元,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十一点二,油料总产达七千五百万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三十五点五。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八亿三千万元,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八点四。▲财政情况进一步好转,基本实现财政收支平衡,略有节余。全年财政收入一亿六千八百零六万元,超额百分之二十点三完成了年度计划,比一九八二年增长百分之十九点二。  相似文献   

15.
《重庆社科文汇》2001,(10):37-37
在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尤其是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的大背景下,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仍将维持到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八的平稳增长区间。而外资流入的快速上升居功至伟,并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论适度增长     
党的十四大报告在九十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中指出:“九十年代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原定为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百分之六,现在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更快一些。根据初步测算,增长百分之八到九是可能的,我们应该向这个目标前进。”综观我国四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几乎在每一次过高速度的经济增长之后,都紧跟着就出现了大衰退。以我国的工业经济发展为例(参见图1),这种高频率、高陡  相似文献   

17.
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制订了“开发与节约并重,近期内要把节能放在首要地位”的能源发展总方针。实践证明,节能确是解决能源短缺和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有效途径。一九七九年,我国能源生产仅增加百分之三点一,工业产值却增长了百分之八点五;一九八○年,能源总产量下降百分之二点九,由于节能成绩显著(全年共节约能源三千五百万吨以上标准煤),仍然保证了工业产值以百分之八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来,依靠人口红利与结构红利,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实证验证了人口红利与结构红利在我国经济中所起的作用。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不断减小乃至消失,在充分把握人口红利效应的同时,应加强产业结构转型,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9.
《光明日报》一九八六年九月五日曾报道美国华盛顿人口研究所统计资料,说目前“世界人口已达五十亿。现在地球每四至五天就要增长一百万人,即平均每年增长八千四百五十万人。在近三十年内,地球人口数已增长二十亿。在今后的三十年内,预计还将增长三十亿人口。”如此说来,似乎人口增长的趋势是很难改变的。但另一种情况,则在法国、德国以及苏联欧洲部分,目前人口正在逐渐减少。而我国由于近年提倡计划生育,人口增长也得到一定的控制。因此,单纯以人口增长规律来解释人口现象,显然是不够的了。  相似文献   

20.
<正>马尔萨斯人口论,是西方资产阶级人口学的最大流派,流传广,影响大.迄今两百年来,人们对它的评价并不是一致的,可谓众说纷纭,毁誉不一.在我国,理论界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评价一直存有争议.解放后,由于种种原因,对它采取了全盘否定的态度,而且经过几次大批判,这种态度愈益强烈.1957年7月,面对我国人口迅速增长的现实,马寅初发表了《新人口论》,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仍然存在着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主张控制人口增长实属刻不容缓,不然的话,将来的问题肯定非常棘手,愈难解决.然而,这样一种正确思想,在当时却遭到了批判,马寅初先生也因此被指控为“中国的马尔萨斯”.对人口思想的发展有过如此巨大影响的马尔萨斯人口论,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