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歌谣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艺作品,而是特殊时期中华民族创造的历史文化结晶,是中华民族向心力、生命力的凝聚。抗战歌谣发出了“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的民族心声,奏响了“向前、向前、向前”的战斗号角,激起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觉醒,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2.
抗战文化是桂林历史的丰碑。桂林抗战文化所孕育的抗战精神,是时代的产物,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已经深深地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之中。继承抗战优良传统,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的抗战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形成了历久不衰的民族精神。抗战精神就是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凸现,表现为革命精神、爱国精神、自强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创造精神、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4.
5.
回顾湖南抗战,不能不提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所倡扬的湖南抗战精神。毛泽东和湖南人的反帝爱国情结,归结为"非一战不足以图存"、"磨砺以待日本"的民族忧患。在全民族抗日战争中,"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南精神在团结抗战、浴血抗战中得到最集中的体现。富于创新精神和战略思维的毛泽东和湖南革命家群体在决定抗战战略方向、路径和前程的战略指导上,在决定中国命运的党的七大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和深刻的影响。毛泽东对湖南抗战的全民动员、团结抗战、持久抗战起到了指导性和影响力,从而使中国共产党在湖南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文英 《社会科学》2005,1(8):105-107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本期开辟“中国抗战文学研究”笔谈。本着“百家争鸣”的方针,由多方专家学者就国统区、解放区、沦陷区和海外各文化机构、文艺派别、文学团体或人物在抗战时期的文化政策、文艺方向、文学理论和作品的精神品格,以及抗战时期的小说、评论、戏剧、电影、报刊等方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发表各自的研究成果和最新见解。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该研究领域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7.
西部抗战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救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化重心的西移、政治局面的相对宽松、共产党的领导推动、知识分子的奋斗抗争以及爱国主义的激励影响等方面 ,是西部抗战文化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爱国救亡艺术家由沦陷区撤到西南大后方,使桂林成为大后方抗战文化活动中心之一,出现了文人荟萃、艺术繁荣、作品丰硕、出版兴盛、艺术活动频繁的繁盛景观。桂林抗战文艺的繁盛,促成了桂林"文化城"的美誉。  相似文献   

9.
滇西抗战是爱国主义精神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光辉体现.滇西缅北反攻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关键一战,打破了法西斯轴心国会师中东的战略企图,这一战役的胜利,是中国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转折点,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滇西抗战奠定了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盟中的“四大国”地位,并由此获得了战后重建的参与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五四”的科学与民主思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抗战后期,闻一多思想发生重大变化,即与“五四”有关,是以五四新文化合乎历史逻辑的发展为前提的。闻一多从“五四”的镜子里看出了历史的法则,因而他一改早年推崇传统文化的态度,举起了“科学”与“民主”的旗帜,向封建主义和国民党的统治发起勇猛冲击。这在他,既是回到“五四”、又是踏上时代的潮头。闻一多通过“五四”的精神之桥,走向了“人民的世纪”。他的思想面貌焕然一新,认同了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方向,成为共产党人可以信赖的朋友。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地区的抗日斗争,为粉碎日本侵略者“西进北犯”的侵略计划作出了巨大贡献,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和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歼灭和牵制了日伪军太量的有生力量,是全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抗战精神是扭转民族命运、再造民族魂魄的内在力量,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本质的价值理念与精神追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纽带与思想宝库。科学理性的抗战史观是传承抗战精神的基础,而当前“西方中心论”对中国抗战作用的轻视,日本军国主义对抗战历史的歪曲与历史虚无主义对抗战精神的消解,冲击着抗战精神所代表的民族文化,并最终显现为社会道德信仰困境与价值选择危机。直面并回击错误抗战史观,必须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以对真实历史的发掘为依托,以对抗战精神的理论研究为支撑,以多维化抗战精神的传播路径为渠道,进而构建起系统化、科学化的价值传承机制。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继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第二次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这场战争经历了一个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的艰难历程。从 1 93 1年“九·一八”事变 ,到 1 93 7年卢沟桥抗战前夜 ,是中国抗日战争的第一个阶段 ,即局部抗战阶段 ,它在长达 1 4年的抗日战争中占有特定的历史地位 ,是整个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 ,史学界长期以来受八年抗战传统观点的影响 ,对局部抗战作为抗日战争第一阶段以及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应有的地位 ,缺乏深入和全面研究。本文从局部抗战形成的原因以及局部抗战的伟大意义入手 ,把局部抗战作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一部分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中的重大事件,抗日战争深刻地改变着中国的国家形态和中华民族的品格。如果说在毛泽东时代抗日战争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战争;那么,20世纪80年代抗日战争则变成“落后就要挨打”的悲情动员;而新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崛起的大背景下,抗日战争又被书写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组成部分。与此相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视剧中的抗战叙述也经历了三次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在抗日战争中,西南联大作家从寻找抗战力量开始,到描写抗日战斗,直至亲身上战场感受战争,最后对战争进行了人本思考,其作品具有与一般抗战文学不同的特点。尤其引人瞩目的是作品的艺术色彩,西南联大文学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抒写抗战内容,创作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作品,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水平,取得了描写抗战的最高成就。认识西南联大文学的成就,或许能够充实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中关于抗战文学的贫乏内容。  相似文献   

16.
丰村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颇为活跃的河南乡土作家。丰村自觉归依文学主潮,着力战争和抗日英雄的描写,并注重揭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精神弱点,体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从创作风格看,丰村将传统说唱与现代叙事有机融合,体现出强烈的大众风格。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素爱和平并自古以天下大同为崇高理想的古老民族,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就开始形成了在现代意义上追求人类共同幸福的思想。无论从主观上看,还是从客观作用上看,中国率先反抗强敌,坚持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却又不畏强暴的伟大民族精神与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这是中国精神,同时也是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民族广泛认同的精神,是人类未来永远需要发扬光大的精神。由于现代战争已经进入核武器时代,如果再试图以武力改变世界格局,结局很大可能是没有胜利的人类完全毁灭。因此,在当今世界,中国抗日战争及整个历史发展所留下的追求人类和平共处的精神遗产尤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一个国家是否愿意接受这种精神遗产,不仅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存亡,而且关系到人类的存亡。  相似文献   

18.
新抗战史观     
在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之际,大陆抗战史观正在悄然转变中:在强调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伟大民族精神与实事求是思想指导下,肯定国民党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的地位与作用,赞扬国民党抗战将士的爱国精神,承认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领导抗战,正面认识抗战时期的蒋介石。这种新抗战史观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条件、原因与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然而它给人类带来的沉重灾难却让人难以忘记.战争为人们提供了经验教训,也带来了思考和启示.全世界人民深深谴责战争的罪恶,企盼人类的永久和平.然而,战后60年来,日本从未对战争进行过深刻反省,其右翼势力不断否定侵略,美化战争,日本政界和社会的一系列右倾活动,引起了中国和亚洲各国的关注和警惕.  相似文献   

20.
钟兴永 《云梦学刊》2004,25(5):F003-F003
对于抗战文化,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按军事、政治意义上的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划分或按,单个城市、地区进行研究,而忽略了抗战特殊年代中国东、西部地区在文化发展上的巨大差异,因而一般未对东、西部地区的抗战文化进行比较研究。有鉴于此,湖南理工学院党史教授唐正芒博士主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