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37年 7月 7日 ,日本向我国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8月 1 3日占领南京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日本军国主义是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 ;松井石根的膨胀野心是南京大屠杀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早在当地时间2017年10月28日,加拿大南京同乡会就与加拿大亚洲二战史实博物馆联合举办了南京大屠杀文物史料与证人证言图片展。加拿大南京同乡会长期以来,坚持不懈地以各种方式向加拿大人宣传"南京大屠杀"等亚洲二战的历  相似文献   

3.
1946年7月25日-26日,罗伯特·威尔逊作为南京大屠杀案第一位证人,出席东京审判。他关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南京陷落后日军进行的毒品贸易、南京陷落前后人口变化及病患受伤原因的陈述与中国幸存者的证词、南京安全区档案、其他第三者证词等相互佐证,证实了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犯下的谋杀和大屠杀平民、强奸、毒品贸易等滔天罪行,使世界人民了解到日军在战争期间的丑恶行径。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80年后的今天,随着日本"历史修正主义"思潮的不断高涨,基于历史事实研究南京大屠杀和审视日本国家战争责任尤为重要。威尔逊等西方人士的第三方史料无疑是对当时历史事实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4.
正2为15年12月13日,是第二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在各地举行了公祭日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中国同胞,宣示华侨华人不忘历史,珍爱世界和平的决心。海外华侨华人虽然身在海外,但时时刻刻心系祖国,他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热爱和平,用行动向居住国人诉说历史的真相,本文汇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外侨团的纪念活动。当地时间12月13日,加拿  相似文献   

5.
南京大屠杀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惨案之一。20年来,中日两国学者在南京大屠杀的史料搜集和历史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中日双方以及日本学者内部在南京大屠杀的概念、死亡人数、大屠杀成因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分歧,争论至今没有停止。战后日本政府对待侵略战争的态度、国际政治的变幻、学者和社会大众立场身份的限制以及有关南京大屠杀核心史料的缺失等因素扩大了中日之间历史认识的分歧。因此,突破政治制约,构建学术对话平台,并注入人类文明的视角以推动研究的国际化将是中日史学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王扬 《金陵瞭望》2008,(1):17-17
12月13日上午10时,凄厉的警报再次响彻古城南京上空。8000名来自江苏省暨南京市各界的代表及海内外友好人士在南京举行大规模和平集会,悼念30万名同胞在侵华日军发动的南京大屠杀中遇难70周年。为纪念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发生70周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江苏省及南京市联合举行了系列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欧美出现了不少“大屠杀”否定论者,就是所谓“修正主义历史学派”的最极端的例子。他们矢口否认历史上曾有过纳粹大屠杀犹太人,就象日本有人否认发生过南京大屠杀一样。  相似文献   

8.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略南京与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最高当局全力实施对华武力征服与战争恐怖威慑的殖民政策,以迫使中国军民与中国政府畏惧与屈服,达到以战迫和、实际是以战迫降之目的。但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持久抗战面前,日本当局的殖民政策从占领南京那一天就开始破产了。日本当局不得不陷入他们所极不情愿的对华长期战争的泥潭中而不能自拔。历史证明,南京之战与南京大屠杀,既是日本最高当局对华推行武力征服与恐怖威慑政策的最高峰,也是这政策走向失败的开始。  相似文献   

9.
真实记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罪恶行径的南满铁道株式会社部分档案,将公开披露在5月20日出版的1994年第二期《民国档案》上。据称,用日本侵略者自己形成的历史档案来揭露南京大屠杀的真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但在日本每隔几年就有头面人物跳出来,明目张胆地否认这一罪行。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日本国内出现围绕南京大屠杀的争论,并逐渐形成了"屠杀派"、"虚构派"和"中间派"。2000年以来,虚构派不仅在日本国内出版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著作,而且将它们翻译成英文,努力向英语世界推介其"成果"。这些主张包括:屠杀俘虏是捏造的、大屠杀事件不存在、掠夺行为被误解、强奸事件极少发生、民间慈善机构掩埋尸体数量不可信等等。虽然虚构派的英文文献远远超过其他两派,但其在英语世界的学术影响力却不高。这主要是因为彼此雷同的观点和不顾客观史实的荒唐逻辑。随着张宪文教授主编的《南京大屠杀全史》英译本的出版,虚构派在英语世界的"主导"局面将被改变,这将有助于消除对中国相关研究的误解。  相似文献   

12.
沉浸在建市10周年庆祝活动欢乐中的南京民众万万不会想到,就在此后不过月余,日本军国主义竟在北平卢沟桥挑起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战争;5个月后,疯狂的日军又进攻南京,并实施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南京从此陷入了一场浩劫,开始了她八年沦陷的屈辱而悲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二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案件进行审判,日军暴行的真相逐步为日本公众所了解。但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长,对侵略战争的积极评价又沉渣泛起。七十年代以后,翻案风愈演愈烈,其中之一就是否定南京大屠杀的血的事实。从八十年代起,日本几个政要公然出面来否定这一历史事实,遭到强烈谴责,被迫下台。与此同时,证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不断发现,“虚构”论越来越站不住脚了。于是“微不足道”论代之而起,说不过是“偶发的小事情”,以此来达到否定这一事件的目的。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战后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及其影响远未受到彻底的批判和肃清,和随着日本成为超级经济强国,强烈的民族主义有所抬头。  相似文献   

14.
李沛霖 《金陵瞭望》2011,(22):88-89
经盛鸿教授继2008年出版《恶魔的吹鼓手与辩护士——战时日本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上、下册)与2009年出版《西方新闻传媒视野中的南京大屠杀》(上、下册)以后,在最近又推出新著《战时中国新闻传媒与南京大屠杀》(上、下册)。此书系前两书的姐妹篇。全书除导言外,共分儿章,  相似文献   

15.
老枪 《中华魂》2014,(11):27-27
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3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12月13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对二战历史的记忆在最高立法机构得到重申。明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此时推出两个纪念日恰逢其时。这种文化"软实力"的展示,可能比"用航母军舰宣示保岛"更具威力。以前我们也有纪念  相似文献   

16.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两次到南京。但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境中,对于这段史实,却有不同的表述。挥兵占领“敌国首都”南京时,松井洋洋自得,对已经发生的南京大屠杀,态度是“在所难免”,故作姿态而实际并未严明军纪。而当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追究其作为甲级战犯的战争责任时,松井声明自己并不知情,反复声明自己已经尽责,企图与南京脱离干系,但在起诉方的质证下全面“失守”,渎职之责暴露无遗。松井的南京之行,需要面对“他者”的印证,兼为上海派遣军参谋长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被告方证人的饭沼守的观察和陈述,生动地体现了场境转换的影响。对松井石根南京之行三个方面不同的描述,反映了南京大屠杀丰富的历史之维,也体现了历史记述和书写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一位德国纪录片导演将尘封70年的往事拍成了纪录片,德国英雄的《拉贝日记》被搬上了银幕德国著名的纪录片情节剧导演雷蒙德·莱(Raymond Ley)在11月5日至7日,携带《拉贝日记》、《洪水之夜》、《出于对德国的爱——捐赠丑闻》3部作品来北京放映。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放映厅里,引发中国观众最大兴趣的,是展现南京大屠杀的《拉贝日记》。影片放映之后,观众与雷蒙德·莱展开了1个多小时的热烈讨论。这部完成于今年的纪录片,仅在南京和北京的两所大学公开放映过。  相似文献   

18.
董少东 《百姓生活》2012,(11):54-55
1937年,持续6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30万同胞遇难,相当于每12秒,就有一个中国人惨死在日车屠刀之下。这种惨绝人寰的杀戮,在南京城陷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在从淞沪战场向南京进攻的途中,两名日本军官展开了一场“百人斩杀人竞赛”,以先杀满百人者为胜。到攻入南京时,两人一个杀了105名中国人,另一个则杀了106人。  相似文献   

19.
于曰良 《金陵瞭望》2008,(24):92-94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随即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1938年初,英国记者田伯烈多方搜集资料,率先写出内容翔实的长篇报道,先后在中国、美国、英国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本全面报道南京大屠杀的大型史料集,当时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激情。今年是田伯烈中英文版本发表70周年,特撰此文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20.
美联社加拿大多伦多2005年3月1日报道,德国人恩斯特·聪德尔被引渡回德国,并立即被法兰克福当局拘捕。他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经营一家传播纳粹宣传材料的出版公司,从1995年开始,他一直是某个专为否认纳粹大屠杀而设的网站的重要撰稿人。德国当局宣布,聪德尔因其数十年来的反犹活动,包括数次否认纳粹大屠杀而被捕。而在日本的情况则恰恰相反,宣传军国主义,宣传侵略战争,否认大屠杀却合理合法。例如,1999年10月17日,日本产经新闻社出版了一本书,名为《靖国的祈祷》,它的副标题是“亲眼看看明治、大正、昭和、平成”。这是一本大型照片集,长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