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西美学是两种不同文化思想体系的美学,它们诞生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环境,各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虽然中西美学在研究体系、研究方法等大的方面确实风格迥异,但是在讨论某些具体的美学现象和美学问题的时候,中西美学还是有很多不谋而合的相同或相似之处的。这显示了二者在某些美学问题上具有超越地域与国界的共同性,反映了人类在美学乃至真理问题上共同的、普遍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出于对中国现代美学奠基人的学术之路的研究,以及受康德重视研究方法的影响,朱志荣形成了高度自觉的融合中西的方法论。他的西方美学研究体现了中国视角,注重以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艺术实际相参证。他对于西方美学思想的研究,具有鲜明的追源溯流的历史意识。他还很注意对基本范畴本身的内涵及特征予以论证,其范畴推究的运用具有小中见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西爱情诗歌在内容。风格方面各有其特点。它是同中西不同的文化和哲学美学思想迥异所致。  相似文献   

4.
中国美学范畴史研究的一点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范畴”一词之本义与引申义的基础上,学科、学理意义上中国美学范畴史的研究之所以是“合法”的,首先是由于中国人文史上,实际存在有待于建构中国美学范畴史之大量范畴及其群落的思想与思维资源之故。而诸多关于中国美学的命题、范畴及其群落,在思维方式上,是诗性问题的知性思考、天人合一问题的天人相分之研究成果。从而回答了所谓“中国美学范畴史研究”这一提法“难以成立”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把"和谐"置于哲学认识论框架中进行分析透视、厘定把握,可以得出三种具有确定性、代表性的和谐形态一是主体性和谐,二是客体性和谐,三是主体-客体之间的和谐.在这三种和谐形态中具体体现了中西美学的不同风貌、特征及其趋同性主体性和谐及客体性和谐分别代表了中西美学的不同侧重点,而主体-客体之间的和谐则体现着中西美学共同的渴望与追求.对和谐作认识论的形态划分,并能从哲学的高度抽象中界定中西美学的差异性与共同性,相信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西方传统艺术理想始于古希腊时代,特别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理想化的艺术摹仿观确立了西方传统艺术理想的哲学基础.中世纪基督教将希腊艺术理想改造成了神学形态的艺术理想,强调上帝是理想美与艺术美的根源.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批评了中世纪神学艺术理想,创造了旨在追求人神和谐的艺术理想与审美理想,并通过康德至黑格尔的德国古典美学创造了体系化的艺术理想观.整个西方传统艺术理想包括完美、理性、理想化这三个核心范畴,并具有形而上的思辨主义、基督教主义和艺术审美中心主义三大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西对话是中国生态美学当代以及未来发展的主题。只有在中西对话中才能找到生态美学发展的创新路径。要进行中西生态美学对话,需要处理中西生态美学对话的动因,中西对话的文化根基,中西对话的主题,中西对话的哲学内涵,中西对话的话语方式以及中西对话的艺术实践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西园林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西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决定了中西园林艺术迥异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追求“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融风景美、艺术美、文化美于一体。西方园林强调人工美,主张用“美“的法则、规律改变自然。  相似文献   

9.
玄学美学范畴标志着中国美学的理论智慧与思维水平在魏晋南北朝所达到的一个高峰。玄学美学由否定谶纬神学而建立玄学本体论的美学,并通过玄学美学范畴的建构、完善,逐步使玄学美学本体论范畴趋于成熟。到南北朝期间,玄学美学范畴实现由思性向诗性性质的意蕴拓展,在熔取新的思想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使理论思维和实践拓向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0.
中西传统哲学的形成和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的地理环境产生了中西哲学不同的理论传统.就其主要宗旨而言,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乃在于在一种超时间的无限中重现自我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在于在时间之内的无限绵延中实现自我;同时,这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决定了中西文化在伦理观、科学观及审美观上趣旨之迥异;而当代中国哲学理论建设的任务不是在西学与中学之间扬此而抑彼,而是应走向二者的结合与会通.  相似文献   

11.
“道”由原初的一个具体指称 ,逐渐衍化为一个抽象的哲学概念 ,终又拓展成一个独立的美学范畴 ,其间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 ,再由抽象到具体的逻辑进程。“道”贯穿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整个历程 ,始终被置于无上尊崇的地位 ,并对中国古典美学民族特色的形成和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弥足深刻的影响、制约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中国古代美学中“愤”的理论流变进行疏理 ,从生命的角度探讨了“愤”与创作的关系以及“穷而后工”的审美评价标准确立的原因 ,区分了“愤”、“怨”的不同 ,指出“愤”在美学风格上属于阳刚 ,而“怨”在美学风格上属于阴柔 ,并对“发愤著书”、“穷而后工”的命题进行现代反思  相似文献   

13.
文章围绕“不美”这一新的审美范畴命题,探讨了“不美”发生的事实依据、时代根源、本质特征以及在审美心理和文艺实践中的具体表现形态,从基础理论方面触及了当代审美潮流的新特征和新趋向。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文化的含蓄、内敛与外放、扩张等差异 ,在中西舞蹈中体现为动作的内收与外放、示意与示形、丰富的面部表情与肢体表情、和谐与冲突等不同特点。中国古典舞重内心情感的表达 ,具有诗的气质和形神统一、文质并重的美学特征 ,其舞蹈动作在内在“心动”中体现多元和谐 ,呈内聚性形态 ,示意性强 ,上肢动作语汇丰富 ;以芭蕾为代表的西方舞蹈则以动作的外在“形动”为主 ,以下肢动作为主体语汇 ,动作呈放射性形态 ,更具程式化和形式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关于中西音乐美学史的研究必然涉及的三重视角:一是以自身为对象进行独立研究。探讨从自身文化氛围中产生出的美学范畴、美学命题等;二是以对方审美理论的问题视角作为参照进行比较研究;三是用现代的音乐美学理论言说方式对历代音乐美学思想进行阐释性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由于研究角度和关注点的不同,西方学者对西方现代性的特性有不同的阐释,但他们主要关注其断裂、理性化和反思性特征.实际上,反传统、理性化和反思性是西方现代性的基本特征,它们影响了西方现代审美思想和现代美学流派的发展,并使其呈现出反叛西方审美传统、反对工具理性和反思西方审美局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视野下关于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对于整合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具有指导作用,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都应建立起和谐统一的学科规范,以共同的价值取向为终极目标,这是正确处理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中西方哲学相互汲取精粹的方法应该是取代、更新、补缺等  相似文献   

18.
西方现代时期的美学形态有如下特点:1.强调非理性、个人主观性是现代美学的思想基础;2.在文艺上的表现形态:反英雄、个人感受、平面零散,非理性、非视觉形象性;3.总体的美学形态:主观的、内在的、非理性的、非功利性的、动态性的.  相似文献   

19.
就其主要倾向而言,虽同为"形而上学",但中西哲学一为爱知之学而一为成人之教,二者在哲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及其功能上均有重大的差异.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自然界为其研究对象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人为其研究对象;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思在关系为其研究内容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人我关系为其研究内容;如果说西方传统哲学主要是以知识批判为其文化功能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哲学则主要是以社会批判为其文化功能.实际上,这两种哲学之间的差异并不妨碍二者根本上的会通,因为正如自然与人本身须臾不可分离那样,科学主义的哲学与人本主义的哲学亦始终处于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20.
“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这一重要的命题,一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古代哲学和诗学研究。随着西方语言学理论的传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思考并着手试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以传统风格范畴的形成作为观察的起点,从描写和分析传统风格范畴的特征切入,寻找构成风格美感形态的基本因子为最终目标,来破解那些被认为不可言传的言语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