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人才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社会资本理论以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作为分析重点,对人才流动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研究表明信任和规范作为关系层面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对人才流动意愿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信任和规范能够提高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信息交流水平,进而产生很强的团队凝聚力,有效抑制人才流动意愿的产生。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企业自觉提高内部信任和规范水平,防止企业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2.
选取294家在创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作为研究样本,采用2009~2012年的数据分析了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创业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包括偿债能力、企业成长性、企业规模、资产担保价值、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研究结果显示,偿债能力、企业规模、企业成长性、资产担保价值与资本结构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与资本结构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而创业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非债务税盾对资本结构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实证分析发现,对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来说,影响资本结构的首要因素为企业偿债能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于甘肃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现状的调查分析 ,发现影响甘肃高新技术转化的因素和问题 ,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制度因素重于技术因素.制约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制度因素,主要是市场经济制度、产权制度、企业生存制度、风险投融资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重庆社科文汇》2001,(10):40-40
《邦和财富信息》载文说,知识经济是基于最新科技进步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产业形态,其显著特征是以人力资源为本,知识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由于企业在员工身上投入了相大的培训费。因而不希望人才流动过快。同时创新思维的形成要求不断地积累知识和长期的努力。如果人才流动过快将知识难以积累。人才流动还为其他企业的创新制造机制,即具有高知识技能的人才可能加入其他企业。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企业是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载体、发展基础和市场主体,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抓手。结合大庆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特征与现状,从外部环境、政府扶持和企业自身等方面进一步剖析大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与亟待解决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从强化人才支撑、探索多元融资、完善政策机制、优化产业布局和营造创新机制等方面发力,促进大庆市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小蕾 《理论界》2014,(4):61-63
当前我国人才流动的过程中,出现了教育型、关系型和环境型等非典型的人才流动现象,亟需加以关注。我国现有的人才政策,过于倚重物质激励手段,对人才的真实需求定位不准,过于关注人才自身,而忽视其社会属性,对生态环境等影响人才流动的新因素关注不够。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需要对人才流动中的教育型、关系型和环境型等非典型流动现象,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8.
了解影响人才外流的主要因素,为学校人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辽宁医学院1987~2008年外流人员65名,2004~2008年引进的具有全日制本科起点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和符合此条件的基础学院120名教师;采用自行设计的原始资料回顾调查表和人才流动原因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外流人员基本状况及影响人才流动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辽宁医学院人才流动特点为职称高、学历高、年龄低;影响人才流动的主要因素是福利待遇、科研环境、工作环境。结论:要改变人才外流状况,学校需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关政策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科研和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9.
论新时期人才流动的性质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流动指人才在不同组织之间的工作转换 ,包括主动流动和被动流动。本文所讨论的主要是主动性流动 ,即通常所说的“跳槽”。一  现阶段我国人才流动在流动规模、流动速率、流动层次、流动方向等各个维度上都得到强化。所以人才流动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高强度”。具体表现为以下特点 :(1)人才流动数量大 ,范围更广 ,人才流动开始出现国际化势头 ,而不再局限于国内。 (2 )人才流动比率提高、频率加快 ;流动层次更高。据经济学人集团的估计 ,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率每年在 12 %以上 ,且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而专业技术人员和经理人员的流动…  相似文献   

10.
人才流动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社会资本理论对人才流动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实证研究发现,共享的语言符号和共同的愿景期望作为认知层面社会资本的重要内容,对人才流动意愿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共享的语言符号和愿景期望能够使成员之间易于产生意会知识和共同的目标,进而产生强大的团队凝聚力,有效抑制人才流动意愿的产生.这一研究成果有助于企业自觉提高共同的语言符号和愿景期望水平,防止人才流失.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区域间高新技术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新技术产品越来越复杂,参与高新技术创新的主体越来越多,区域创新环境成为了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在分析了区域创新环境和高新技术产业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从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入手,营造区域创新环境,提升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人才流动率的高低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一项显著指标。随着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国的人才流动正在日益加速,成为人们关注、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因此,从社会学角度具体分析当前人才流动的特点,以及对传统人事管理体制的挑战,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唐力玲 《学术探索》2014,(3):131-134
在产业升级、结构调整以及经济一体化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并购规模和数量一直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并购的地域范围不再限于国内,全球范围的并购案例也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寻求通过并购方式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谋求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并非所有的并购都能成功。  相似文献   

14.
唐珺 《南方论刊》2006,(2):47-48
面对当前企业人才流动,引发出商业秘密泄露的案件越来越多,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保护自己的商业秘密,使人才流动对自己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每个企业的决策者认真考虑、仔细筹划,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如何有效地防止商业秘密泄露。本文提出了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再辅之以人才管理的合同制度,才是真正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分析与评估,可以有效地监测企业内部各部门及员工的满意状况,帮助企业发现自身经营与管理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防止内部顾客即员工的流失,增强企业竞争力提供可靠的依据.与一般企业不同,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更加关注角色满意度、企业形象、企业文化、职业发展,这些因素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更为显著.研究发现,高新技术企业员工是否满意主要源于工作内容环境的优劣和员工的角色满意感高低;在外生变量对内生变量的影响中,企业形象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最大,对角色满意度的影响系数不显著,说明员工虽看重企业外在形象,但不过分依赖它.  相似文献   

16.
自主知识产权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贡献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知识产权是促进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是国际竞争力的突出表现,自主知识产权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之间关系密切。运用SPSS软件对我国的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可以发现:自主知识产权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贡献效应是巨大的,自主知识产权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出口竞争力都有着强劲的拉动作用;我国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加大专利产出,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地位,扩大出口水平。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型企业,创新是高新技术企业的生命力所在,而集群创新则是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的有效模式。从演化经济理论的角度看,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创新具有五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而且要求企业活动赖以进行的各种生产要素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在所有生产要素中,人才作为高层次的劳动力,其流动性、商品化是衡量生产要素市场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鼓励人才流动的政策措施,人才流动不畅的状况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从整体上看,人才与单位、岗位之间的超刚性关系仍然没有能从根本上打破,市场调节人才流动的功能比较脆弱,其范围还比较狭小,生产资料、资金的市场配置与人才要素的计划或行政配置很不相称,两种资源配置效益存在着巨大的“落差”,严重地消耗了改革给企业带来的能量,使得社会资源不能全面合理地利用。要改变这一状况,不能局限于原有机制和系统的修修补补,小改小革,而要大刀阔斧,立足市场,标本兼治,加快人才流动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人才流动不可避免,但是.如果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必将对企业保密管理乃至企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本文重点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界定创新环境含义的基础上,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外部环境视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系统属性的角度将环境划分为法律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资源环境、服务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五方面的因素,并对这五个要素的内容及其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