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言小说家评传》的正在编纂,都是很好的证明,然而,在中国小说史的研究领域,尚有许多问题未能取得一致意见,如对小说这一文体的本质的认识尚有不同看法;对于小说的起源及发展过程歧见授出;尤其是令人不解的是台湾学者魏子云先生公然否定小说的虚构特点,主张“我如果从事中国小说史写作,诗三百中的故事诗,应列首篇,其次是《左传》与《礼》之“檀弓”,再下是诸子的遇言,再下则是司马迁的《史记》”。(见《明清小说研究》1998年第1期《中国小说史的认知》,以下引此文,则简称《认知》,并不再另外加注,魏先生的论点可谓振聋发聩,然而却不能使人不疑,如果按照魏先生的观点去编《中国小说史》,那么举凡叙事诗、寓言故事、传记文学作品乃至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中的叙事性作品,无一无可列入小说范畴,这显然是抹煞了小说这一文体质的规定性,混淆了小说与其它叙事性作品的界限,其结果是对中国小说史的研究极为不利,本文即拟就小说的本质,小说的源流,小说的发展等问题略陈一孔之见,以就教于魏先生及各位同仁。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部小说史料专集,鲁迅校录《小说旧闻钞》常常被视为《中国小说史略》的副产品。然而两书之关联,不限于分别承担小说史料和小说史论之职能,一起构成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在《小说旧闻钞》的校录和出版过程中,鲁迅对史料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将杂乱纷繁的史料整合为一部系统的史料专书,有意借助史料承载并呈现自家的小说史观,作为小说史料专书的《小说旧闻钞》由此获得了独立的学术价值与生命力。该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小说史料读本,成为小说史的另一种书写方式,与《中国小说史略》《唐宋传奇集》一并构成史料、史论与文本相结合的完整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小说旧闻钞》不仅是《中国小说史略》的史料准备,还成为后者学术思路的延展。以小说史观为引领,史料也成为一种方法。《小说旧闻钞》和《中国小说史略》在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研究体系中体现出互为因果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3.
郑振铎在《新文学大系、文学论争集》的“序言”中指出:“……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这时期最大的收获之一,奠定了中国小说研究的基础。”鲁迅是中国小说和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拓荒者。把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放在“五四”新文化革命的背景下重新认识,对我们深刻了解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旗手”和他对研究我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功绩,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发掘经典著作中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对于新时期古代小说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集中体现于《中国小说史略》中鲁迅的古代小说史研究方法,其将西方文学研究方法与中国传统治学之法融会贯通,将理论分析与文献考据相结合,以社会历史批评发掘小说的社会文化底蕴;以文化比较研究拓展小说审美维度;以古典目录学之法梳理小说观念的发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研究树立了学术典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比如在小说史写作中因袭多而创新少 ,在作品研究中对几部小说名著研究多而对在小说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一些二三流作品研究不够。在这种研究状态下要写出一部系统完整能真实反映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原貌的小说史是很不容易的。要改变这种状况 ,一方面要在小说史观念与研究方法上有新的突破 ,另一方面对一些具有研究价值的小说作品还要做具体而细致的研究。李延年教授的新著《〈歧路灯〉研究》,对产生于 1 8世纪的长篇小说《歧路灯》进行了全面细致而深入的研究 ,在《歧路灯》…  相似文献   

6.
自鲁迅提出唐代作家“有意为小说”开始,几十年来,学术界基本上都认可了这一观点,较早的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及后来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都征引了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的这段话。其实,明代胡应麟早就有过类似的说法。“凡变异之谈,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设幻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笔端。”鲁迅的说法是对胡应麟的发展,将胡的“设幻语”和“作意好奇”发展成“有意为小说”。案,鲁迅所说的小说与胡应麟所说的小说在文  相似文献   

7.
文学家 鲁迅     
鲁迅 ( 1 881 - 1 936 ) ,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杰出的文学家和文学史家。 1 92 6年 9月至1 92 7年 1月任厦门大学国文系教授、国学研究院研究教授。鲁迅来厦门大学之前 ,在文坛已声誉卓著。他先后出版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等 ,奠定了中国新文学的基石 ;出版《中国小说史略》 ,开创了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新局面。鲁迅来厦门大学后 ,原拟开三门课 ,即“小说选及小说史”、“文学史纲要”、“声韵文字训诂专书研究” ,后一门课因选修人少未开。“小说史”课采用他在…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史研究与小说史研究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小说研究史上,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不仅打破了中国小说自来无史的局面,而且构建了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新的理论体系,开创了小说史研究的新格局。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研究方面之所以超越同时代的学者,与其独到的研究方法是分不开的,即清儒家法与历史唯物史观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明末清初之际出现了许多才子佳人小说,它们大多写封建上层社会青年男女的恋爱故事。“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鲁讯《中国小说史略》)。曹雪芹认为这些小说都是“千部一腔,千人一面。”(《红楼梦》第一回)。《好逑传》却有别于此。它“文辞较佳,人物之性格亦稍异。”(鲁讯《中国小说史略》)。这部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不仅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点,也表现出了较为鲜明的时代特征。今就作品中着力刻画的女主人公水冰心这一形象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的奠基之作,也是中国学术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代表作。鲁迅运用了进化的理论,使得关于中国小说的研究具备了逻辑性与体系性,这是从传统小说评点到具有现代性的史略的关键步骤。同时,由于鲁迅对传统小说批评术语的继承及其丰富的艺术感受力,《中国小说史略》不可避免地带有相当程度的主体性色彩。总体上,《中国小说史略》体现出了中国学术研究从传统到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内在紧张。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日益受到人们重视的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开辟新的史料来源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准备结合分析小说在中国社会史研究中的史料价值,对这一问题谈一点粗浅意见.(一)“小说”一词,始见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其意为浅陋之辞.这与小说在今天作为一种叙事体文学的名称,意义几乎没有共同之处.然而  相似文献   

12.
《汉志》“小说家”及其“小说”是在战国时凭藉文体自身潜力发展起来的、在“说体”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体.虽不属规范的文学体裁范畴,但也并非仅如《汉志》“诸子略”其他九家一样的文体那样重义理,也不如史家之记实,而是一种包括叙事内容的实用文体.《汉志》对“小说”“迂诞”、“依托”的定位为“小说”文体艺术虚构的发展预留了空间.《汉志》“小说”源自民间智慧,是本土小说的早期形态,具有重要的小说史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与半个世纪前鲁迅写作《中国小说史略》的情况相比,当下的研究环境无论是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更为优越,但长期以来,众多的小说史著作一直都未能超越《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水准和研究体系而在整体上获得突破性的进展,这无疑令研究者们感到苦恼和困惑,不少学人也为之不断努力。不过,越来越多的小说史研究者意识到,中国古代小说整体研究水平的提高与突破并不能一蹴而就,而是有赖于对中国古代小说各个发展阶段、流派及具体作品研究的突破和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国小说史著作。近年来,对中国古代小说各个分支要素…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在方法论上给后来的小说史研究以重要的启示。早在50年代,李长之先生就发表了题为《文学史家的鲁迅》的长篇专论,全面地高度地评价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学术价值。然而,在谈到《中国小说史略》有关唐传奇的评价时,李文对于鲁迅的识见的理解却似乎不无偏颇,而且从行文上看,李文自身也似乎不无矛盾。一方面,李文注意到,“他(指鲁迅——引者注)之特别珍视唐人传奇,也是在‘意识之创造’”;另一方面,李文却认为,《中国小说史略》“讲唐代传奇而对《李娃传》、《柳毅传》、《霍小玉传》只寥寥数笔,还不如《秦梦记》、《三梦记》详”,乃是《中国小说史略》的一个缺点。殊不知  相似文献   

15.
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的交叉——关于朝鲜“军谈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李朝后半期,主要是在十七、十八世纪,连续出现了一批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朝鲜学术界一般把它称之为“军谈小说”,也有称之为“英雄小说”或“武勋谈”的。这类小说以战争为其所主要描写的内容,但这些战争并非都在历史上实际发生过的。早期的作品,基本上有史实为据,如:《壬辰录》(《抗倭演义》)、《朴氏夫人传》、《林庆业传》;中期及后期的作品,没有史实根据,全凭想象、虚构的战争作为其背景。前者一般被称之为“历史军谈”,后者则为“创作军谈。”(见金东旭等编的《韩国小说史》,现代文学出版社1990年6月出版,第282页。) 这两类“军谈”,在主题思想、情节模式、人物形象等方面,均有所差异。尽管“创作军谈”产生过程中受了“历史军谈”的影响,它的基本色调却与之颇不相同。从作品数量和创  相似文献   

16.
胡应麟对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有过深入剖析和独到见解,但并未引起学界注意。胡应麟从共时和历时两个角度把握中国小说的发展,对小说史的论述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勾画出了中国小说发展进程的清晰轨迹。胡氏小说史研究与其敏锐的史家意识密切相关。胡应麟小说史研究深刻影响了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在中国小说研究史上应该有其相应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徐复观先生的《中国艺术精神》一书 ,提出庄子精神是中国纯艺术的精神。但是 ,他把庄子的“道”视为中国艺术的最高意境 ;把《庄子》中得“道”者视为中国艺术精神的体现 ;把《庄子》中“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引申为“道是美 ,天地是美 ,德也是美”。这些观点在思想和逻辑上偏离了现存《庄子》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根本思想 ,在观念和逻辑上造成混乱 ,因此 ,没有在本质上揭示《庄子》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18.
赵卫彦在《云麓漫钞》中说,唐人小说“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足见前人对唐代小说的认识已十分全面。但“五四”以来,唐人小说的研究更多地注意了其“诗笔”的一面,也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文采与意想”(《中国小说史略》)的一面,而往往忽视了“史才”与“议论”,也就是隐藏在唐人小说背后的“托讽喻以纾牢愁、谈祸福以寓惩劝”(同前)的一面。单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文学作品固然无可厚非,但离开了作品产生的历史背景与作者的写作心态等其他能够揭示作品更深层内涵的方面进行研究,难免有时会忽略中国古典文学中“诗言志”或“兴寄…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光辉巨著,鲁迅先生对《红楼梦》曾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是我们研究这部古典名作时极有价值的启示。本文就学习鲁迅的有关论述,择要谈几点认识。《红楼梦》是人情小说《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自该书问世以来,就众说纷纭,争论不休。鲁迅先生是一目了然,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一书中,明确地把《红楼梦》作为“清代人情小说”(下引见此书者不再注明)的代表作。他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谈到清小说四派中的人情派时,也指出:“此派小说,即可以著名的《红楼梦》作代表。”什么是人情小说呢?鲁迅在介绍明代的“人情”小说时解释说:“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达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言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  相似文献   

20.
《庄子》与中国小说起源的关系密切,"小说"和"小言"等小说概念出自《庄子》,概括中国古典小说审美精神的"志怪"一词出自《庄子》,《庄子》寓言中含有《山海经》"奇说"式的小说内容,这些使《庄子》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源头。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小说》、《志怪》为名的第一批小说专著,是《庄子》对中国小说起源深远影响的必然结果。从出土的先秦小说可看到《庄子》小说内容的历史背景,也显现出《庄子》的独特之处,它是中国小说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