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然而,生产力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合而成的大系统。在这个大系统中,既有基本因素,又有派生因素;各个因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影响作用。因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就不仅表现在生产力整体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上,还必然表现在生产力各个分解因素独立地对生产关系的决定、影响作用上。然而,长期以来,理论界从生产力整体的角度着眼、把  相似文献   

2.
历史唯物主义历来在承认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同时,又承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问题上亦然。恩格斯对这种反作用曾赋予具有“决定”的意义。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则作了更为明确的概括:“生产关系,……上层建筑这些方面,在一定条件之下,又转过来表现其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有的同志认为这种提法犯了唯心史观的错误,但我们认为这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命题。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恩格斯在阐述唯物史观的时候虽然强调了“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这个根本原理,但接着他又批评有的人对这个观点的歪曲,指出:“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是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马恩选集》第4卷第477页)在思格斯看来,“经  相似文献   

3.
“四人帮”控制的舆论工具曾经大肆宣扬:“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改革”,“……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在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过程中实现的。”似乎没有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的不断改革,就没有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始终决定着生产力。可是,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告诉我们,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生产力才能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生产力就不能发展”.我认为,这种观点是对唯物史观的颠倒,是根本错误的.这种观点把生产关系看成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生产力完全成了被动的东西,生产关系主宰了生产力的命运,生产力的发展和变化完全取决于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这样,“反作用”也就成了实际上的“决定作用”.按着这种逻辑,只有不断地变革生产关系,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在本质上就完全否定了生产力自身运动发展的规律性.这种观点不但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带来了极其有害的后果.因此,在理论上阐明生产力发展的自身规律特点,无论对于全面准确地理解唯物史观的基本理论,还是对于发展现实生产力,都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丝毫没有否认或忽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对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经典作家一向十分重视并有很多论述。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把二者割裂或等同都是错误的。对此,理论界似无疑义,问题在于如何认识这种反作用。长期以来,有种观点认为: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力、经济基础起决定作用,不承认这种决定作用,就是机械唯物论,就是反马克思主义。至今有的同志仍坚持这是“辩证唯物论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一个决定论,不同意互相决定论。为什么不能把反作用夸大成决定作用呢?  相似文献   

6.
如何认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能不能在一定条件下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最近在哲学讨论中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反作用就是反作用,它的作用再大,也不能说是起了主要的决定的作用;另一种意见认为,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在一般情况下不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我们同意后一种意见。下面仅从三个方面来谈谈我们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哲学界所提出来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的传统观点,是导致生产关系单一化的理论基础。今天看来.这种观点过于简单化。改革经验证明,一种生产力,可以决定几种生产关系,而一种生产关系,又可以适应于几种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有较大的“适应幅度”,在这一“幅度”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很大的对应性和可行性,因而具有很大的选择性,一旦超出这一“幅度”,就由原来的适应性转变为不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丁冰 《中华魂》2008,(4):42-44
最近,读到一位除了本专业以外、其他无所不谈的人大谈经济学问题的文章,颇感有些奇处,这里谈点自己的看法。此人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赞同"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而且承认"历史唯物主义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生产力,还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火系",但紧接着又说:"我认为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指的就是生产力"。这难道不是他自己在把历史唯物主义简单地归结为生产力吗?此人在如上的同一句话里,虽然承认历史唯物  相似文献   

9.
分清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决定作用──评“在一定条件下的决定作用论”韦新祺关于精神对物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理论对实践……在一定条件下能否起决定作用的问题,近几年在我国哲学界又再次引起争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观点,综合起来,基本上是:...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关于生产力标准的问题,这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改革引向深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什么是生产力标准?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初级阶段,为了摆脱贫穷和落后,尤其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离开生产力标准,用抽象原则和空想模式来裁判生活,只能败坏马克思主义的声誉。我们承认并且充分重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巨大反作用,但是,只有承认生产力的决定作用,承认生产力是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具有社会主义的一般特征,而且必然具有自身的特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也是这样。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形式的基本理论,分析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在初级阶段的特殊表现,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率先夺取政权并不违背历史辩证法;但是,由于过渡的起点发生了改变,因此,落后国家就不能简单照搬马克思的直接过渡理论,而必须寻找一条新的过渡道路。列宁所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的政策,即利用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质上是承认落后国家不具备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条件;但新经济政策不是对十月革命的否定。“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率先夺取政权与迂回过渡实际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统一的基础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3.
(一)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但是,如何决定?“状况”是指什么?适合的标准是什么?这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所谓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力,这本来是没有异议的了。问题在于,既然是社会生产力,就不仅包含自然技术能力,而且包含社会集体力;既有自然技术要素,又有社会组织要素。  相似文献   

14.
批判“四人帮”的“生产关系决定”论,正确理解和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充分认识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后决定力量,这对于总结我国三十余年来的经验教训,和实现社会主义“四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批判“四人帮”的“生产关系决定”论的过程中,哲学界、经济学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出:“矛盾不断出现,又不断解决,就是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和经济基础。而“四人帮”却大唱反调,胡说:“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是决定性的。”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无耻的背叛。这个“反作用决定”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命题的基本涵义,是把一般哲学意义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说成了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这个命题的表述形式并不见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其涵义也不符合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基本见解。 下面摘录几段人们在说明和使用这一命题时,常引为最重要的理论根据的马克思的论述,来说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17.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而这种反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那么,生产关系是怎样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呢?它是直接对生产力发生作用,还是通过一定的中间环节?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正确认识管理在生产方式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一要了解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反作用是否具有中间环节,就必须把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各自的属性、功能和特点联系起来考察。首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属性是不同的。生产力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则表  相似文献   

18.
段瑞华同志主张的“人的物质需要是生产发展的根本动力”这一论点是完全正确的,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不过,我不承认生产力内部矛盾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我的论点是:人的物质需要只有经过生产力内部  相似文献   

19.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要求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对于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还有必要加以深入的研究。依笔者之见,可以把这一规律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四个方面:一、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着决定作用;二、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三、生产力的发展又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四、生产关系反过来还对生产力发挥巨大的能动反作用。对于前两个问题,拙著《试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要求规律的两个问题》(载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编《历史唯物主义问题探索》一书)作了初浅探讨。本文再就后两个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0.
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关于经济基础的涵义,争论最多的是,到底是指特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还是指这一社会中现实存在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教育部颁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学大纲》(修订本)是这样表述的:“经济基础是指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总和,一般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对此我不敢苟同。因为它不符合马克思著作的原意,也不符合历史实际,尤其不能科学地说明当前的现实问题。我认为,经济基础就是同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基础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决定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精辟地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