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茅盾在《蚀》三部曲之一《动摇》中所塑造的反革命两面派胡国光,是个成功的艺术形象,很值得重视和研究。一三等劣绅胡国光形象的基本性格特征,即他的善于看风使舵、窥测方向、多变巧钻的反革命两面派本质,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作为一个典型来描写是不多的,而且类似的人物中也没有象茅盾这样作了极为深入细致的刻画。因此,研究一下这个形象的性格特征及其发展历史不是没有意义的。胡国光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小说写的是我国二十年代第一次大革命高潮时期湖北地区某一县城的社会风云。当大革命风潮席卷到这个县城时,胡国光作为一个“开明绅士”,他  相似文献   

2.
当代华裔女作家塑造的母亲形象颇多,也颇为成功。文章结合社会性别理论,通过对比分析汤亭亭《女勇士》中“勇兰”和谭恩美《喜福会》中“琳达”两位母亲形象,探讨母亲形象蕴含的对于女性社会性别重新阐释的特质,解构了传统意义上对两性差异的认识以及美国主流文化对华裔女性的性格刻板印象,建构了融合男性特质的新女性形象以及属于华裔女性独特的社会性别和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严丽华 《中文信息》2013,(6):121-121
《水浒传》塑造了108个英雄好汉形象,大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总体上讲,《水浒传》》在描写人物上,具有这样几个特点。 首先,《水浒传》特别注意将人物置身于真实的历史环境之中,扣紧人物的身份、经历和遭遇来刻画他们的性格。  相似文献   

4.
由于在作品中塑造的新女性形象,爱略特被看做为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先驱,但她笔下的女性又往往无法逃脱回归家庭的命运,无法像她本人一样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这又令一些女权主义者视她为女性的叛徒。这些毁誉参半的评价使得她成为女性批评领域难于定义的人物。本文试聚焦爱略特创作后期力作《米德尔马  相似文献   

5.
“时代女性”,作为具体的文学形象来看待,它并不是一个具有明确质的规定性的概念,而是一种形象类型的统称。考其出处,大约最早要见于茅盾1933年的《几句旧话》:“终于那‘大矛盾’又‘爆发’了!我眼见许多人出乖露丑,我眼见许多‘时代女性’发狂颓废,悲观消沉”。这里,“时代女性”是对大革命时代知识分子女性的泛指;正同茅盾在别处提及的“新女性”、“时代的新型女性”之类字眼一样,强调的是形象的“时代性”,并非特指某种人物,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极为宽泛的。如果只注意到《蚀》与《虹》中的某些“特异女子”,或以这些“特异女子”去概括“时代女性”的本质,显然是很不全面的。研究必须从形象的总体性上去把握,思考作家描绘出一个庞大的人物世界,为历史所提供的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  相似文献   

6.
从反叛到回归--论丁玲女性人物形象嬗变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塑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在她创作的不同时期 ,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早期的莎菲是受个性主义影响而觉醒的、具有叛逆精神的新女性 ;左翼时期的美琳从个人主义走向集体主义 ,成为革命女性 ;延安时期的贞贞、陆萍则陷入个体与群体、个性主义与集体主义的矛盾冲突中而具有了二重性 ;晚期的杜晚香完全融入集体、社会 ,是无私无欲、概念化的人物 ,集体主义的代名词。从莎菲到杜晚香的转变过程 ,实际上也是她们在文化上从反叛到回归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现代作家张爱玲以冷静和同情的笔调在她的代表作《金锁记》中深刻地剖析了主人公曹七巧的情爱欲、生存欲和财物欲被扭曲后所产生的破坏力 ,刻画了现代女性在旧式大家庭中痛苦挣扎以及沉沦的轨迹 ,塑造了一个性格乖戾的抗争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8.
莎菲,这"一个奇怪的女子",当她作为《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的主人公一问世,"便好似在这死寂的文坛上,抛下了一颗炸弹一样",人们都不免为她"所震惊".①五十多年来,人们都承认莎菲是现代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独特的女性形象,然而对这个形象的内涵却具有各各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我认为,如果把莎菲形象放在其  相似文献   

9.
茅盾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始小说创作的。当时他迅速写出了《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情节连贯的中篇小说,被称为《蚀》三部曲。紧接着他又写了长篇小说《虹》和中篇小说《路》、《三人行》。本文题目中把《虹》、《路》和《三人行》称之为《蚀》的“后延”,这不仅指它们的写作时间是在《蚀》之后,而且主要指《蚀》三部曲和后来的三部小说,在主题、人物关系、情节安排和结构设置上有明显相似之处,本文对它们的比较分析即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10.
淑.布莱德赫是哈代的小说《无名的裘德》中极富个性的女性形象。她思想先进,独立自主,不受传统观念约束,是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的代表。淑在小说中的经历不仅体现了英国维多利亚时期新女性争取自由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规范对女性发展的严重制约。通过淑这一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小说揭示了当时女性自由发展和社会规范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批判了社会制度和固有的观念意识对人性的压抑和束缚。  相似文献   

11.
在“五四”时期,写女性的从苦闷到觉醒然后又陷入苦闷,寻求人生的真谛,已成为作家们共同关心的主题。尤其是女作家更为突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了“五四”女作家群的小说。鲁迅《伤逝》的出现把这一主题引向了深化。到茅盾《蚀》的发表,新女性的形象从作家们一个又一个典型现象,发展为“时代女性”群的形象。嗣后,茅盾在短篇集《野蔷薇》、《宿莽》,中篇《路》、《三人行》、长篇《虹》里,续续着力塑造了“时代女性”的系列群象。也可以说,茅盾在他早期的  相似文献   

12.
齐文化是一种独具鲜明特征的地域文化,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神秘性和智慧性等特征,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塑造了大量女性形象,这些女性人物自由开放、浪漫神秘、才智兼备,包蕴着丰富的齐文化内涵.挖掘其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可以从齐文化影响的视角探讨聊斋女性形象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陈建华 《中国学术》2000,(1):172-200
在茅盾的早期小说中,写于1929年的《虹》,同它前后的《蚀》三部曲(1927年)和《子夜》(1931年)相比,似乎较少受到学者的青睐。像三部曲一样,“时代女性’’仍是小说的主角,但梅女士和《动摇》里的孙舞阳、《追求》里的章秋柳相比,个性却显得不那么鲜明。和《子夜》比,  相似文献   

14.
薇拉·凯瑟(1873-1947)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也是最著名的一位以描写拓荒生活而见长的女作家。《啊,拓荒者!》中亚历山德拉以其身上含有的二维性格成为凯瑟塑造的第一位令人难以忘怀的高大女性形象,她身上不仅含有女性特有的性格,也蕴含着鲜明的男性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现代作家的作品中,论题材人物的广阔性,沈从文应首屈一指。但他写得最成功的在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意义的则是自然女性。鲜明的时代性与社会性是“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历史性特征。新旧社会力量斗争构成的社会关系不仅成为新文学的主要内容,而且被认为是人物性格及环境典型化的主要尺度。这种倾向表现在女性形象塑造方面则是几乎所有女性性格均被描写为某种社会力量自觉或不自觉的代表者,她们的生存环境都是由支配她们的社会关系所构成。鲁迅小说中的祥林嫂和子君,郭沫若历史剧中的“三个叛逆的女性”,便都是代表着某种道德力量而又受道德力量支配的人物。这种普遍的社会性倾向成为新文学矢志不移的发展方向,至30年代,在马克思主义思潮影响下,更增加了革命的色彩。于是继“五四”时代的道德女性,又出现了革命女性。茅盾在《蚀》、《虹》等小说中所塑造的就是这类女性的典型。沈从文笔下的自然女性完全是另一类性格。在这些性格中社会性已淡化,而自然性则成为其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茅盾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大致经历了从“旧女性——新女性——时代女性——都市女性”的艺术探索过程,最终在塑造都市女性时达到了女性书写的理想境界。其形象内质趋于丰厚,叙述方式臻于老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都市女性书写特质,为中国现当代都市文学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杨科 《学术界》2005,(1):238-241
美狄亚人物原型源于古希腊神话 ,是欧里庇得斯在著名悲剧《美狄亚》中塑造的一个典型的女性形象 ,以她来关照当今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我们可以看到女性地位的不平等 ,价值的失落和角色的物化  相似文献   

18.
杨海荣 《云梦学刊》2012,33(3):101-103
英国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自爱的女性形象,并使简·爱以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屹立于西方文学史。而一百多年后,在中国的文坛上,作家艾米写的《山楂树之恋》,让人们在体味那纯美爱情的同时,也记住了静秋这样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孩。她弱小却坚毅要强的秉性,她美丽、自尊、自强、自爱的品性,就像寒风中的腊梅,无论环境多么恶劣,傲然绽放她如美丽花朵般的魅力。使其成为中国式的“简·爱”,也因此成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又一个光辉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黄蕴 《云梦学刊》2000,21(2):76-77
吴用是《水浒传》中的线索式人物,是众人物的灵魂。作者在对他的塑造上注重其性格的双重性、矛盾性,即美丑的对立统一,赋予他平民、凡俗的色彩。因此吴用的形象不同于诸葛亮的高大全形象,他性格上的“不可爱”、缺陷正反映了真实的人性,他的形象是真实可感的。这正是吴用形象的性格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20.
从女性形象的刻画、性格的塑造、结局的安排上来看,<水浒传>的作者在心理上是鄙视女性的,<水浒传>中描写了大量仇视女性的行为,这种鄙视、丑化甚至仇视女性的态度是偏激和失之偏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