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本文的目的在于甄别关于我国贸易顺差成因的"储蓄论"与"产品内分工论".我们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来验证储蓄和贸易顺差的关系,计量结果并不能支持储蓄论,此外我国贸易顺差的地区结构也是储蓄论无法解释的.文章认为国际产品内分工以及我国特殊的二元经济结构是贸易顺差形成的重要原因,并指出传统的政策工具在调节贸易顺差上的无效性.  相似文献   

2.
李文珍 《学术研究》2013,(3):91-96,160
产品内分工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上对各国的服务业水平差异产生影响。通过对"金砖四国"和7个"先进经济体"国家2000—2006年的服务业差异发展的实证分析发现,产品内分工确实推动了服务业的差异性发展,且开放程度、迂回程度、交易效率等影响产品内分工的因素对服务业差异的贡献率较大。我国应在参与新型国际分工中发展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提升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3.
产品内分工是当前国际生产的重要特点,它利用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跨国公司是实施产品内分工的主导力量,在收益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获得大多数价值增值,并严重限制了我国的产业升级。促进我国企业突破升级困境,必须采取战略性发展我国的跨国公司、建立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国内竞争市场等措施,支持我国在产品分工中地位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曾卫锋 《兰州学刊》2014,(7):164-170
差异化最终产品的垄断竞争市场本质上是综合性的市场,它的产业内贸易本质上是综合性的贸易,最终产品及其不同类型中间产品的国际贸易分别具有不同的起因。运用企业范围不经济对克鲁格曼的PP-ZZ模型进行一般化改进之后,新模型的分析表明企业较大的范围不经济效应是其实现产品内分工的起因,但在缺乏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类产品内分工一般属于国内的产品内分工而不是国际性的产品内分工,同时,这类产品内分工能够提高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文章为完整理解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业内贸易运作机制、制定贸易政策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当前,由于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大、我国产品的外需强劲、跨国公司全球化的采购、我国的技术进口受到限制、我国对国外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旺盛等原因,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巨额的贸易顺差。这种巨额贸易顺差极易导致全球资源配置的不合理、贸易摩擦加剧以及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等后果。因此,应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减少我国的贸易顺差。具体说来,应有计划地增加政府采购,进口原材料、能源等作为战略物资储备;适当调整加工贸易的规模;进一步调整出口的产业结构;增加居民的收入,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以促进进口;有战略地扩大进口,在WTO框架内积极进行重点行业的保护等。  相似文献   

6.
国际贸易现实类型大概经历了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和产品内分工三个阶段,概括而言,比较优势的传统力量可以对一组产品发挥作用,新贸易理论则适用于解释由于规模经济和产品异质性所导致的产业内分工贸易模式;而当分工深入到产品内之后,贸易的技术结构和垂直专业化水平成为新的分工形式下衡量贸易结构的主要基准.  相似文献   

7.
国际贸易分工理论反映了特定时期国际贸易分工的发展历史和特点,解释了各个时期出现的贸易分工现象,每一种新的理论都是对原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产品内贸易分工理论的发展则是国际贸易分工新实践的内在诉求。当代国际贸易分工业已呈现出产业间贸易分工、产业内贸易分工和产品内贸易分工三位一体的多层次格局。  相似文献   

8.
以同一产品价值链上不同环节在优势发展空间或区域分布为特征的产品内贸易分工已成为现代国际贸易分工的主要形式之一.在此背景下,产品内贸易分工中"中国制造"的产业创新与升级问题也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我们从劳动价值论的视角出发,通过比较三次产业间与产业内劳动转移与发展的规律,解析了产业内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转移与发展的现象及其原因,厘清了产业内劳动的转移、发展与横向产业理论的逻辑关系,阐释了产品内贸易分工格局下全球利益分配不均衡的根源,提出"中国制造"的产业升级本质上是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升级,是知识带动下技术与创新的升级.  相似文献   

9.
产品内分工格局下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的经济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深化,传统国际分工格局逐步深化为以产品内分工为主的新型国际分工格局.在产品内分工格局下,国际产业转移表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承接国际经济转移既有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优化出口结构、促进技术进步等正面积极效应;也有价值增值低、技术依赖严重、加剧国际贸易摩擦等负面消极效应.我们应采取措施积极发挥正面效应,规避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7):66-71
东亚生产网络是一个包含众多经济体和跨国公司,涉及大量价值链和充分体现区域内差异性的国际分工体系,而将这一网络内各个节点联结起来的是迅速增长的零部件贸易。以产品内分工为基础的东亚生产网络的发展,使得区域内的分工格局更加稳定,并且增强了网络内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稳定的国际分工格局为我国进一步发展制造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内需对外需的替代,否则就极易生产出既没有外需又没有内需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