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瞭望》2005,(10):56-56
案例内容有两则关于员工离职的故事,如下:故事一:A对B说“:我要离开这个公司。我恨这个公司!”B建议道“:我举双手赞成你!破公司,一定要给它点颜色看看。不过你现在离开,还不是最好的时机。”A问“:为什么?”B说“:如果你现在走,公司的损失并不大。你应该趁着在公司的机会,拼命  相似文献   

2.
到家了     
我的一个邻居,喜欢喝酒,常醉。有一次,他喝醉之后上了出租车,司机缓缓开着车等他说去哪里。可等了半天也没动静,回头一看,他正脱衣服昵。司机吓一跳,连忙问:“先生,你这是干什么!”他说:“到家了,我要脱衣服睡觉!”司机赶紧告诉他:“这是我的车,不是你的家。”他呆呆想了一会儿,大声喊:“快,快回到我上车的地方去!”司机问为什么,他说:“我刚才以为到家了,把鞋给脱门口了!”  相似文献   

3.
微小说     
手机震,有一条信息“我决定去告白了!”他和她一直是好朋友,可她一直爱着他,“哦……那你加油。”“我在她家门外好久了,不敢敲门。”“大着胆子敲吧!我挺你!”“你说她会答应吗?”“我不知道。”她放下手机,不争气的掉泪。手机又震。却是电话,她接了……“你开下门吧,我还是不敢敲。”  相似文献   

4.
职业快餐     
·广告设计师 一位年轻人应聘广告设计师成功后儿周,人事部主任问他:“111请这份」书;时,你说有五年_「作经验。现在调查发现,实际上你是头一回干这项工作。” 年轻人说道:‘’公司的招聘广告上写得清清楚楚,‘应聘者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售货员 商场人事部经理对老板说:“吉姆这家伙简直不可救药!他整天打磕睡,我都给他换了三个_「作岗位了,可他仍然恶习不改。” “让他去卖睡衣吧。在他身上挂一块广告牌:优质睡衣,当场示范。”老板说。 ·老师 父亲:“你们班里谁最徽?” 儿子:“不知道,爸爸。” 父亲:“我想你是知道的。你…  相似文献   

5.
食堂里的饭菜单调寡淡,除了蚊子苍蝇觉得味美价廉,公司员工早已怨声载道。就在方圆两米怨声四起时,我亲爱的同事小柯用无比欢快的语调和全食堂人员都能听见的音量说:“我觉得挺好吃啊,顿顿有肉,已经奔小康了!”一句话,招来全食堂几百双眼睛的怒目以对,四周静得只听得见小柯津津有味的咀嚼声。这小子,如果不是食堂经理亲戚,就一定是脑子有病,吃点肉末儿就把他美成这样!  相似文献   

6.
兄弟饭     
中学时,我曾有五个最好的伙伴。我们六人彼此形影不离,情似同胞兄弟。逃课一起逃,吃饭一起吃,放学一起走,就连早恋的时间都足那么默契。兴许是方言的缘故,我们彼此都喜欢称自己为“老子”。“嘿,你小子去哪儿了?老子找了你一个下午都没找着。”“你再说那女生,老予跟你拼了!”“喂,把你那本小说给老子看一下。”  相似文献   

7.
牛栏里的鹿     
一只鹿被猎狗追赶得很急,跑进一个农家院子里,恐惧不安地混在牛群里躲藏起来.一头牛好意地告诫他说:“喂!不幸的家伙!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将自己交到敌人手中,这不是自投罗网吗?”鹿回答说:“朋友,只要你允许我躲在这里,我便会寻找机会逃走的.”  相似文献   

8.
用人所“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美国青年奥斯本失业了。25岁的奥斯本文化程度不高,又没有受过专门教育,但他时刻梦想着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新闻记者。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鼓足勇气去一家小报社应聘。 “在办报方面,你有什么经验和特长?”主编问。奥斯本如实介绍了自己的情况,最后补充说“不过,我写了篇文章。”主编接过他的文章看了后,摇着头说:“年轻人,你这篇文章写得不怎么样,甚至还有不少语法、逻辑、修辞方面的毛病——可是你这篇文章也有独到的地方,是的,有独到的见解,这一点就很可贵!这个独到的东西是创造。凭这一点,我愿意试用你三个月。”主编握着奥斯本的手吩咐道:“好好干吧!”主编  相似文献   

9.
有条鳄鱼对他卧室里的糊墙纸越看越喜欢,他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它. 有一次他自言自语地说:“看看这一排排整洁的花朵和叶子,它们就像一个个士兵那样排列得整整齐齐.” “亲爱的,你在床上呆的时问太长了,快到花园里来吧,这儿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鳄鱼的妻子说. “好吧!如果你一定要我这么做,那么就请你稍微等一会儿.”  相似文献   

10.
钓鱼     
人一上了年纪就容易耳背,记得小时候在奶奶家,有天上午我爷爷准备去钓鱼,刚出家门就碰见了隔壁家的老大爷。老大爷对我爷爷说:“钓鱼去啊!”我爷爷说:“不是啊!我钓鱼去。”然后老大爷说:“哦,我还以为你要去钓鱼呢?”  相似文献   

11.
手握黄金     
当一个年轻人总是埋怨自己太穷,没有机会获得更多财富的时候,他可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问一位愁眉不展的青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高兴?”小伙子说:“因为我手中没有钱,买不来房子,买不来汽车。看着别人出入高级消费场所,我这心里就越发不平衡。”“我觉得你很富有嘛!”老人笑着说。“您不要拿我开涮好不好。”小伙子说。于是老人问:“假如我现在砍掉你一根手指头,给你一万元钱,你干不干?”“当然不干!”小伙子回答得很干脆。“好。那么,我给你10万元钱,要你的左腿,你同意吗?”小伙子犹豫了一下,然后摇摇头。“让你的双眼…  相似文献   

12.
另类经营术     
我当业务员不久,就接了一个订单:两百床床单。发货时,老板吩咐把正品压下,先把次品发过去。我急了,说:“那怎么行!这是一家大客户,要做回头生意的。”老板笑笑说:“就是要他成为回头客才如此。你只管发货,出了事我兜着。”  相似文献   

13.
职业快餐     
拳击手 一个乞丐向一位行人乞讨. 行人:“我一看见你伸出手来,.心理就淮得挺难受。” 乞丐:“你不必这么讲,10年前我要是向你伸出手来,那就真够你受的了。” 行人沪若是10年前,你会伸手向我要更多的钱吗?” 乞丐:“不,先生,我原来是个拳击手!”画家 某画家正在为一青年妇女画像.两老汉在画家身旁停下了脚步。 “两年前,有一个画家为我的女儿画像,”一个老头儿说道:“到现在为止还没把这像面好.” “这还没什么,”另一个老人说:代30年前,咱们城里的一位优秀画家就开始给我老婆画像.” “怎么祥了?” “直到现在,我既没看到画像,也没有再见到…  相似文献   

14.
记得有一次,我随工会主席下连队, 主席一路上和农工打招呼,叫着一个个农工的名它并向他们问好,农工也向主席问好,显得十分亲切。下午,在某连召开座谈会中间,有一个小青年吵吵嚷嚷走进来,说是要告连长的状。工会主席一下叫出他的名字,问他什么事?这个青年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工会主席告诉他:“我不但知道你的名字,还知道你爸爸妈妈的名字。你坐下,有什么事给我说吧。”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中国人,如果你在异国他乡看到专门用汉语制作的标牌:“中国人,便后请冲水!”“请不要随地吐痰!”“请保持安静!”“请不要衣冠不整!”……此时,你会不会脸孔发烧?会不会如芒在背?此刻你还能底气十足、昂首挺胸地说“我是中国人”吗?  相似文献   

16.
我自小就是哥哥的“跟屁虫”。哥哥每次考试拿了第一, 我就像自己拿了第一那样高兴。见人就说:“我哥哥可厉害了,考试总是第一。”那种喜悦是没有人能够体会的。一次父亲对我说:“又不是你考试得第一,你高兴什么!记住, 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于是我记住了第一句关于“炫耀”的话——不要拿别人的东西来炫耀自己!  相似文献   

17.
心事(小说)     
王师傅推开学院外事办公室的门,把白大褂往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妇女跟前一撂,甩出硬梆梆的一句话:“方主任!这位洋小组我是无法侍候啦!”“怎么回事?有话坐下来慢慢说。”方主任到底是人到中年,一点不着急,轻声慢语地说着递给王师傅一把椅子。“你说我是个爱撂挑子的主吗?”。“那还用我说,谁不知道你王师傅是多年的老模范,烹调上有一手绝招,所以老院长才亲自点名让你给外籍教师掌厨。”“我知道这是老院长对我的信  相似文献   

18.
人生也如同摘果, 做怎样的付出就有怎样的回报。父亲和儿子在自己的果园里摘果。儿子问:“爸爸,我摘一天果, 你赏什么给我?你总要有个奖赏吧!要不,您给我一筐果,我拿去分给同学们吃。”父亲说:“好吧,在你今天所摘的苹果里边,有一筐果是你的。”儿子问:“真的?”父亲点了点头。  相似文献   

19.
有位负责干部在会上说:“有的同志埋怨领导不重用他。你自己不来找我,不上门,我不熟悉你,叫我怎么用你!”大家听了十分反感,说这位领导是不爱人才爱“门客”。 “门客”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一些士大夫家中收养的“食客”,亦称“说客”。是专门为其主子效劳的。现在的“门客”,虽然与封建时代的“说客”有本质上的区别,但与领导的那种“亲热劲儿”,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现代“门客”们经常不断地往领导家里跑,做事说话看领导的脸色行事,投其所好,送其所缺,说其所爱,亲其所亲,恨其所嫉。久而久之,这些“门客”在一些领导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种“忠诚不二”的印象,成了这些领导呼之即到,得心应手的“干才”。于是,一有机会便极力荐举,使其青云直上。有些领导人时常出现的用人失误,恐怕与他们过分宠爱“门客”不无关系。 事实上,我们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优秀人才,是恰恰不懂得也不善于当“门客”、搞“跑官”那一套的,他们对领导对同志忠诚相待,一视同仁从不阿谀奉承,发现领导人有缺点错误,还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来;他  相似文献   

20.
1 小时候,我们打过赌,他说:“姐,我不想读书了。”我气势汹汹地大声对他喊:“不读书,没出息。”他噘着小嘴不服气:“哼,我将来赚的钱肯定比你多。”中专毕业后,他就去了广东,而我去了北方念大学。路是自己选的,后果得自己承担。我念大学后,他还给家里寄过几次钱,信誓旦旦地在电话里说:“姐,等我混好了,让你过有钱人的日子,你等着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