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使元杂剧不可避免地受到蒙古民俗文化的影响。元杂剧中有很多爱情剧、宗教剧和反映大团圆结局、节日竞技及节庆时杀羊造酒等习俗的情节,这与蒙古民族的思想、文化、习俗关系密切;元杂剧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这与蒙古族崇拜英雄的民族情结不谋而合;蒙古民族的审美风尚使元杂剧总体上呈现出酣畅淋漓、热烈奔放的风格;元杂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也与蒙古民族的民间文学诸如英雄史诗、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元杂剧中使用了大量的蒙古语,更直接地反映了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道家思想与全真教的关系切入,对元杂剧中关涉全真教的剧目进行了剖析,并据以历史事实指出: 元杂剧中的氤氲道气是全真教对元代社会巨大影响这一世风世情浸染的结果。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元杂剧中存在着终极意义层面上的审美超越倾向  相似文献   

3.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元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元杂剧在金元之交的兴盛,是传统文化受到严重冲击以至失衡状态下超常规的产物,带有蒙元文化的鲜明印记。本文从元杂剧赖以形成的北曲的特质、蒙元文化多元交织的形态特征、全真教与元代理学的离合关系等方面,对元杂剧兴盛的思想文化背景进行了富有新意的发掘和归纳,力图将元杂剧兴盛原因的讨论引向理性思维与文化学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人生与伴侣》2010,(9):51-51
电影是一个梦,语自天才导演王家卫。电影中的性爱也是一个美妙的梦,寄托了人们对性爱的完美憧憬,也与现实拉开了一段距离。我们生活在现实中,可以从梦中取经,却不能沉溺其中。  相似文献   

6.
该文探讨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关系。作者认为 ,元杂剧作家普遍地位低下 ,以汉族作家为主 ;而元散曲作家贵贱兼有、汉族作家与少数民族作家并存。元散曲因与元杂剧拥有共同的套曲、部分共同的作者和演员 ,成为雅、俗文学、汉族与少数民族文学之间的桥梁 ,使元杂剧这一原本在民间流行的通俗文学样式得以进入元代的主流文学 ,促进了它的繁荣兴盛  相似文献   

7.
古人对梦的描写情有独钟,将它作为抒发内心感受的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法。梦,不仅是一个生理现象,更是作家心灵和潜意识折射的产物。在元代这样一个被异族统治的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梦现象正在以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元杂剧渐渐繁盛起来。  相似文献   

8.
元杂剧中存在大量的恶妇形象,这些形象因其模式化表现而具有了符号意义.恶妇形象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除了有其现实因素外,主要是因为处于现实困境中的杂剧作家需要她们作为一种思想载体来曲折反映社会混乱、自身价值跌落所带来的心灵痛苦,也显示了他们因社会地位下降而引起的心理弱化,以及虚幻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9.
《聊斋志异》梦创作类型及意蕴摭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梦创作千姿百态,寄寓深远,依照梦的内容可以分为预兆梦、思绪梦两大类。梦是人对现实的主观反映,它或者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或者直接表现现实,基于梦幻的这个特性,《聊斋志异》梦创作的深层意蕴往往呈现出对理想追慕颂扬和对现实否定批评的两极指向。  相似文献   

10.
人们对梦的观念和认识 ,经历了由“混沌梦”(梦与现实互渗 )、“预示梦”(梦是神鬼的启示 )到“理性梦”(梦既不神秘也不奇怪 ,是可以认识的 )、“科学梦”(对梦进行科学探索、科学解释 )的发展过程。失去神秘性的梦具有作为观照对象的审美特征。“梦”作为一个抽象性的概念成为喻体 ,凝聚着丰富的强烈的审美意识。梦与现实的异与似是其设喻的基础。在以梦为喻的表达中 ,梦既能存留其基本的审美特征 ,也“随物赋形” ,具有多样的“性状”。以梦为喻是出于审美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