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猴子下棋     
一只猴子长年累月在山上的一棵大树上观看树下的两位仙人下围棋,学到了一手高超的棋艺。后来,这只猴子下山找人挑战,结果每一个人都不是它的对手。国王知道后很生气,全国这么多围棋高手竟然败给了一只猴子,于是就召集群臣商量对付猴子的策略。其中一个大臣自告奋勇要求与猴子对弈。国王问他:“你有把握吗?”大臣回答:“只要您答应我比赛时在桌子上放一盘水蜜桃,我就一定能战胜它。”  相似文献   

2.
狡猾的狐狸     
在一片茂密的森林里,住着5群猴子,每群都有12只。他们相亲相爱,和睦相处。如果有什么好吃的,总是平均分,从来没有人想过要占便宜。有一次,这60只猴子一共摘到了250个桃子,按照惯例,这些桃子应该平均分给每只猴子,可是这该怎么分呢?每只猴子该分到几个,又会余下几个呢?这可把他们给难住了。正在这时,一只狐狸走了过来,他假惺惺地问道“:碰到什么难题了?是不会分吧?我来帮你们分吧,一定让你们满意。”正一筹莫展的猴子们听狐狸这么一说,马上就答应了,同时还嘱咐狐狸,一定要平均分。狐狸一边答应着一边装模作样地数了一遍摘来的桃子,又数了一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农业社区中农产品微观交易秩序构建、维持及其背后的社会机制。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村庄中的农产品交易主体、逻辑与秩序都发生了变迁。在这一背景下,某些收购商将收购行为内嵌于村庄社会,使地方农产品收购买卖双方围绕价格的零和博弈转化为共同体内部基于协商的互惠合作。本研究将这一模式命名为嵌入式收购。嵌入式收购规避了传统收购方式与分散小农交易时面临的交易成本高、监管困难、风险大等问题,提高了基层农产品的交易效率。这一结构在向市场低成本提供本地农产品的同时,增进了农村弱势群体的福利水平。明晰这一结构背后的底层逻辑,将进一步加深对转型期农业社区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国家烟草专卖局决定,对烤烟40级标准,1995年,只提高上等和部分中、下等烟叶的27个等级的收购价格。这27个等级的收购均价,由每50公斤194.27元提高到24.40元;对烤烟15级标准,1995年,只提高8个等级的收购价格。这8个等级的收购均价,由每50公斤169.59元提高到212.03元。在部分烤烟收购价格上  相似文献   

5.
邢玉宝是辽宁省凤城市宝山镇白家村村民。他广开致富门路,搞多种经营,四路进财。去年,全家纯收入3万元,人均收入5000元。为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的致富经验有四点:一是传统致富项目抓养羊。他从1982年开始饲养辽宁绒山羊,20多年来每年饲养量都达100多只,卖活羊和羊绒收入1万多元。二是上山栽植板栗树。他家原有200多棵板栗树,每年效益都不错。2000年,他又以每年2600元的价格买断100亩荒山30年的使用权,栽植板栗树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11,(2):48-49
江西南昌县的刘家村是一个离赣江不远的小村庄,和其他村庄一样,这里村民的生活用水都是来自家里的压水井,只需要在自家的压水井里倒上一瓢水,紧压几下,就会引出无穷无尽的水。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14,(1):29-29
江西南昌县强列家村是一个离赣江不远的小村庄,和其他村庄一样,这里村民的生活用水都是来自家里的压水井,只需要在自家的压水井里倒上一瓢水,紧压几下,就会引出无穷无尽的水。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学者做过一个实验:把6只猴子分成3组,每2只分别关在3间房子里,每间房子放了同样的食物。第一间房子:食物搁在地上;第二间房子:食物悬挂在屋顶;第三间房子:食物从易到难悬挂在不同高度的架子上。数日后发现,第一间房子的猴子一死一伤,第二间房子的两只猴子全死了,第三间房子两只猴子全活,且活蹦乱跳。对于猴子的死因,摄像头记录显示:第一间房的猴子为了争夺唾手可得的地面食物,常常互相撕咬扭打,结果一只被活活咬死,另一只也是遍体鳞  相似文献   

9.
本家     
一个人在丛林中迷失了方向。正在他走投无路之际,很幸运地遇到了一只猴子。这人便与猴子攀起亲来。他告诉猴子:人就是由猿猴变来的,人与猴本是同宗,说不定,500年前我们俩还是一家呢。末了,这人还半是得意,半是讥讽地说:只  相似文献   

10.
鄂凤鸣 《中国农村》2008,(12):41-41
不平等的分配 张淑玲、卢洪臣等21名村民向笔者反映:“我们都是天津静海县团泊镇宫家堡村的合法村民,只因属于后迁来的、嫁出去的和嫁进来的,还有后出生的,村里在分配征地补偿款时就执行不同标准。村委会给坐地户每人10万元,而我们每人却只给5万元,还有一分没给的。”接到村民来信后,笔者到该村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11.
本家     
《可乐》2007,(10)
一个人在丛林中迷失方向,幸运地遇到一只猴子。他与猴子攀起亲来:人由猿猴变来,与猴本是同宗,说不定五百年前还是一家呢。猴子被他的热情感动,打算护送本家走出丛林。猴子教他如何辨  相似文献   

12.
王瀛 《新天地》2016,(6):38-39
一只小小的易拉罐,转眼之间,就成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易拉罐手工艺画。京城老人刘燮昌5年成就了近千幅作品。易拉罐玩出大名堂,有人以数千元价格购买他的“一只鹦鹉”,有人以巨额高薪聘请他合作,他总是淡淡一笑,摇头拒绝。他的画只赠不卖,他免费给人传授易拉罐手工艺画技法,他说:“我喜欢这么玩,这就是找乐。”走进刘燮昌的易拉罐手工艺画家庭艺术馆,不禁会竖起大拇指:您玩的高啊,实在是高!  相似文献   

13.
一场大风刮过.山上的一片桃树林全被刮倒了。这可怎么办呀?住在桃林里的几只猴子,难过得哭起来。哭了一会儿,几只猴子一商量,它们要去找有桃树林的山坡安家。只有一只猴子没有走。同伴叫了它几次它都不走,它说:“我不走!我要把这些倒了的桃树扶起来,让它们活过来。”那几只猴子听了摇了摇头走了。留下来的这只猴子,把桃树一棵棵扶好,培土浇水。  相似文献   

14.
猴王情结     
郑永 《北京纪事》2014,(2):77-78
近千只猕猴在山谷中自由地跳跃、玩耍,还不时和人近距离接触,俨然猴子和人成了亲密的同伴。这是在房山七渡的“花果山”看到的一景。只要来过“花果山”,都会联想到猴王张随生。早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张随生就开始自主经营,首先致了富。4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说七渡附近的山上有野生的猴子,就是这条消息,使他的后半生和猴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15.
以三个村庄的公共品供给案例为分析对象,考察了在国家资源输入背景下,当村社作为资源支配的主体时,村级组织如何通过公共品供给来实现对村民的政治动员。研究发现,当村级组织可自主支配资源时,利益博弈逻辑会主导村庄的公共品供给,村民动员具有自发性;如果国家在输入资源的同时也输入了科层制的资源使用程序,村庄的公共品供给就会显示出较高的程序正义逻辑,村级组织对村民的动员也具有制度性的特征;与之对比,如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获取与村干部个人能力高度相关,村级组织对村民的动员主要依靠村干部的长官权威,这种动员形式可能是不稳定的。因此,村社主导的公共品供给可以重建利益博弈的政治空间,为村干部和村民打交道创造制度性的条件,避免政权的“悬浮”,同时可以激活村庄社会中的非正式权威,达成治理有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写字     
话说那次有十多只猴子参加捞月行动,结果空手而归,弄得大街小巷议论纷纷,大家都笑话他们傻。其中一只猴子叫惭愧,事后就对他儿子忠诚说:"孩子,爸爸这辈子只做了捞月亮这么  相似文献   

17.
10年前他父亲去世的时候,家里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创业致富后,他慷慨解囊2000多万元,为全村160多户村民建设新居;为了解决村民的饮水和农田灌溉,他动辄斥资百万元以上,而自己上中学的儿子却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时髦服装……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农民裴春亮,用自己的身体力行诠释了一位富裕农民的“金钱观”。  相似文献   

18.
袁浩 《金陵瞭望》2007,(14):38-38
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铁笼子里.笼子上头吊着一根香蕉。笼子外头有个机关.只要有猴子去拿那个香蕉,就会有高压水柱喷向笼子,所有的猴子就会被喷个湿漉不堪。刚关进笼子时,有猴子想去拿香蕉,但不知为什么有水柱喷过来.所有猴子都浑身湿透。其他猴子也想效仿第一只敢于伸手的猴子,但结果都是一样,于是猴子们一起开会.达成一致意见:无论是谁都不能碰那只香蕉。  相似文献   

19.
今年38岁的吴永瑞,是平度市张舍镇南坦坡村的一位村民,从1989年开始养蝎子,多年来,他刻苦钻研科学养蝎技术,现每年能卖出蝎子30万只,年纯收人近10万元。  相似文献   

20.
达洲 《可乐》2010,(6):1-1
孙悟空是一只绝顶聪明的猴子,还炼就一双独一无二的火眼金睛,要说想骗过他,真不容易。事实上,许多像白骨精那样狡猾的妖精在猴哥眼前一溜,就露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