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有个商人赶着一头驴和一头骡(luó)子运送货物。驴和骡子走在前面,背上驮着沉重的货物。商人走在后面,手中还握着一条长长的鞭(biān)子。当商人看到谁走得慢了,便挥动鞭子朝谁打去。每到这个时候,驴和骡子都要赶紧跑上几步,以免主人的皮鞭打在自己的身上。与骡子比起来,驴的个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一九五六年同音乐作者谈话时有一个很好的比喻:“非驴非马可以,骡子就是非驴非马,驴马结合是会政变形象的,不会完全不变”。报告文学是新闻与文学联姻的产物。这头“骡子”在我同卅年代崛起,至今不过五十余年,即使从梁启超之《新大陆游记》和《欧游心影录》算起,也不过八十余年。近几年来,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这种最年轻的、“独立的文学样式”在我同文坛上迅速勃兴,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有所突破,获得了迅速而引人注目的发展,出现了建国以来罕见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3.
《北方人》2008,(Z1)
山上的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苦拉磨,天长日久,驴渐渐厌倦了这种平淡的生活。它每天都在寻思,要是能出去见见外面的世界,不用拉磨,那该有多好啊。不久机会终于来了,有个僧人带着驴下山去驮东西,它兴奋不已。来到山下,僧人把东西放在驴背上,然后返回寺院。没有想到,路上行人看到驴时都虔诚地跪在两旁,对它顶礼膜拜。一开始,驴大惑不解,  相似文献   

4.
一头老驴,掉入一个废弃的、很深的陷阱里,根本爬不上来,主人看他是老驴,懒得去救它。它自己一开始也放弃了求生的希望,因为每天有人往陷阱里倒垃圾,让它很生气。老驴抱怨自己倒霉掉到了陷阱里,被主人遗弃,还要天天与垃圾为伴,它绝望地闭上了眼睛等死……过了几天,老驴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还没死。  相似文献   

5.
小牛和老骡     
有一段时间,老农夫一直用牛和骡子一起耕作,耕作相当辛苦。年轻的小牛对骡子说:“今天我们装病吧,休息休息。”老骡却答道:“不行呀,我们需要把工作做完,因为耕种的季节很短。”但小牛还是装病了,农夫给它弄来新鲜的干草和谷物,尽量让它舒服些。等老骡耕种回来,小牛  相似文献   

6.
李愚 《可乐》2011,(5):18-18
一头老驴掉进枯井,农夫绞尽脑汁想救老驴,然而几个小时过去,老驴还在井底痛苦地叫唤着。农夫无计可施,决定放弃。他想,这头老驴年纪大了,不值得大费周章救它出来,不过无论如何,这口桔井还是得填上。农夫请来左邻右舍,帮忙将井里的老驴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邻居们人手一把铁锹,将泥土铲进枯井。老驴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叫得更厉害了。  相似文献   

7.
趣图漫游     
《21世纪》2010,(10):4-5
1、斑驴宝宝 美国乔治亚州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出现一只世上罕见的动物宝宝,它的父亲是只斑马,而母亲则是一头驴,它们自然相爱而诞生这只“小班驴”。它的腿和脸上都有着明显的斑马条纹,而它的脸与四肢形状则完全像头驴子。  相似文献   

8.
山西是一个畜牧业十分发达的地方。在大牲畜的养殖过程中,山西人民与之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在岁月的洗礼下慢慢积淀下来,然后逐渐融入到了独具特色的山西方言中,并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大牲畜文化。文章采用平面描写的方法,重点考察了山西方言中与“牛”、“马”、“驴”、“骡子”等大牲畜相关的语词,以及在山西方言的集大成者——“戏曲”中折射出来的大牲畜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古代诗人的创作中有大量咏马写驴的作品,诗人借马以写壮怀,借驴以抒逸情.咏马写驴反映的是中国文人们的两种价值追求和不同的审美心理.诗人借马展示的是一种英雄形象,借驴实现了一种诗人的造型,从而表现了古代知识分子对"侠"和"儒"两种角色意识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当年下放到农村,看到人们用驴拉完磨后,总把拴驴的绳子解下来,让驴就地打滚,这毛驴在地上翻腾几下,滚一身泥土后,立马精神起来,不但吃草料香,再干起活来也又来了劲。我问老农是怎么回事,老农抽着旱烟袋笑着  相似文献   

11.
汉字"驴"最初用来指代英语中的动物"donkey"。随着其在语用环境中的使用与变化,"驴"的含义变得越来越丰富。它不再局限于字面意义,而是有了更为深刻的引申义,由此也衍生出了大量与"驴"相关的意在言外的习语。这些习语及其引申义的出现使"驴"文化更具生命力。中西方由于历史、地理、文化等因素的不同,"驴"文化也不同,因此在翻译与"驴"相关的习语时,了解其文化内涵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驴"文化在汉英两种语言中的异同,对其相关习语的翻译提出了三种方法:直译法、意译法和套译法。  相似文献   

12.
小幽默     
《社区》2011,(14):30-30
一天,一个牧师走向他的办公室,他发现教会的院子里有一只死骡子。他叫来了警察,想把这只死骡子转交警方处理,但是警察对他说需要找卫生部门来处理.就让牧师去找卫生部门。卫生部门的经理说:“未经市长批示不能动这只骡子。”  相似文献   

13.
微言博义     
《国际公关》2011,(3):89-89
危机管理专家王微:一头驴掉到很深的废弃深井里。主人权衡一下,认为救它上来不划算,走了。每天有人往井里倒垃圾,驴开始很绝望:就连死也不让他死得舒服点。可是随后驴发现:垃圾垫高了井底,而且从垃圾中还能找些残羹来维持体能。最终,它重新回到了地面——换个角度解读,危机中也有机会。  相似文献   

14.
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互相信赖,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不仅帮助了别人,还帮助了自己。很久以前,一个商人拉着一头驴和一匹马赶路。在半路上驴被身上的货物压得喘不上气来,于是对马恳求说:“马大哥,帮我驮点儿东西吧!”那匹马没有帮助驴,驴倒地死去了,这个商人又把所有的货物和一张驴皮放在了马的身上。马后悔极了,想:要是刚才帮驴驮一些,现在也不至于这样。那匹马之所以后悔,就是它没有帮助驴,最后不得不驮全部的东西。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许多时候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你尽心尽力地帮助他,他一定会…  相似文献   

15.
两匹骡子     
两匹骡(luó)子和主人一起赶路。一匹骡子驮(tuó)着装满财宝的箱子,另一匹骡子驮着装满杂物的箱子。驮着财宝的骡子趾(zhǐ)高气扬地走着,得意地摇着脖子上的铃,他甚至觉得财宝都是他自己的。驮着杂物的骡子则默默无闻,安静地走着,他似乎不在意自己身上驮着的是什么东西。突然  相似文献   

16.
我最近的长篇历史小说《湖南骡子》,缘于2002年清明节我去衡阳焚我那年写的一部反映常德会战和衡阳保卫战的长篇小说《抵抗者》时的所见所感,小说中的人物原型不少是我童年和少年时候接触过的抗战老兵。在收集素材和写作《湖南骡子》的过程中,我重新认识了湖南人,小说刻意表现了湖南人那种骡子般坚韧、倔强、不怕死的集体性格。  相似文献   

17.
何顿长篇小说《湖南骡子》对残酷战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性反思,塑造了何金山、何秀梅等一系列具有骡子特点和人性深度的艺术形象,小说叙事独具特色、结构宏大,是当下时代一部少见的具有史诗性特点的优秀历史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中国农村耕畜损失惨重,迫切需要补充.战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CNRRA)向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UNRRA)申请耕畜援助,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将骡子作为大规模耕畜援助的品种输入中国,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接收并短期饲养了骡子.随后,在双方的共同配合下,骡子被分配给山西、河北及平津地区的农民及农业团体,用于农业生产.在申请、接收、饲养、分配骡子的过程中,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既有合作又有龃龉,前者作为援助方掌握了物资供给、分配的主动权;后者则因情势所困,处于被动地位.双方关系不和,影响了援助事业的展开.以骡子援助中国是战后大规模外援的一个极小案例,却可以折射出许多深层次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19.
萧红的<后花园>揭示了主人公磨倌冯二成子"由人到驴,由驴到人,再由人到驴"的人性轮回.冯二成子从人性偶然复苏到全面觉醒到奋起抗争,最终失败,有人指责为悲观主义,其实,这是严峻的乐观主义,冯二成子的经历启迪人们只有主动抗争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生命不息就要抗争不止.  相似文献   

20.
安然的总裁     
一个城市里男孩肯尼移居到了乡下,从一个农民那里花100美元买了一头驴,农民答应第二天把驴带来给他。第二天农民来找肯尼,说:"对不起,小伙子,我有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那头驴死了。" 肯尼回答:"好吧,你把钱退我就行了。" 农民说:"不行,我已经把钱花掉了!" 肯尼说:"OK,那么你把那头死驴给我吧。" 农民很纳闷:"你要那头死驴做什么?" 肯尼说:"我可以用那头驴作抽奖的奖品。" 农民叫了起来:"你不可能把一头死驴作为奖品,没有人会要它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